APP下载

“就地过年”对春节经济影响几何?

2021-08-01祖国杨晨

祖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春运消费

《祖国》/杨晨

自去年12 月以来,由于天气转冷、境外输入等多重原因,我国接连出现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个别地方还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元旦过后,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都有明显增加,甚至频频出现单日新增病例过百的情况,涉及地区更是涵盖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上海等多个省市,整体形势颇为严峻。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年前,中办国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就包括满足就地过年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时也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可以说能否适应当下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更好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积极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提高春节期间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成色”,牵系着生活烟火,连接着年味浓度,关系着民心稳定。

年味经济火了

由于许多在外公干的人无法回家过年,那么这给年味经济带来怎样的市场机会呢?

年夜饭

置办年货

近日,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发布了《2021 就地过年年夜饭报告》,报告发现,各类半成品年菜成为了一解人们思乡之情的新法宝,异地年货则成为了今年春节串门的新形式,而与以往人们选择“节中大鱼大肉,节后努力减肥”不同,这个春节,他们从买菜开始就特别看中健康搭配了。

虽是第一次就地过年,但年夜饭的质量丝毫没打折。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半成品菜成为线上年夜饭的销量黑马。报告显示,春节7 天里单价高于60 元的半成品硬菜销量同比增长261%,花胶鸡、腊肉腊肠礼盒、羊蝎子火锅、椰子鸡、佛跳墙等地方特色名菜颇受关注,选择多样的“满汉全席”让年夜饭“年味不减”。

作为冬天的气氛组担当,火锅依然延续火热。过年期间,鸭血、鱼籽虾滑、毛肚等涮品销量同比大涨,用户对他们几乎“逢锅”必点。此外,除传统火锅饮品搭配外,二锅头异军突起,成为搭配频率最高的饮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宅家吃火锅、锅具临时凑成为普遍现象,在每日优鲜,锅具销量在过去一个月同比增长了279%。

异地办年货

随着大多数人选择就地过年,“地球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变成了“年货春运”,在外打拼的人们,通过异地年货来传递思乡之情。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发往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323.8%,而接收异地订单最多的3 个城市分别为潍坊、湛江以及南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饺子以83%销量比例“完胜”汤圆。而汤圆的甜咸之争也有分晓,甜味汤圆以92%的压倒性优势胜出。此外,汤圆口味也逐渐“年轻态”,90后对咸蛋黄、坚果、莓果、榴莲、巧克力味道的汤圆更为喜爱,让传统美食“与时俱进”。

由于不想有太多“增重压力”,健康饮品及有机蔬菜在这个春节大受欢迎。数据显示,过年期间有机、低脂、低糖/无糖类商品销量同比增长74%,而关注健康的70、80 后消费者则在过去一个月期间贡献了27 万瓶无糖饮料、13 万斤有机菜和2万升的低脂牛奶。

此外,人们对食材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食材的新鲜程度已经成为一日三餐的重要标准,每日优鲜只售卖上市当天的今日鲜鲜肉销量便同比增长57%,猪肋排、猪肉糜、鸡翅中成为“荤”中首选。

对春节消费有结构性影响

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就地过年”对春节消费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分行业来看,它确实会抑制一些交通运输、社交属性的消费,但也会使“宅经济”领域的消费提升。因此整体上并不会对经济构成威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念表示,疫情反复也让消费者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线上,“宅经济”消费需求将保持旺盛,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可能加快涌现和巩固。在王念看来,“就地过年”让民众春节期间外出时间减少和线上娱乐时间增加,网上零售、直播带货、在线医疗、在线教育、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社区团购、外卖服务等新型消费内容创新或有所提速,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培育和形成。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就地过年”对消费会有一定冲击,尤其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及批发零售等环节,但也可能增加网上消费,进而带动网上零售、电子商务、信息传输软件行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

从人口流动上看,新时代证券宏观分析师邢曙光、刘娟秀认为,“就地过年”改变了春节的人口分布,对消费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区域差异化的。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入减少,消费相对会减少;一线城市相比往年春节人口流出减少,餐饮娱乐等消费可能还会增加。

“生产春季”拉动经济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春节将不再是“消费的春节”,而是要被人们过成“生产的春节”。

事实上,不少地方都针对“春节期间留工稳岗促生产”制定了一揽子计划,包括发放留岗红包、增加灵活就业岗位供给、全面做好生活保障等等,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也都愿意留在工作所在地安心过年,并为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支持。

再考虑到2020 年第一季度疫情冲击引发的低基数,今年一季度的工业建筑业生产很可能会迎来一波极为强势的增长。有机构预测,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达到35%甚至更高;而受此影响,一季度的GDP 增速也将有望超过20%。

对于后疫情时代国民经济的持续恢复来说,20%的预测数据无疑令人倍感振奋,而这很大程度上又要得益于那些过年不回家的每一个人,是他们的“舍”,才成就了经济生产提速的“得”。

当然,重要前提是疫情的有效防控,最多只是局部散发病例,而不是大面积扩散,如此才能确保“就地生产”能够顺利推进,否则生产活动也难免会像去年那样遭受冲击。不过我相信,经过了一整年的历练,我们已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更何况疫苗已经问世并推广,极端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以往“春节经济”呈现“高消费+低生产”,今年这一特征将被打破。“就地过年”对生产端是正向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就地过年”对生产的提振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地过年”可能会使得实际工作天数有所增加。比如,传统春节放假返乡的情况下,以北京的春运数据为例,外地劳动人口会选择提前2-3 周陆续开始返乡,直到年后两周才能补齐迁出的缺口。因此,春节放假不返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路途的损耗,使得有效工作时间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就地过年”可能会使春节期间工作人口有所增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个体经营者。由于个体经营者的放假时间较为自由,传统春节放假情景下,个体经营者有关闭工作场返乡过年的倾向。而今年这些个体经营者可能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并且继续工作。

