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摭探
2021-07-30张秀云吴春芳
张秀云 吴春芳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对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要明确高职办学定位,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科学设置高职专业;衔接国家职业标准,科学设计课程内容;科学对接生产流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地方高職教育;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1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地方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变化,顺势实施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切实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难题。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地方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
一、明确高职办学定位,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职教育迎来最佳发展契机。但一些高职院校在追求规模与效益的同时,迷失了办学方向,没有具体明确的办学定位,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脱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地方高职院校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特色专业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专门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之下,地方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地位,明确本院校的优势,着力打造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凸显办学特色。除了打造独具发展优势的品牌专业之外,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应立足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地方高职院校要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种类、数量及质量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本地市场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办学能力、已有专业结构,科学设置专业,为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储备更多专业人才,在充分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科学设置高职专业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高职院校只有实现与区域产业的无缝对接,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想实现无缝对接区域产业,高职院校就应从专业设置入手,进行深入调查,与企业共同商讨,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规模强内涵提质量增效益并重的原则,科学设置对口专业。在科学设置专业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引领之下科学设置专业。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变化,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一新变化,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及其对人才的全新需求,据此对原有专业进行优化、调整,构建主动、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的专业群。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必将对原有的支柱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一些新兴产业也迅速崛起,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除了对之前的传统专业进行改造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变化,及时增设新专业。第三,应将专业的内涵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要在对不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合作等途径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衔接国家职业标准,科学设计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学体系改革。要实现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技能的操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及技能教学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细心教育的过程,高职教师不但要从多方面系统性地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之“基”,还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之“能”,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科学设置侧重点不同的课程内容。第二,突出实践教学,衔接国家职业标准,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高职教育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一方面应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实践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应在衔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助各类技能竞赛、技能训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还可以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借校企合作之路,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四、科学对接生产流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调查发现,人才培养与生产流程“两层皮”、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做到“双主体育人”,是当前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差的主因。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需要科学对接生产流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要想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科学对接,高职院校就要做好产教对接、师资对接以及实训基地和生产基地之间的无缝对接工作,并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在充分了解不同岗位能力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引领之下进行,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高职院校除了直接深入企业开展充分调研之外,还可以通过“迎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与生产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专业课教学应依据涵盖岗位标准及能力考核要求的课程标准实施。第三,构建有利于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科学对接的系统构架。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着手设计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辅助学生完成仿真实训以及校外实训,帮助专业教师借助此模块编写实训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利用实时服务系统连接企业生产现场与学校课堂,并利用该系统的点播、直播、互动功能助力学生的知识获取及深度学习;利用自主学习系统帮助学生及时获得学习资料,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实验,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
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力资源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想成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摒弃一直沿用的粗放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衔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方高职院校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它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原则、培养路径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的一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将企业人才需求作为办学导向、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等特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与企业直接对接,重视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求高职院校敏锐察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