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粪中添加玉米秸秆对堆肥发酵的影响

2021-07-30薛艳蓉淡江华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堆体牛粪肉牛

靳 光,薛艳蓉,淡江华,曹 晶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随着肉牛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肉牛粪便产量迅速增长,不仅给养殖场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1]。因此,粪便的科学处理利用是保证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前提。好氧发酵堆肥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分解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整个堆肥过程温度达60℃以上,从而有效灭杀堆肥物料中的有害菌、病虫卵,达到无害化的目的,是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的有效途径[2]。堆肥化过程是1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好氧发酵堆肥的因素较多,如堆体初始含水率、碳氮比(C/N)、温度、pH值等因素均会影响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堆肥质量[3-4]。牛粪中含有的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脂肪等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料[5]。但因其含水量较高,通气性较差,有机质部分较难分解,影响牛粪的利用效率。于海霞等[6]在牛粪堆肥时加入玉米芯作为调理剂;张云峰等[7]在牛粪中添加稻壳;魏彦红等[8]在牛粪中添加玉米秸秆;赵秀玲等[9]以新鲜牛粪和苜蓿秸秆混合物为堆料。以上研究表明,适当添加合适比例的秸秆和微生物可以提高堆肥的C/N,有利于通风供氧,加强微生物活动代谢,有利于加快牛粪堆肥的腐熟。目前,对牛粪堆肥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部分均处于实验室研究,对于实际生产中到底如何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以牛粪为原料,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研究牛粪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下对堆肥发酵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混合比例,为肉牛养殖场牛粪处理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牛粪采自山西省朔州市肉牛场;玉米秸秆切成1~3 cm,晒干后使用。堆肥材料的理化性状见表1。

1.2 试验设计

堆肥试验在肉牛场粪污处理区进行,防雨,通风良好。调整含水量约为65%。处理T1为牛粪∶玉米秸秆=1∶1;处理T2为牛粪∶玉米秸秆=2∶3;处理T3为牛粪∶玉米秸秆=1∶3;处理T4为对照组,仅牛粪发酵。每组将其堆成长3 m、宽1 m、高1 m的条垛式发酵堆,采用翻堆方式通风供氧,每10 d堆翻1次,发酵周期为45 d。

表1 堆肥材料的理化性状Tab.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of composting materials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从堆体的不同位置,分上、中、下3层各取样品约300 g,混匀,共9次。

温度:每天8:30和17:00时记录温度。测量时温度计插入堆体表面30 cm以下,每天测量堆体8个方位温度的平均值作为堆体的发酵温度,记录周围环境温度。

pH值:将样品使用蒸馏水按粪水比1∶10进行稀释,振荡30 min后静止10 min,用pH计测定悬浮液的pH值。

全碳、全氮:取新鲜样风干后,粉碎、细化、均一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10]中的试验方法进行试剂制备及测定。

种子发芽指数(GI):取样品10 g与蒸馏水按1∶10比例混合摇匀,摇床振荡1 h,提取液离心20 min,再用滤纸过滤上清液备用。在9 cm培养皿中放置2张滤纸,在滤纸上面均匀摆放20粒生菜种子,吸取5 mL备用上清液加入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在黑暗条件下,25℃培养48 h后,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并用游标卡尺量取种子的根长。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培养液。

种子发芽指数=(堆肥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种子根长)/(对照的种子发芽率×对照种子根长)×100%[1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温度的影响(见图1)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会释放大量热量,使堆体温度升高。因此,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越高表明微生物活性越好,但过高的温度会过度消耗有机质,降低堆肥产品质量,阻碍微生物的活动[12]。

由图1可知,堆肥开始后,各处理温度迅速升高,T1、T2、T3组在第3 d均已达到50℃,进入高温期;T1和T3组在第7 d达到最高温度,为65.4、65.6℃,T2组在第5 d达到最高温,为68.7℃;各处理组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2、23、27 d;T1组在第30 d降温至40℃,T2组在第37 d降温至40℃,T3则在第41 d降温至40℃。对照组在第5 d进入高温期,第9 d达到最高温,为58.9℃,高温持续20 d,第33 d降温至40℃。