Wind 数据显示,2015~2019 年间,大约从除夕之前的第15 天起,我国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就会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一直持续到除夕之后的第25 天左右才会回到正常水平,表明不仅仅是在春节黄金周,而是在春节前后40 天的时间里,工业生产活动都处于明显的放缓态势,这一时间跨度与春运刚好是相匹配的。

商业迎商机

受“就地过年”相关消费的影响,家庭清洁、厨房厨具的订单量也大幅攀升。2月以来,电商平台家清用品的涨幅达303%,其中很多年轻人是首次下单家庭清洁相关的商品。厨房厨具方面,包括“包饺子神器”“肉丸神器”、家用酒酿机等在内的新式厨具销量大幅增长,其中“包饺子神器”的订单量涨幅超过400%。此外,保温菜罩、蔬菜置物架等相关家具类商品的订单量涨幅也超过了100%。

据悉,今年以来,拼多多于全网率先推出了“春节不打烊”活动,并联合各大物流公司,为全国消费者提供7×24 小时不间断的商品和物流服务。此外,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还与1000 多个农产区合作,全力保障消费者节日期间的“米袋子”“菜篮子”需求。其间,平台还不断加大对于“春节不打烊”相关商品的补贴力度。截至目前,平台年货商品的直接补贴已经超过30 亿元。

“宅经济”或将再次热起来。由于跨地区人员流动与走亲访友频率大幅度减少,人们居家时长同样有望得到提升,而在节日休闲娱乐氛围的影响下,游戏、短视频等“宅经济”需求仍会继续维持,行业也将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交通出行遇“寒冬”

据光明网报道,往年春运最热门的航线,今年纷纷遇冷。北京至哈尔滨航线仅为全价的5 折,北京至三亚机票低至全价的2折,而往年这些航线都一票难求。

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网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 月25 日,平台上春运期间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仅为651.36 元(人民币,下同)。这一价格与上周同期的2021年春运预售机票价格相比下降近百元,与2019 年春运期间相比便宜近200 元,创5 年来春运前机票预售平均支付价格最低。

游客在上海豫园景区观赏民俗灯会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因为客流量不如预期,加上配合疫情防控,铁路部门在部分线路上暂时停运部分列车。比如从1 月28 日起直到2 月4 日,京沪高铁停运约一半列车,此后停运班次减少,但到除夕前,每天单向仍有4至8个班列停运。

普华永道航空业务服务首席顾问刘浩然表示,春运期间最热门的航线与铁路线纷纷遇冷,民航、铁路又会陷入亏损期。后期只能看能否调整航班计划,减少亏损。

“就地过年”对消费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及旅游的消费支出上。据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测算,简单假设下“就地过年”政策或将导致居民消费减少1500亿元。

本地旅游备受追捧

直接留在原地过年,使得本地旅游受追捧。携程数据显示,超8 成用户倾向本地出行。上海、湖州、广州、成都、重庆、武汉、贵阳、宁波、长沙、郑州本地访问量上涨。其中,上海本地访问量增幅约为61%,成都和重庆的本地访问量也增加了4 成。去哪儿平台上有关春节期间本地景区的搜索量一周增长7 成,“酒+景”套餐搜索量增长4成。

途家民宿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近郊度假型酒店、民宿小院等旅游产品预订量逐渐开始提升,其中京郊部分民宿春节期间预订的入住率已经超过七成。由于今年包独栋民宿小院过春节的游客增多,平均客单价达到了2000元/晚,同比去年有较大涨幅。

在去哪儿平台上,上海远郊崇明地区的酒店预订量从1 月11 日开始进入高峰,每单均价是3605元。其中崇明金茂凯悦酒店最为热门,大年初二、初三(2 月13 日、14 日)每间夜2000 元以下的平价房型基本售罄。另外,像小黄鸭主题房、马场景观这种特殊主题的亲子房型颇受消费者欢迎。

携程数据显示,当地及周边景点成本地出行首选,冬天热门项目温泉和滑雪的本地访问量都有所增长。其中,成都西岭雪山、湖州云上草原星空滑雪场、贵阳万象温泉、西安临潼悦椿温泉等搜索热度均有上涨。

文化过大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据相关媒体披露,今年超七成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在这个特殊春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让年味不减?如何让就地过年的群众留得住过得好?如何让“就地过年”的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如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春节,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春节浓厚的气氛,让年味更浓,心里更暖?把一个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不仅折射出各地区各部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低,更彰显出成色十足的民生温度,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化过大年,让欢乐“不打烊”。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一份份“文化大礼包”递到老百姓手中,增强群众满意度。从春运首日“年味列车”开进长沙南站候车大厅,手工艺人现场教授窗花剪纸、赠送窗花,书法家为旅客现场写春联送祝福,让乘客带“福”回家;到四川推出上千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开启2021 年春节文化盛宴;再到杭州市面向留杭过年外来务工人员重点推出十项“新春文旅惠民月”举措,同步发布804 项送文化、送旅游活动与优惠,让在杭“打工人”留得安心、玩得精彩……让就地过年的群众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过一个好年。

猜你喜欢

春运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鼓励“反向春运”需要形成合力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消费物价指数
十年春运路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