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联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1-07-30李长林
李长林
(东台市人民医院 信息科,江苏 盐城 224200)
0 引言
医联体建设是指以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核心,通过联合若干个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组成的,目的是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引领作用,使患者能够分层次地、有序地就医,令医疗资源配置达到均衡与优化。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快医疗资源的信息资源共享、上下贯通,并鼓励上级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面相基层提供远程会诊等服务[1]。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医院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信息技术搭建了信息化平台。例如,湖北枝江市医联体是通过阿里健康平台令多家医院的医生可以实现同台坐诊,居民经村医挂号后由专家视频问诊。但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仍然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2]。医疗人员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认识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今医联体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认真思考、深刻理解、全面剖析、不断探索,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推进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 基于医联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文件,而信息化技术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监管,监管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3]。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缺乏全面、详细的监管制度,监管措施执行不到位,甚至最基本的患者信息保护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医疗大数据、患者个人信息均无法获得保障。
1.2 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信息化建设水平难以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不足、缺乏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研究经验等。首先,关于资金方面的问题,虽然各个医院对于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相较于其它项目建设,各医院在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仅仅占年收入的0.5%,与实际的资金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而这还仅仅是三级医院的投入,基层医院的资金投入就更少了[4]。省、市、区级政府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有所差异,省、市级的投入相对于区级政府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基层医疗机构高。其次,关于人员方面的问题,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强且复杂的工程,当中的各个医院单位所采用的技术接口和系统均由不同厂家提供,需要具备较强专业性的人才方可对其进行操作与管理。而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尚未组建专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主要是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5]。最后,关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研究,建设信息化平台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各大医院之间可以良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更利于医疗技术的交流,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为人民群众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济支出[6]。但是医联体中各个医院的资金、人力投入不足时,必然会影响研究力度,使统一的共享交互信息平台难以建成。
1.3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大部分医联体已搭建了信息平台,其中,三级医院由于资金充足,且起步较早,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具有较大优势。而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虽然与三级医院建立起了医联体,但是相互之间无法进行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共享,难以实现信息互通,从而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7]。另外,各个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通常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这样就会出现对部分患者进行反复检查的情况,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还会浪费资源,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
2 基于医联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出台相关监管条例和规章制度
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使阻碍我国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8]。有效的政策法规、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医联体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事情才能有序的向前推进。因此,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条例是第一步。不仅要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同时对信息平台的管理也应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条例,对于平台上的在线诊疗医生进行资格审核、认证,以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有迹可循,从而令医联体的信息化建设更为规范化与标准化。不同区域的医联体应当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自身发展相符的规章制度,如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注册规定、信息化平台管理人员的准入规定等,使医联体中各个医院的行为得以规范的同时内部监督力度也有所加强[9]。医联体的成员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对整体安排服从,若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则采取撤销职务或扣除年终奖等惩罚措施,以提高各个医院自觉遵守规范的行为。医联体各医院的规范性意识得到加强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的信息、资料,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2.1 搭建医联体信息基础平台
医联体信息基础平台(如图1)是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建设的医联体信息中心,重点为构建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对医联体中各个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进行整合,便可建立区域内的数据仓库,其核心为“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在医疗服务的引导下对现有人口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与升级。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使医联体信息化建设更具规范性与标准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统一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数据接口[10]。搭建规范且标准化的医联体信息基础平台不仅可以为日后医联体信息化改造或新建提供指导,还可以使医联体各医院之间进行有效连接,实现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1 医联体信息基础平台
2.2.2 建设远程医疗信息平台
在5G时代,远程医疗成为未来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为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随着医联体内各个医院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的优化共享,建设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如图2)势在必行。远程医疗系统可以更好的扩大医疗资源的覆盖面,从各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多的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接受医疗专家的远程问诊,让患者享受到更为便利、全面的医联体服务。各个医院在共享专家的技术与资源时,除了可以建立成熟、合理的医生培养制度,使其业务水平有所提升外,还可以令优质的医疗资源普及到基层。
图2 远程医疗信息平台
2.2.3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利国利民,政府应该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鼓励基层医院自主自强,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三级医院是医联体的核心,其应当发挥领导作用,在人力、财力方面加大投入,并重视对信息化平台的精细化管理,确保平台高效、安全运行。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需以三级医院为榜样,对信息化建设持主动积极参与的态度,不断学习上级医院的优秀技术与经验,令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强医联体成员之间的沟通
首先,医联体的各个医疗机构应当定期举办会议,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使医联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为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奠定基础。其次,医联体各成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保证系统对接的顺利进行。各个医疗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对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更新数据,定期维护系统,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令信息互通互享的目的得以实现[4]。最后,医联体成员之间做好患者的信息对接,以防止患者进行重复检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 结语
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可以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优势,令合作的医疗机构都能获取优质的医疗资源与服务功能,实现医疗互通,令整体的医疗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的医联体建设尚未成熟,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何使医疗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信息安全持久化以及建立同时具备统计学、医学和计算机学的综合性人才,仍然是日后医疗工作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