图1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温度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of corn stalkson piletemperature

2.2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pH值的影响(见图2)

由图2可知,各处理组的pH值变化基本一致,均是先增大后缓慢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T1、T2、T3组pH值迅速升高,在第15 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9.12、9.17、和9.13。T4组在第20 d达到最高值,为9.08,达到最高值后各组pH值缓慢下降,到第40 d后基本稳定。

图2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p H值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rn stalkson thepH of thepile

2.3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C/N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知,各个组的C/N比总体呈减小趋势,T1、T2和T3组的C/N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堆肥开始,T1、T2和T3组的C/N下降较快,因为有机碳被微生物大量分解,碳快速消耗,但氮变化不明显;后期下降平稳。至堆肥结束,4个组的最终C/N分别为13.52、13.07、15.61、15.13。

图3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堆体C/N的影响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 of corn stalks on the C/N of thepile

2.4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堆肥的进行,T1、T2、T3、T4组的GI值随之升高,基本在15 d之前GI值稳定增长,15~20 d时增长最快,添加玉米秸秆处理要比纯牛粪发酵增长速度快。直至堆肥结束,GI值快速增长,最终达到88.21%、93.46%、97.35%、68.55%,可见GI值随之添加玉米秸秆比例增加而提高。

图4 不同玉米秸秆配比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ratiosof corn stalkson the Seed germination index of thepile

3 讨论

好氧发酵堆肥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堆肥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促使物料温度上升[13]。堆体温度可以最直接、最敏感的反映好氧堆肥发酵进程[14]。

本试验中,4个处理组高温天数在20 d及以上,满足采用条垛式堆肥,发酵温度45℃以上的时间不少于14 d,实现无害化处理要求[15]。添加玉米秸秆的处理比纯牛粪发酵,升温快,在第3 d均达到50℃以上,而对照组在第5 d才进入高温期;最高温度、发酵温度均在65℃以上,纯牛粪发酵只有58.9℃;高温时间持续22 d以上,纯牛粪发酵只有20 d。由此可见,添加玉米秸秆可以加快牛粪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温度。

一般认为,pH值在8.0左右能缩短堆肥达到高温所需的时间。至堆肥结束时,所有处理组的pH值为8.21、8.26、8.25、8.24,符合腐熟堆肥pH值在8.0~9.0的标准[16]。

单德臣等[17]认为,堆肥产品的C/N比值小于20时堆肥腐熟。本次堆肥结束后,各个处理组C/N为13.52、13.07、15.61、15.13。因此,推断本次试验堆肥完成腐熟。堆体的C/N是影响堆体发酵腐熟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18]。T3组虽然发酵时间最长,达27 d,但发酵温度却不是最高,可能因为T3组初始C/N过高反而不利于堆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田智辉等[19]、张鹤等[20]对牛粪和秸秆好氧发酵堆肥的初始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N为30∶1左右时堆肥效果最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本研究中,T2组的C/N比为30,结果发酵温度最高,发酵时间较长,优于其他处理。

Zucconi等[21]提出,如果GI值>50%,则堆肥基本腐熟;当GI值>80%时,堆肥已经完全腐熟,对植物无毒性。本研究结果中,堆肥结束后,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数为83.21%、88.46%、81.35%、68.55%。T1、T2、T3处理的最终GI值均高于80%。可见,添加玉米秸秆后,堆肥发酵达到完全腐熟,堆肥产品对植物无毒害作用。综合分析,当牛粪与玉米秸秆比例为2∶3时,堆肥发酵效果最好,与李红玉等[22]、刘凯等[23]的研究结果相似。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牛粪与玉米秸秆添加比例为2∶3时,发酵3 d达到55℃,高温持续时间为23 d,最高温度为69.7℃,种子发芽指数高达到97.35%,堆肥达到完全腐熟,符合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

猜你喜欢

堆体牛粪肉牛
不同碳氮比下猪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研究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石牛粪金
丢失的牛粪
肉牛口炎咋防治
食用菌菌渣和白酒丢糟共堆肥过程中氮素变化及腐熟进程
屎壳郎大战牛粪
野保糗事之捡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