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女儿”李玉梅

2021-07-30杨庆华

传记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妞王杰秀英

杨庆华

……现在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

这话使我想到刚才发生情况时她说的话,我用力抑制住了冲动。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我收拾了咸菜,从沙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小说《党费》

这是小说《党费》的精彩结尾,也是电影《党的女儿》中李玉梅在危急关头机警地掩护通讯员小程,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高潮”,是最令人动情而难忘的一个场景。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突围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广大军民,坚持开展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电影《党的女儿》(195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就是以中央苏区游击战争作为背景,讲述了红军长征后,“白色恐怖”下的中央苏区的共产党员是怎样度过血雨腥风的岁月,歌颂了以共产党员李玉梅为代表的根据地军民的崇高品质和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

《党的女儿》取材于王愿坚的短篇小说《党费》。编剧林杉创作完成电影文学剧本后,写下一篇“后记”:“我曾经有过把王愿坚同志的小说‘党费’改编成一个短故事片的想法。后来,等到我从江西瑞金一带回来之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撤出老根据地后这一段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活深深激动了我,使我产生重新创作的愿望,于是写成了这个剧本,在这个剧本里面,我采用些‘党费’的某个细节,这是需要声明的。”

王愿坚的小说为编剧林杉创作电影剧本《党的女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党的女儿》保留了小说《党费》的部分故事细节,女主人公的名字改成李玉梅。尽管公映时没有写明取材于小说《党费》,但影片的成功首先是在王愿坚小说基础上的再创作(《党的女儿》电影分镜头剧本主要由沙蒙完成)。编剧林杉的主要贡献是丰富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一是写了红军主力转移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人民进行的血腥报复;二是写了一个叛徒马家辉;三是除了“党的女儿”李玉梅之外,还塑造了秀英和惠珍两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形象。

电影《党的女儿》海报

从“黄新”到“李玉梅”——她也是“女儿的妈妈”

《党的女儿》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在“八一”建军节的晚会上,王杰将军与分别了二十多年的女儿小妞重逢,并向小妞问起她的母亲玉梅的情况。影片的故事也由此展开。通过李玉梅的女儿小妞的叙述,把观众带到1934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后的江西瑞金桃花乡:

玉梅和六个被捕者向村口走去。

小妞哭喊着:妈妈,妈妈。

玉梅喊着小妞:小妞,小妞。

匪军官问村支书:一点不错,你就是桃花乡的支部书记。

村支书:哼,我不大佩服你的眼力。

匪军官:别客气啦,为什么不早点把你两撇胡子刮了呢……支部书记同志,你能不能帮我考虑一下,你这个支部的人都到齐了没有……我只要你一句话。

村支书:看起来,你对我这两撇胡子看不顺眼啊!我倒有一件事情,想请教你一下。

匪军官:你说吧。

村支书:你这个大脑壳上,怎么长了一副老鼠眼……哎呀,可是不大体面啊!

匪军官:押上走!

村支书高呼口号:共产党万岁!

八个被捕者高呼:武装保卫苏维埃!红军万岁!共产党万岁!

枪口喷出火焰,北风怒吼,树梢摇摆。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党的女儿》同类题材的影片不少,但是大多影片都弱化革命的残酷性而注重渲染革命浪漫主义。《党的女儿》有别于其他影片,它比较接近历史实际。1934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国民党和豪绅地主对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血腥报复。

据不完全统计,瑞金县有18000多人被屠杀;兴国县被杀2142 人,被捕6934 人,逃亡3410 人;于都县被杀3000 余人,寻户县被杀害4520 人,杀绝900 余户;会昌县被杀害972 人;石城县被屠杀的干部群众576 人;广昌县被杀害1000 余人,宁都县被杀害的有1442 名干部和3378 名群众;上犹县被杀害的干部1466 人,群众658 人。

《党的女儿》用简练的手法写“白色恐怖”的场面,写“白匪”的疯狂残暴,把共产党员壮烈牺牲的情景真实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林杉最初将剧本定名为《疾风劲草》,就是要表现敌人愈残暴,根据地的党员和群众就更坚强。

