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的蓬勃力量
2021-07-30刘玉成
刘玉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地处贵州省黔南州的龙里县,是全国最先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50个试点县之一。2018年以来,这个红军长征时两次经过的曾经的贫困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思想引领有了新平台,基层治理有了新突破,精神文明有了新提升,凝聚群众有了新方法,生产生活有了新进步。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龙里村镇,处处能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的力量、群众创造的力量、志愿奉献的力量、精神信仰的力量,这些共同构成新时代文明的蓬勃力量。
思想引领的力量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科学理论走入群众,变成民族复兴的物质力量。新时代文明建设得好,一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得好、宣传得好、贯彻得好。龙里县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以“山歌伴飞新思想”、“画”说新生活等一个个立足区域特点、民族特色,充满创新精神的传播方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惯、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活动、生活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时代化宣讲融入时代脉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此“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歌伴飞新思想”,让新思想插上歌声的翅膀。“饭养身,歌养心”。唱山歌是当地许多布依族、苗族群众的爱好,以致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说的讲的不如唱的跳的记得住。龙里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用山歌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唱党的好声音,使理论宣传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创设“山歌伴飞新思想”志愿服务项目,举办“萤火虫好声音”评选,动员起群众共同创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山歌,通过周赛、月赛、季赛、年度决赛,一曲曲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山歌在山村苗寨中回荡,党的声音、时代的声音、真理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
“画”说新生活,让新生活的色彩在画板上绽放。苗族的绘画和刺绣别有韵味,也为当地很多人喜爱和擅长。适应这一特点,他们创设“画”说新生活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家乡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针线,以绘画和刺绣的形式讲出身边的故事,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们建设美好新生活的生动景象。组织村与村、寨与寨之间开展苗族绘画刺绣“大比武”,政府提供涂料颜料,群众尽情挥洒穿梭。村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广场院墙和文化墙上,也被打造成“苗族绘画露天博物馆”。这些朴实率真地描绘美好生活的作品,成为展现思想理论引领力量的美丽风景。
群众创造的力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向群众,又依靠群众。只有动员发动起千百万群众共同建设新时代文明,新时代文明才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在龙里,能够感受到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起来、发动起来的群众创造的力量,感受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龙里的干部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凡是农村工作,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在比学赶超中寻求自我提升,在群策群力中实现整体跃进。凡是集体公益事业,倾听群众意见,收集群众需求,让群众形成集体事务集体议、公益公共事业都参与的共识。村党组织则发挥起正确引导、组织保障的作用,放手发动群众和正确组织群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群众的力量靠组织发动。组织发动群众靠什么?龙里的干部们靠的是找准群众的需求、科学实用的方法和对群众的真情实感。
发动群众必须找准群众的利益诉求。“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龙里的干部们以群众需求为起点,以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为抓手和突破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个突破口,就是聚焦农村发展、群众所盼的结果。对准这个需求,在每个村寨组建起覆盖每家每户的“家乡美志愿服务队”,修路、建亭、筑围栏、种花草、搞卫生,群众自己出钱、出工、出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发动群众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实用的方法很重要。洗马镇党委总结出统一思想、广泛发动、集中攻坚、激励嘉许、复制推开的“五步法”,让工作有方法、有抓手、有参照。“擂台大比武”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围绕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定内容、定目标、定规则,群众自商、自筹、自建、自管,政府根据完成情况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鼓励支持。
发动群众是做人的工作,对群众的真情实感最关键。需求能够分析,方法可以习得,对群众的感情是学不来的。群众需要满足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但群众也是讲感情的。龙里的干部们认识并且努力做到动员群众,先要亲近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有了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什么样的群众不能被动员起来?什么样的困难不能被克服?
志愿奉献的力量
龙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干部和群众都争做志愿者,以志愿的方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讲到:“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的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一体现出人类文明精神高度的理念,在新时代文明建设中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中国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龙里志愿服务既有群众自发,又有政府主导,他们通过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招募令、招募志愿者倡议书,面向全社会招募“萤火虫”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内容围绕群众的集体需求,有什么需求,就组建什么样的志愿组织。80多岁的莫幺公是这些志愿者中的一位。当他听到镇里招志愿者,就来到现场问:“志愿者是做什么的?”“志愿者就是不计报酬,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他听后说:“我也要当志愿者,我不要报酬,我要做志愿服务”,“只要我走得动,我就要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莫幺公讲这个话的时候是认真的,也是幸福的。在龙里,群众通过志愿的形式,找到了一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途径;政府通过志愿的形式,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效社会治理方式。
政府主导还体现在领导带头。他们组建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领导干部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民众、服务社会。以志愿者的身份,从干部自身来讲,有助于巩固自己是社会普通的、和他人平等的一员的意识,有助于唤起公仆意识;从民众来讲,看到领导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自己服务,有了亲切感、平等感,很多通过正式渠道或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志愿的方式中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包容、配合和认同。
精神信仰的力量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龙里实践有力弘扬了这一主题,展现了精神信仰的深厚力量。
冠山街道西联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牵引,以“說文明话、做文明人、树文明观、办文明事、建文明村”为抓手,倡导“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推进文明和谐;倡导“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家乡美”,推进乡风文明;倡导“热爱村邻、热爱家乡、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推进感恩奋进。他们还注意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曾经是村里“刺头”的一位村民说:“现在想起来,以前的做法确实太自私了,村里的任何事我都觉得事不关己,不在乎也不配合;现在觉得,只有愿意帮助别人,为他人做事,别人才会帮助你,这样大家就会和谐相处。”这种道德提升,在龙里非常普遍。
道德水准的提升更体现在思想觉悟的提升,体现在信仰的确立与巩固。在龙里村寨走访,能够看到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深秋的暖阳下做着木匠活,他们是在为村里建休闲乘凉用的亭子。材料是捐献的,劳动也是义务的,虽然劳动辛苦,但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愉快的,精神是昂扬的。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怎么能不愉快呢?村里还有不少人在整修道路,他们中有的原先是城里包工头,现在自愿回到家乡出钱出力。有的长期在外的家乡人,听到家乡整治环境,不光出钱,还乘飞机回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些通过无偿集体劳动修葺出来的一段段隔离带、一条条小路、一座座亭廊、一个个花坛,不正是人们美好精神世界的象征吗!信仰正是在对美好家园和美好社会的向往中确立,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正是在为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奋斗中彰显。龙里的新时代文明建设,既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据,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提升了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信念基础。
责任编辑: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