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2021-07-30陈少丽
陈少丽
风卷云舒,白衣苍狗,三千繁华东流水,一梦长安终成灰。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冲刷了过往的沙砾。不变的,唯有那坚韧的文明之心。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文明,源远流长。透过历史的纱帐,祖先用石斧开辟出的图腾依旧清晰。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璀璨的文明史诉说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教养——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贴,孔融让梨的礼貌,毛泽东“敬老尊贤”的谦和可亲……言为心声,行为内现,圣贤伟人的德行,无不折射出耀眼文明之光。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坚韧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华,修身养性,共建和谐社会,让文明经久不衰。
传承文明,人人有责。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曾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绝唯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就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把燎原大火,势不可挡地碾压而来,无情地将无数鲜活生命和美满家庭焚毁。我们饱尝無奈,倍感渺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文明的传承:无数逆行者在抗疫前线勇敢冲锋。一名叫小杰的外卖小哥原本计划春节回家过年,但由于疫情突如其来,他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他说:“前线有医护人员奋力抢救,后方有我们外卖小哥运送生活保障。”签下“请战书”自愿奔赴战场的医生、护士亦或是参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主动捐款捐物的爱心人士,甚至是隔离在家的人们,都在以一己之力努力着、抗争着、奉献着……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身影,保证了社会的运转,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守住了民族的未来。
文明社会,来自日积月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个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里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一个国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个公民在公众场所遵守规矩,谦和礼让。梁文道先生曾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应抑制浮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文明行为,让这坚韧的文明得以流传。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它发抖。”中国推崇的不是刀光剑影,我们更喜欢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向世人宣告:“这头狮子已经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文明的韧性,大家都有目共睹。
愿新世纪、新时期的青少年发扬文明,共同努力,让文明成为那道最美的风景。
(指导教师:吴振涛/ 编辑:王莹)
评点:郑旺吉
这篇获奖作品观点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文章围绕“文明,最美的风景”这一主题,紧扣“文明”和“韧性”这两个关键词,以“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为线索,依次列举了孔子、孔融、毛泽东等圣贤伟人的德行和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逆行者在抗疫前线勇敢冲锋的事例,印证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一颗坚韧的心传承着东方的精华,让文明经久不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文明行为,让这坚韧的文明得之流传”,并倡议新世纪、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发扬文明,共同努力,让文明成为那道最美的风景”。另外,生动流畅的语言和贴切的名言引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