林杉在剧本的内容上增加了区委书记马家辉叛变的情节。由于马家辉的叛变,桃花乡二区党支部8 个党员全部被捕,“党的女儿”李玉梅没有被打死,而是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其余7 个党员则被杀害。马家辉叛变后,引诱东山游击队下山,游击队一个小队被敌人包围,全部牺牲。林杉的剧本初稿中,叛徒马家辉被游击队抓住后扔到河里处死了,而在定稿时,林杉把这段删去。影片倒叙部分的结尾,被叛徒马家辉再次出卖的李玉梅被捕牺牲,而叛徒马家辉并没有死。这个结局尽管在当时饱受非议,但林杉的这个改动符合历史事实。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根据地最初半年多的群众性游击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革命不坚定的人叛变投敌,给苏区造成很大的危害。陈毅亲自起草了《动员工农群众,积极击杀革命叛徒》的紧急命令,但叛徒的连续出现,使陈毅也险些中计。

1935年10月13日,已经叛变投敌的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带领一队国民党粤军,伪装成红军游击队,从湘南窜到赣粤边游击区,诱迫赣粤边特委后方主任何长林叛变后,又由何长林带路来到北山。北山游击队被龚、何诱骗集中在龙西石开会而遭围歼,牺牲30 余人,仅八九人突围脱险。随后,叛徒龚楚、何长林又率领国民党粤军“抄剿”项英、陈毅驻地,幸亏游击侦察员在与龚、何相遇时识破叛徒阴谋,项、陈得以迅速转移。

为了创作剧本《党的女儿》,林杉在江西瑞金找到红军撤走后坚持斗争的幸存者。残酷的历史事实让林杉在创作时保持了一份清醒。剧本内容中的马家辉这一叛徒形象凸显并强化了革命的艰巨和残酷。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这是陈毅1936年夏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句子。中央苏区沦陷后,国民党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粮食、食盐限量供应,若超量购买,则以“通匪”、“济匪”论罪。“一人通匪,十家连坐;一家窝匪,十家同祸。”

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用指头沾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只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你这就不对了,要卖嘛,自己的孩子吃根菜也算不了啥,别屈了孩子!”

她看我来了,又提到孩子吃菜的事,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哪里有咸菜卖啊!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

——小说《党费》

小说《党费》的这个细节,被林杉用到了剧本《党的女儿》里面。1934年至1937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之一。中央苏区沦陷后,根据地人民突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节衣缩食,不惜牺牲生命,支援红军游击队。“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陈毅:《赣南游击词》)

林杉在剧本里表现的国民党血腥屠杀、严密的经济封锁及革命不坚定的人叛变投敌等内容,就是不想把革命写得太容易。主人公李玉梅死里逃生后,回到处在“白色恐怖”的桃花乡。虽然遭到叛徒的陷害,蒙受同志的误解,但她没有选择暂时“躲避一下风头”,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寻找党组织。在未找到党组织之前,她和另外两个年轻女党员成立了党小组,领导群众坚持斗争。最后,李玉梅为了掩护通讯员小程,被敌人逮捕,英勇牺牲。

小说《党费》的主要人物只有三个:黄新、交通员小程和游击队魏政委。林杉在创作《党的女儿》时将黄新的名字改为“李玉梅”,并在突出塑造李玉梅英雄形象的同时,注重群像的衬托,增加了李玉梅的丈夫王杰、年轻女共产党员秀英和惠珍、秀英的爷爷、李玉梅的二姐等人物。李玉梅的人物形象是在与周围人物的碰撞中塑造起来的。1934年红军撤离苏区,队伍经过桃花乡,李玉梅背着小妞跑下竹桥。

玉梅:我以为你们不过这儿了。

王杰:部队在急行军,我不能多停留。

玉梅:听说你们这次要走得很远。

王杰:谁说的。

玉梅:知道……你们要保密。还听说你们这回一走,要三年五年才回来,是真的吗?

王杰抱着小妞继续走着:玉梅,你哭了?

玉梅:没有,你把话说明白了,我心里也有个底,也好把家安排一下。

王杰:我真的不知道……玉梅,小妞以后就要靠你一个人照管了,玉梅你别难受,你千万要记住,一个党员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也要坚持革命斗争。

王杰把两块银元塞给玉梅:来,你留家用吧。

玉梅:这是哪来的?

王杰:是你给我的,你忘了,我参军的那一年,不是你亲自送给我的吗。

玉梅:你这个人真是,好几年了你还放着,不!

王杰:来,你留家用吧!

玉梅:你留路上用吧!

王杰:你留家用吧!

玉梅:你看,你留上用吧!

