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木屋,奇异又安静
2021-07-30景鑫
景鑫
在造型奇特的蘑菇木屋、木屋酒店等作品之后,
休耕建筑(ZJJZ)在江西的山里又设计了一个种子木屋。
种子的形态来源于自然,作为建筑师,
他们相信设计的核心不在于形态,而在于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想象着在这个椭球形中居住时的各种场景和奇妙感,
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仅为了特异而特异的形态。”
在造型奇特的蘑菇木屋、木屋酒店等作品之后,休耕建筑设计工作室在江西的山里又设计了一个种子木屋。休耕建筑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在他们看来,所谓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疲惫的土地休养生息,恢复养分和肥力。过去几年间,工作室完成了贵州大发天渠游客中心、团结村木屋酒店、山间餐厅与酒吧、阿富汗巴米扬文化中心国际竞赛等项目。
种子木屋位于江西新余的仙女湖畔,这里是七夕文化发源地。种子木屋的整体外观呈椭球形,与自然融为一体。业主希望建造一个浪漫又具有特异性的场所,让人们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真正放松下来、感受自然。因此在设计前期,提出的要求便是要建造几个形态取材于自然的小屋,比如一朵花、一片叶子、某种昆虫等等。种子木屋的运营方树蛙部落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他们希望通过独特的民宿设计来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体验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前期的接触中,我们介绍了过往的一些项目。其中有一个未建成的民宿项目,我们以当地森林的水洼、石头、风、树影等自然元素作为设计的脉络,与业主的一些理念相符。”建筑师宣儒说。
对工作室而言,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寻求形态与功能和空间体验在逻辑上的合理性。种子木屋底部采用镜面铝板,往高处渐变为木瓦。镜面铝板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反射周围的环境和氛围,春夏季时是绿植,潮湿时是氤氲雾气,晴天时是明媚阳光。镜面铝板是种子屋落地生根的部分,上部的木瓦则使建筑逐渐回归自然柔和的本质。这也成了种子木屋在设计上的一大亮点。
虽然种子的形态来源于自然,但并不是一种直白的照搬。比如向上隆起椭球形使得业主要求的亲子阁楼空间得以实现,亲子阁楼下部则是卫生间等附属功能。结合种子木屋的形态及空间需求,设计了多个圆形洞口:圆形窗洞则将室内的流线或视线引向不同的方向,比如正面的圆洞通往露台,侧面的窗面向疏朗的树林,阁楼上的大圆窗对着天空和高树的枝桠。“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想象着在这个椭球形中居住时的各种场景和奇妙感,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仅为了特异而特异的形态。”
“作为建筑师,我们始终相信设计的核心不在于形态,而在于空间。”宣儒说。有趣的空间或特别的体验,才能真正给访客留下深刻印象,创造美好回忆。因此,工作室着重于寻求空间中的感受,比如视线和树林的关系等。他們最关注的仍是建筑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如何定义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享受设计,做得开心和自由,尽可能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建筑态度,是我们成立独立工作室最重要的原因。”
CHIC:种子木屋在设计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陈宣儒:种子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具有某种特异性:椭球形的体量呈现的是有冲击感的、非日常的建筑形象;圆形的窗洞又以不同的姿态看着人类,似乎是某种有意识的生命体。但另一方面,这些生命体又追求和环境的融合与共生。底部的镜面铝板,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反射周围的环境氛围,时时在回应这个环境,在呼吸和变化。椭球形的上部则逐渐过渡到木瓦,使建筑逐渐回归一种自然柔和的本质。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有碰撞的矛盾感,带来难以名状的奇异又安静的感受,人们很容易被他吸引。
CHIC:设计过程中最关注的东西是什么?如何看待建筑与当下时代的关系?
陈宣儒:虽然听起来比较庸常,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建筑的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如何定义建筑和场地的关系。这是个快进中的时代,业主往往期待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代价来完成项目,这对年轻事务所是很大的压力与考验,也使得很多建成项目呈现焦虑浮躁的氛围。我们总是在反思,当无力抗衡的时候,要如何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充盈,如何在夹缝中把握属于建筑师的话语权。“休耕”也是在时刻提醒我们抓住一切可能性慢下来,更加充满爱地来对待所有的设计机会。
CHIC:你们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彼此之间应该很有默契了吧,大家一般如何分工?如果有分歧怎么解决?
陈宣儒:目前我们有三位合伙人。我与蔡玉盈是美国念书时的同学,我们的合作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后来我们在矶崎新的上海工作室,遇到了沈洪良。通过很多项目,大家慢慢成为朋友。所以时至今日,其实我们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合作经验。工作室的日常事务方面,我们默默各自承担一些,但在核心设计上,我们目前没有很明确的分工,项目都是合力形成的结果。或许未来工作室发展到某个程度,我们会考虑改变,但目前这样的方式是适合我们的。分歧会有,我们希望能够坦诚地说出来,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每个人性格不同,会有温和的或强硬的方式,或是嫌弃对方表达得不够充分等等情况。但因为大家相互了解,分歧说出来反而不会伤害感情。
CHIC:从设计师搭档角度来看“友谊”这个话题,你们有哪些感受?
陈宣儒:如果是从“设计师”的角度,或许做设计甚至谈论设计,都是检验大家能不能当朋友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我们这些生活简单的建筑师,平时吃个饭或散个步,有事没事就聊聊建筑。如果三句话都聊不到一起,还要内心生出对彼此的鄙视,断然做不了朋友。至于做设计,那就是更加可遇不可求的缘分了。这其中有太多审美的积累、人生观的积累,各种感性的、理性的判断和理解……因此我们能在一起做设计,不因为分歧而分道,是非常深刻的友谊了。
CHIC:如何看待友谊的边界?
陈宣儒:世界上的所有关系都是有边界,包括友谊。有的是强边界,比如触及底线,必然就崩了。有的是弱边界,比如某个日常的口无遮拦,也会有杀伤力。我们基本上还是比较照顾各人的感受,如果过界就严正抗议,算是比较健康的相处模式。友谊有很坚强的一面,也有很脆弱的一面。最好的友谊,是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并且朴实地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