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定制破解用工困局
2021-07-30李笃
李笃
为“中国制造”及“中国智造”潜心造匠、供能,需要让更多年轻的“时代工匠”置身产业链的中高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均有大幅提高,扩增人才容量、凝练与产业契合的技能人才链势在必行,这需要让各级政策发挥相互咬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并通过深度定制化的人才培育,充分挖掘细分化的人才资源。
职业本科教育蓄力起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培养更多创新型技能人才,产业转型升级已涌现出诸多新业态,职业教育也应因需逐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将在巩固中职基础地位、夯实高职主体地位的同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普融通。自2019年5月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以来,截至2021年5月,全国已有近30所高职本科院校。教育界和产业界人士普遍认同,此举有利于满足产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培养的人才需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此前曾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重点处理好“普职”“产教”“校企”“师生”“中外”五大关系,更好地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职业教育办本科的目的正是培养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拥有较强技术技能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有职业本科院校负责人据此指出职教本科的特质与优势所在,“职教本科既不是高职专科的简单延伸,也不是普通本科的简单翻版;职教本科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要高于等于普通本科,技术技能水平要高于高职专科;普通本科讲学科,职教本科讲专业群,这是职教本科与普通本科最大的区别;职教本科必须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表示,“职业教育采用倒推法,直接根据职业的需要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专科的天花板,让有志于从事技术技能的人才能够看见未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能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服务。”
实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目前各地人才市场上所输出的人员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各个领域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激增,探索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成为待解课题。为解决企业用工难困局,加速“产教融合”被视为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模式创新之外,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效果更为显著。
人才与产业应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企业有“定制化”培养不同类型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及学生有结业即上岗的“无缝对接”、就业有“位”来的美好愿景,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教育教学三方共赢的大循环策略,其有赖于学校对人才及其相关资源的投入和学生深层学习需求的激发,更要为重要的是将依托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拓进目标以及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运转。
一些城市已在施行可满足本地化产业需求的人才定制,其往往是综合性的人才引育计划,针对当地重点产业以前瞻性与执行力打造精准而丰沛的“人才链”,这迎合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較好实现各方多赢。从更利于发展的角度而言,各地差别化打造人才链与储备库,既考虑了自身已有的优势,也对未来可掘进的空间有更多考量,可让教培机构的优质专业精准对接区域产业、覆盖新兴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好的人才引育政策不是简单的大量招人落户,而是根据城市现实状况与长远发展定位而量身打造,冀望努力实现最优解,“只有聚集更多产业,才能了解更多产业转型发展的信息;只有站在产业最前沿,才能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只有紧密联系产业,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推广“厂中校、校中厂”形式、对标国际水准、“扎根”产业土壤……高校等教培机构进行人才定制化培养实现了人才的定向增值,其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与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环节存在较多的契合性。校企的有效对接是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与定向型就业岗位的对接与交流是其中重点,“和工业化订单差不多,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校通过课程、技能等培训的深度融合,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除了规模大和竞争力强,也能保证企业团队的稳定。”
海尔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被视为近年来“职教办学围着产业转”的典范,其凭借多方合作资源,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细分领域建立起数十家实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和积累。据卡奥斯COSMOPlat教育平台总经理任学良透露,受益“人才大规模定制培养模式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所打造的教育行业首个物联生态平台——“行文智教”,可以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大规模定制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实现人才需求零距离、供给零延误、匹配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