王杰:不,你留家里用吧!我不用!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送别亲人这场戏,有夫妻感情和父女亲情的充分表达。李玉梅的人物形象与其他同题材影片人物一亮相便是成熟的英雄形象不同,她是一个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在逆境中逐渐锻炼成长的英雄形象。对于一个在江西苏区成长起来的没有斗争经验的年轻党员,面对主力红军突然撤离苏区,送别红军,送别亲人,李玉梅的心情是沉重的。编导没有故意拔高人物,而是真实自然地描写了留在苏区的红军家属的心态。这场戏调子比较低沉,但不给观众以沮丧的感觉。王杰和李玉梅分手时说:“玉梅你别难受,你千万要记住,一个党员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也要坚持革命斗争。”这句话,也是影片想要告诉观众的。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够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完成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之所以能够保存和延续党在南方的革命火种,牵制和消耗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配合主力红军长征,就是因为苏区军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李玉梅后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找不到游击队,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时,她想起王杰临走时的话:

王杰(画外音):玉梅,别难受,你千万要记住,一个党员,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也要坚持革命斗争!

李玉梅:我们三个党员,自己编个党小组!

秀英:那有什么用?

李玉梅:一时没有党的领导,也应该坚持斗争!

惠珍:行!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电影《党的女儿》剧照

三个年轻女党员的党小组——她们都是“党的女儿”

“红花还得绿叶衬”,李玉梅作为影片着力塑造的主要英雄人物,她的光彩与周围人物的衬托是分不开的。秀英和惠珍是两个年轻的女党员,她们的出场次数不多,却在故事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影片通过选党小组长和开党小组会两场戏,来展示三个年轻党员的成长过程:

秀英:那谁当小组长呢?

惠珍:按党龄说吧!

秀英:我是红军撤走那天晚上才转正的,还不满两个月的新党员。

惠珍:我是去年二月入党的。

李玉梅:我是前年二月十五日入党的。

秀英、惠珍:那就是你喽!

李玉梅:我……啊呀,不行,不行,我从来也没有领导过人哪。

秀英、惠珍:行!

秀英:玉梅,就是你吧,谁叫你党龄长了!

李玉梅:那好,你们可得帮助我!

秀英:小组成立了,又该干什么呢?

李玉梅:是啊,该干什么呢?……你们谁带党证了?

秀英:干什么?

李玉梅:党证背后,不是印着我们党的十大纲领吗?照它说的去干,不就有了标准了!

秀英:对了,……哎呀,我把它藏在爷爷家里了!

惠珍:我带着呢……哎呀,我把它缝在衣服上了,我背给你们听吧!

秀英:快点背吧,看哪一条是我们回到村里能干的!

惠珍:好……第一条……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秀英:那第二条呢?

惠珍:第二条……第二条……

李玉梅:没收帝国主义的资本……

玉梅、惠珍:企业和银行。

惠珍:第三条……

三人同说:统一全中国!

李玉梅:还有,承认民族自决权!

惠珍:对,第四条……

李玉梅:第四条什么来着?

惠珍:……是什么?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选党小组长这场戏,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创作者以平视的角度,展示人物的成长轨迹,表现三个年轻女党员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描写得比较真实可信。按照党龄长短,可以选出党小组长,可是按照党证背后印着的党的十大纲领,没有一条是她们回到村里能干的。回到村里,她们看到秀英的爷爷正带着村里的群众祭拜被敌人杀害的党员。秀英爷爷找到李玉梅,说:“四七二十八天了,党员的尸体还都在外面挂着,这不忍心啊!党员是为了我们才让敌人绞死的,全村的群众宁可让白军把房子全部烧光,也得把党员尸体埋掉了!”秀英爷爷在影片中是个次要人物,还有一个没出场的次要人物是惠珍的公公。惠珍公公的村子把被杀害的党员的尸体安葬了,“白匪”来追查,要把全村的房子烧光,惠珍公公一个人出头承担,被“白匪”杀害。创作者写秀英爷爷和惠珍公公,一方面表现留在苏区的我党基本群众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他们不是消极地等待革命胜利,而是保持革命气节,发挥革命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斗争;另一方面,秀英爷爷和没出场的惠珍公公是整个影片的有机部分,推动剧情的发展。秀英爷爷把掩埋党员遗体这件事情向李玉梅请示,就是因为知道李玉梅是党员。对于秀英爷爷的请求,编导没有为了显示党员的英雄形象,把人物故意拔高,让李玉梅说一些豪言壮语,而是如实地客观地表现她遇事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李玉梅:全村的人,个个都同意吗?

爷爷:全村二十五户,只有两户不同意,这两户,你问一问你的二姐吧!

