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地质部第三局
2021-07-30张金带
张金带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1955 年2 月15 日,中苏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组建铀矿地质勘查队伍,在湖南长沙市组建三〇九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组建五一九队。2 月18 日,中苏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中苏委员会的代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三局’,用此名与地方国家机关和政府联系”。地质部第三局在普委二办的基础上扩充组建。地质部第三局是中国原子能工业最早建立的一个管理局,也是现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最早前身机构。
1955 年3 月,中央向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四川等10 多个省和中央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按规定的条件,调集近500 名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限期到达指定地点。与此同时,又从抗美援朝归来的部队中抽调500 多名无线电通讯兵,担任仪器操作员(后来改称找矿员)。
1955 年4 月2 日,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刘杰以中苏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电告三〇九队和五一九队:“谨通知你们中苏委员会已建立执行机构,该机构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三局。雷荣天同志任局长,刘鸿业同志、安桐馥同志、高之杕同志任副局长”。另外,任命A·Г 斯切潘诺夫任总工程师(1956 年3 月由佟城任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三局办公地点从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32 号迁至北京市西苑大旅社过渡,同年12 月17 日,正式搬进北京市和平里七区原农产品采购部旧址。
三局成立时的临时办公地址——北京市西苑大旅社
地质部第三局(以下简称三局)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我国铀矿地质专业队伍正式创建和铀矿勘查工作全面展开。刘杰、雷荣天于4 月2 日当日向中央报告地质工作情况,提出组建三局党组和抽调配备干部队伍的建议,4 月9 日,正式报告中央和中央组织部。5 月9 日,刘杰、雷荣天向薄一波呈报三局机关的组织机构编制表,报经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批准,编制为159 人(包括苏方9人),设9 个处室:地质生产室、计划室、会计财务室、供应室、机要办公室、人事室、总务室、保卫处、政治处。同日,地质部党组转发中央关于雷荣天任地质部部长助理兼第三局局长的决定。1955 年5 月10 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中央5 月7 日会议决定:由刘杰、雷荣天、刘鸿业、安桐馥、高之杕组成地质部第三局党组,并以刘杰为党组书记,雷荣天为副书记”。1955 年9 月9日,中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第三局“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三办公室”,“地质部第三局”实际上是为了保密起见定的一个名称。
三局首任党组书记刘杰
三局首任局长雷荣天
三局成立以后队伍迅速扩建,中央多个部委分期分批向铀矿地质系统输送大批优秀的地质、探矿、机电等方面技术人才和工人。1956 年4 月23 日,中央发出《关于抽调干部和工人参加原子能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从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山西、河北、四川、贵州等15 个省和中央37 个部门给铀矿地质系统实际抽调干部1 476 人(其中技术干部499 人)、技术工人4 754 人,大中专毕业生1 791 人,共8 021 人。通知还要求国家计委在分配当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时,优先考虑原子能事业的需要。与此同时,中央还批准在山东、江苏、河南、北京等省、市招收大批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补充生产工人队伍。1955 年3 月至1959 年1 月,全国在各大区相继组建成立三〇九队、五一九队、二〇九队、一八二队、四〇六队、六〇八队及60 多个县团级编制的分队,职工总数达33 853 人。
1956 年11 月16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1 次会议决定,设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三机部)。雷荣天任三机部副部长。1957 年3 月21 日,经国务院批准,地质部第三局随之改为了三机部第三局,由刘野亮接任三机部第三局局长。
1958 年2 月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 次会议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二机部)。同年3 月21 日,三机部第三局改为二机部第三局。之后,随着二机部的多次变更,三局也经历多次变更,1982 年4 月22 日改为二机部地质局,1982 年5 月4 日改为核工业部地质局,1988 年9 月16 日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1994 年1 月26 日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2000 年1 月1 日改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