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021-07-30申雅文
申雅文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六病区,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的治疗措施,使得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血管[1],具有操作简便、穿刺风险小等优点,近年来在肿瘤化疗的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广泛[2]。因部分病人需长时间置管,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3]。有相关资料指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其生存质量,进而改善预后[4]。在此次实验中,对110例肿瘤化疗病患的生存质量开展对比与探析,旨在探析2种护理对策对于预防并发症效果的差异性,现将研究结果阐述总结如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共110例作为此次观察主体,均行PICC置管术,将其通过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中女25例,男30例,年龄32~76岁;额外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中女24例,男31例,年龄33~77岁,接受一般化护理方案。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进行,肿瘤化疗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各项基础数据通过统计学比对后显示,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5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确保环境卫生达标,密切关注病人,充分掌握其具体病情,普及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告知病人注意事项,及时处理PICC置管相关性并发症等。观察组(55例,额外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重要护理内容如下。
①置管护理:PICC置管前,加强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感染、皮疹、堵管、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使用湿热敷方式,取得扩张血管的作用,以促进细胞与组织代谢,减少炎性递质释放。准备两个穿刺部位,尽可能提高无菌覆盖率,测量穿刺臂围与长度,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穿刺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d,PICC置管后使用X线片透视,确定导管是否处于理想上腔静脉预位置,并且实施有效的导管维护对策。
②加强无菌理念:PICC置管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以降低感染的风险,穿刺后,每24h更换无菌敷贴1次,后每周换药1次,换药前需在患肢下常规铺巾,撕除穿刺点贴膜,将无菌棉球浸泡在75%酒精与氯已定酒精溶液中,无菌条件下,执行消毒穿刺。在贴膜卷边、潮湿、脱落与穿刺点出血时,随时更换。换药时,用碘伏涂抹穿刺点,形成薄薄的痂,以避免细菌沿导管进入血液。
③堵管预防及护理:在连续输液时,护理人员需每12h冲洗1次导管。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输液。如果导管停止使用,应每周冲洗1次,预防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在PICC置管后日常维护中,需检查导管外部是否出现扭曲、打褶等。护理人员在输注脂肪乳、甘露醇和血液制品后,应注意使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进行脉冲式冲管,利用产生的漩涡将管壁冲洗干净,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减少堵管的发生。
④皮疹预防及护理:在穿刺前,用75%乙醇擦拭皮肤3次,去除表面污垢与油脂,后用聚维酮碘消毒剂消毒3次。待皮肤干燥后,以穿刺点为中心,以菱形的方式用美皮康固定好PICC导管,并以U型方式将PICC导管延长管固定在美皮康上,尽可能减少皮肤和胶布的接触。PICC置管后,若置管局部皮肤出现皮疹,可能是由操作不当导致血管产生炎症。可通过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以修复局部皮疹。若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可能是出现过敏反应,需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口服治疗,或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⑤过敏起皮屑、水泡预防及护理:在PICC的维护过程中,置管手臂应向外旋转。敷贴时动作需缓慢、柔和。定期更换敷料,用敷贴稍微固定导管后,使手臂自然放松,处于功能位,后将敷贴固定于皮肤上。冬季每周维护1次导管,夏季每5天维护1次导管,尽量减少胶布与皮肤的接触。过敏起皮屑、水泡期间,嘱患者忌食虾、蟹、竹笋等引起皮肤过敏的食物,避免抓挠搔痒部位皮肤。当患者皮肤出现红、热、肿、痛时,更换水胶体敷料,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微血管增生,改善局部组织生理代谢功能。若有水泡出现,应及时抽吸水泡,保护表皮免受损伤,以免穿刺处再次受到刺激。
⑥导管相关性静脉炎预防及护理:PICC置管前,评估穿刺静脉并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静脉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血管,由于左径路径较为弯曲,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发导管相关性静脉炎,需尽量选择右侧路径置管。并在PICC置管后5d,采取局部湿热敷方式,每日3次,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⑦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PICC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且消毒时消毒液用量不宜过多,待消毒液完全晾干后再行穿刺,以防穿刺时将消毒液带入血管中,造成过度损伤。选择PICC管时,首选硅胶细孔PICC管,避免使用硅橡胶管与聚乙烯管导管,硅胶细孔PICC管具有材质柔软、孔径小、亲水性好、弹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少静脉炎发生风险,并可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送管过程中动作需保持轻柔,避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PICC置管后注意观察穿刺口周围渗液、渗血情况,若敷料粘贴不牢固、潮湿或污染,需立即进行更换,以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经过统计病患的皮疹发生率、皮屑发生率、水泡发生率、堵管发生率等对两组并发症进行评价对比。②采用我院自主研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十分满意(80~100分),满意(50~79分),不满意(0~49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③通过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其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生存质量)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满意度)用(%)表示,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化疗患者的皮疹、皮屑、水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n(%)]
2.2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化疗患者的SF-36评分更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3所示。
表3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11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药物易破坏血管,导致药液外渗,引起局部坏死[5]。PICC置管可避免化疗药物与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之大静脉血流速度较快,可迅速稀释化疗药物,避免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提高静脉化疗效果[6-7]。
因部分病人需长时间置管,很容易造成多种类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导管堵塞、皮疹、皮屑、水泡等方面,使静脉化疗效果不佳[8-9]。因此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0]。医学界倡导在PICC置管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预防相关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11-12]。其主要通过在PICC置管前,加强风险评估,尽量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PICC置管操作时,仔细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热痛、红肿、硬结、渗液等现象,加强无菌理念,并且实施有效的导管维护对策,以降低感染的风险,连续输液时,用生理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13]。定期更换敷料,始终保持置管处敷料干燥与清洁,仔细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状况,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皮疹、皮屑、水泡出现,针对性护理作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案,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并加强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使得护理内容更具计划性、针对性与同步性[14-15]。在此次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肿瘤化疗患者在PICC置管术中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皮疹、皮屑、水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SF-36评分更高,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其生存质量。
研究结果表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等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将其推广普及于护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