二姐:只要大家都同意,我能说个什么!

爷爷:玉梅,你点头吧。

李玉梅:我?

爷爷:怎么,你不管?

李玉梅:不,爷爷我们管!那让我们商量商量吧!

爷爷:这就对啦!

二姐:玉梅,你们真找到党了吗?

李玉梅:没有,……不,我们有党了!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对于秀英爷爷的请求,李玉梅没有马上做决定,编导的这个处理真实可信,既不故意拔高,也不损伤人物的品质,一切从真实出发,表现李玉梅思想上的成熟。接下来一场戏,李玉梅和秀英、惠珍三个人在树林中席地而坐,开第一次党小组会:

李玉梅:我们举手表决吧……怎么办呢,只有一票?

秀英:你自己呢?

李玉梅:秀英,我们再讨论讨论!

秀英:还讨论什么,事情不是明摆着吗,总不能落在群众后头!惠珍,你发言呀?

惠珍:这,这样做合适吗?

秀英:这怎么不合适,党应该领导群众干……

惠珍:我是说……

秀英:你别说了……

李玉梅:哎呀,你们别争了……我们再举手表决吧……八角坳村的群众提出要求,要把党员尸体掩埋了,同意的举手!

秀英:惠珍,你……

惠珍:这,这合适么?

李玉梅:这合适!

李玉梅举起右手。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电影《党的女儿》公映后,时任文化部部长的茅盾在《关于〈党的女儿〉》一文中称赞影片“善于使用富有典型性的小事件来勾勒人物的性格”。党小组会就是编导精心选择的小事件,刻画了三个年轻女党员的性格特征,表现了李玉梅逐渐思想成熟的过程。

“要听妈妈的话”——“你的妈妈是党的好女儿”

作为影片主角的李玉梅,从她送丈夫北上,自己死里逃生上山寻找游击队,和秀英、惠珍相遇成立党小组,回村里带领群众掩埋烈士遗体,到最后为掩护通讯员小程,壮烈牺牲,时间跨度不长,只有四个月。小说《党费》的主线是交党费,故事围绕着交党费这条主线铺展。改编后的电影丰富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主线改为寻找党组织。李玉梅从敌人的枪口下死里逃生,回到了八角坳村。为了寻找党组织,她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武阳镇,找到区委书记马家辉。李玉梅并不知道马家辉叛变了,落到了叛徒的手里。幸亏马家辉的妻子桂英拼死帮助,李玉梅才脱离了险境。为了把马家辉叛变的消息告诉党组织,李玉梅一个人到东山去找游击队,途中遇到也是到东山找党组织的秀英和惠珍。她们被“白匪”发现,在敌人的追击中,只得钻进山洞隐蔽。找不到游击队,她们三人便成立了党小组,回到村里,带领群众,安葬了烈士们的遗体。

党小组领导的第一个斗争胜利了,李玉梅和秀英、惠珍三位“党的女儿”又召开第二次党小组会,会议决定派秀英上东山再去找党组织。为了寻找党组织,李玉梅她们经过了重重的困难。为了表现李玉梅寻找党组织的坚定决心,编导设置了李玉梅的二姐这个人物。李玉梅的二姐也是红军家属,不是党员,没有秀英爷爷那么高的觉悟,胆小怕事。二姐收留了刚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李玉梅母女,但把李玉梅锁在屋里,坚决不让她出去。李玉梅动员二姐的儿子土生帮助她打开了门,去找一区的党员秀英一道去东山找党组织。不料,秀英对李玉梅有了误会,以为她叛变了,就没有理她。李玉梅回到二姐家,心里想着怎么能尽快把马家辉叛变的事告诉游击队,二姐又把她锁进屋里。第二天,二姐来给她送饭,趁这个工夫,李玉梅“哗”地一下拉开门:

李玉梅:二姐,你妹妹是个党员,离开了党就像一个人丢了魂儿似的,一天也不自在。我有要紧的事去报告党,一会儿也不能耽搁……二姐,二姐,我这就把小妞带走,省得连累你!

……

二姐:玉梅,你就不能避过这阵风头么?

李玉梅:不能,你就让我走吧!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编导通过二姐这个人物的设置,使李玉梅的性格更加丰满了。二姐作为普通的红军家属,在国民党军队“血洗”根据地的“白色恐怖”下,等待着红军,等待着革命胜利。二姐虽然落后,但同情革命,冒着危险收留和掩护李玉梅,最后见李玉梅坚决要走,帮她乔装,并为她准备了一个干粮包。二姐这个人物就像一片绿叶,衬托着李玉梅这朵“红花”。

李玉梅找到党组织时,影片已经接近尾声。游击队魏政委派通讯员小程与李玉梅取得联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叛徒马家辉发现了李玉梅。正当通讯员小程来取党小组为游击队准备的咸菜时,敌人包围了李玉梅的屋子。李玉梅在危急关头掩护通讯员小程的段落,是影片的高潮,令人难忘:

小程掏出枪来要冲出去,李玉梅一把把他拉回来。

李玉梅:小程,你怎么忘了魏政委的指示,按地下工作纪律,现在你要听我管!

李玉梅说着把小程推上了阁楼,然后把梯子扔在一边。

李玉梅一边整理那两篮子咸菜,一边对阁楼上的小程说:小程,我的党证在墙缝里……小程,不管我出了什么事,你要把这咸菜带走,这是我们的党费。

李玉梅抱起小妞,又说:小程,我求你把小妞带到山上去,将来红军打回来,交给她爸爸。

白匪兵破门而入,匪军官命令白匪兵:搜!

一个白匪兵搬过梯子准备往阁楼上爬。

李玉梅指了指咸菜,说:有什么好搜的,不都在这儿吗?

匪军官:那里面是什么?

李玉梅:我的党费!

……

白匪兵又顺着梯子往阁楼爬,李玉梅猛然从匪军官身边跑过,向门口冲去。一群白匪兵赶紧去抓李玉梅,站在梯子上的那个白匪兵也跳了下来。

小妞大哭着喊道:妈妈!妈妈!

小妞向门口跑来,被白匪兵推倒在地。

两个白匪兵扭住李玉梅的胳膊,李玉梅冲着小妞大声说:小妞别哭,别哭!

藏在阁楼上的小程从席子底下抬起身子,举起盒子枪……他身下的破席片发出响声。

李玉梅看了一眼阁楼,对着从地上爬起来的女儿,喊道:小妞别哭,要听妈妈的话!听见了没有,听见了没有,要听妈妈的话!

阁楼上的小程满脸热泪,将枪收了起来。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影片倒叙部分的结尾,敌人押着五花大绑的李玉梅走在村街上,在匪军刺刀下,李玉梅昂首挺胸,双眼望着远方,大步向前走着。八角坳村一片火海,村外竹桥上,通讯员小程担着两只竹筐,一头是小妞,一头是咸菜,向山里走去。李玉梅的牺牲,带给观众无比的沉重感。创作者为了平衡和消解这份沉重感,增加了一个尾声,与影片的序幕相呼应:

剧场休息室里,王杰听完女儿小妞的讲述,紧锁双眉,泪水从腮边留下了。

王杰:小妞,你是怎么长大的?

小妞:我先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后来小程叔叔把我带到新四军,他说:“你到文工团唱歌跳舞去吧,总有一天你爸爸会在台底下看到你的!”

王杰:小程叔叔呢?

小妞:他在皖南事变时牺牲了。

小妞从衣兜里掏出妈妈的党证,递到王杰手里。王杰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元。

王杰:小妞,你妈妈是党的好女儿!二十多年了,我们有多少革命同志像你妈妈一样流血牺牲了!

——《党的女儿》电影完成台本

王杰将军的这句话,也是影片的核心思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影片在五星红旗飘扬的画面中结束。

新时代的新光彩——难忘《党的女儿》

1958年8月,《党的女儿》公映后,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组织的1958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影片评选中,以11152 张选票名列榜首。《党的女儿》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共产主义的英雄人物形象。李玉梅的忠贞、勇敢和机智,成就了人们心目中的“党的女儿”。

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党的女儿》被改编为歌剧,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创排演出,首演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迄今演出逾600 场,创造了新时期原创歌剧演出之最。

2021年,在举国上下共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复排新制作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将于7月重磅亮相。63年前的银幕经典穿越时空,在歌剧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再现几代人难忘的动人旋律:

哎呀来!

一双草鞋千万针,难为后方的姊妹们。

穿上草鞋跑得快,

红军哥,赶快冲上南昌城。

……

注释:

[1][2]余伯流、凌步机著:《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修订版。

猜你喜欢

小妞王杰秀英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养自己的娃,让别人去说吧
养自己的娃,让别人去说吧
同期听力(六)
误解
黄黑皮小妞时髦大反攻
把饺子当钻石卖
多一份关爱与理解
王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