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为江姐

2021-07-30李碧珊

传记文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江姐党组织

李碧珊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党和人民的尊严,敢于同一切敌对势力作斗争,用铮铮傲骨书写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誓言,他们的生平事迹便是党教育后辈的生动教科书,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对党和国家及人民最真诚的誓言。江姐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主角,以真实人物江竹筠为原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她在狱中被特务残忍杀害。纵观江姐的一生,作为一名革命烈士,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诠释着女性在革命征途中的力量。

清香传得天心在 出身虽寒志向坚

江姐的一生以及后期的英勇事迹皆与她儿时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息息相关,童年时的经历可谓是其成长路上的奠基石。

1920年8月20日,江姐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常年游手好闲,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窘境,一向性格刚烈的母亲忍无可忍,便带着姐弟二人回到娘家投奔兄弟。也许是幼年时的家庭环境在江姐心上打下了烙印,小小年纪,她便扛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10 岁时,她去织袜厂做童工,由于当时个头比较小,站在机器旁边还没有机器高,厂长也曾质疑过小小年纪的她是否能做这样的工作。为了打消质疑,江姐踩上小板凳快速地张罗起机器,一干就是一整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干活速度越来越快,织袜产量也越来越高,赶上甚至超过成年人的单位产量,着实让人佩服。不服输的性格贯穿她成长的始终。

作为当时一名有学识的女学生,江姐并未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是将自身所学投入到为新中国奋斗的事业中来。江姐对自我有一定的要求,学识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空前解放,以及国家处于外敌入侵、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状态唤醒了她的使命和担当意识。她将自我的价值与国家建立、民众幸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将其视为己任,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她一步步背负使命,负重前行。这既是信仰,也是动力,更是追求。1939年考入重庆中国公学后,江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那一刻,她真正意义上找到了组织,理想与现实的信仰终于盛开了花,并随着她日后坚持不懈地奋斗结了果,长在中华大地。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并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位,奔走在抵抗外敌侵略、保护群众利益的道路上。她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心中装满对国家人民的美好期待。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便坚定要用一生去书写、阅读党这本大书。

江竹筠入读国立四川大学入学登记表

入党后,江姐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做通讯联络工作,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职业作掩护。因此,党组织指示她去学习会计,学拨算盘珠子,她毫不犹豫地听从组织安排。1940年秋天,她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同年,她出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她凭着这股韧劲儿,完成了理论知识的积累。江姐在儿时读书时,每当读到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心中便燃起一股烈火,家国情怀、民族情怀正是在那一刻被点燃,在幼小的心灵中得到萌发,逐渐汇聚起燎原之势。江姐虽然家庭贫寒,但困苦的生活并未摧残她的意志,而是让她活成了腊梅,出身虽寒志向坚。

服从命令听指挥 假扮夫妻显忠诚

江姐的一生中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而这样的一段经历,也为她不平凡的一生增添了一段动人的插曲,甚至为她日后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调。

1943年5月,党组织推进工作中遇到重重阻碍,为了保全力量,提高党组织的作战能力,需要一些“特殊”人员对隐藏身份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掩护。其中一个需要隐藏身份的共产党人就是彭咏梧,需要为他找一位助手。于是,党组织想到了江姐,交予她一项重要任务,便是与彭咏梧假扮夫妻,从而开展党的工作。这对江姐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首先,她需要帮助母亲做通思想工作,打消母亲心中的顾虑;其次,自己尚未成家,作为女性有必要保全名誉,要说服自己跨越这一思想障碍。但即便挑战重重,江姐始终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她毅然决然选择接受任务,主动担起了彭太太的责任,并用全力维护好这一角色。

江姐从小出生贫苦,从以往的贫苦生活状态转变为现在的“太太”生活,起初她是极不适应的。但当她想起这是党组织交予的任务,便竭尽全力寻求各种方法克服阻碍。江姐凭借个人的努力,将彭太太的身份扮演得生动如实,不仅瞒过了周围的邻居,连自己的母亲也未曾对这位“女婿”产生过质疑。江姐在假扮夫妻这段经历中彰显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也真正成为了党和人民值得信任的好女儿。

1944年春天,江姐在一次外出行动中被特务跟随,这一事件引起了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立即将她转移到成都。即使在面临身份被暴露的情况下,江姐依然不忘努力、不断学习,考上了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在川大,她不忘自身肩负的使命,担负起学院隐蔽的幕后策划者,仿佛身上的每一个基因都是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生长,她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美好祝愿刻在了骨子里,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贯穿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她始终牢记使命,主动扛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由于缺少了江姐的掩护,彭咏梧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少麻烦,这对假夫妻在经历过现实生活以及党组织的考验之后,相互关怀,相互敬重,最后正式结婚,缔结了革命伉俪的良缘。江姐也在革命道路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这段革命式的婚姻将两个志向相同、一心为国的年轻人结合在了一起。

彭咏梧、江竹筠与孩子合影

舍生取义保家国 昏天黑地寻曙光

1948年,彭咏梧遭到逮捕,江姐自然也被特务盯上。在去川北的路上,江姐亲眼目睹自己丈夫的头颅被悬挂在桥梁上空,这一幕对她而言无比悲痛,她失去的不仅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更是在革命道路上携手前行的战友。可是她只能忍住内心的伤痛,继续前行。她把悲痛化为动力,在心中凝聚起一股力量,更为英勇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她以自身的稳重和韧性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其实她掌握的党内秘密并不多,但是为了保全其他战友,她一人扛下了所有,她巧妙地告诉敌人自己掌握所有关于共产党员的秘密,将敌人的矛头和残害引到自己身上,为二十多位地下党员的生存谋求时间。得不到任何机密的敌人恼羞成怒,对江姐动用了渣滓洞几乎所有的刑具: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无论敌人多么狡诈,江姐依然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被捕以后,她在狱中依旧保持积极昂扬的作战状态,鼓励狱中战友要加强锻炼,对党和国家抱有必胜的信心。她将丈夫未走完的路用自己的生命去续行,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 岁的生命。五星红旗飘扬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空,而江姐却在胜利的前夕,离开了这个世界。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严刑拷打打不屈中国共产党人坚毅的品质。无数先辈用生命追逐的光出现了,而他们却留在那片黑暗之中。江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世人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国情怀融一体 悲惨境遇铸党魂

江姐与丈夫的婚姻是革命式的婚姻,这是因为双方的忠贞不屈、家庭之爱与国家之诚融为一体。从她给亲友的信当中,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她对丈夫的深情。她写道:“四哥,对他不能有任何的幻想了,在他身边的人告诉我,他的确已经死了,而且很惨。‘他该活着吧!’这唯一的希望也给我毁了,这惨痛的袭击你们是无法领略得到的。家里死过很多人,甚至我亲爱的母亲,可是都没有今天这样叫人窒息得透不过气来……可是,竹安弟,你别为我太难过,我知道该怎样子的活着。当然人总是人,总不能不为这惨痛的死亡而伤心。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心中活着。’你觉得是吗?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地活在我心里。”江姐把对丈夫的思念浓缩在这一封家书中,以书信的方式试图与丈夫交流,而对方却永远再无回音。这种悲痛之感,思夫情谊刻在心头,但生活还要继续。信仰有曙光,前行就有道路。毋庸置疑,接下来的道路将会步履维艰,泥泞不堪。在这一封家书中,作为妻子,字里行间流露出江姐对丈夫离去的悲痛和怀念,这看似柔弱的内心,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另一种坚韧。

江姐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更可以说是革命友谊,他们将个人的情感放置于国家利益之后,把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他们也深知:“没有国,何来家?”于是,他们牺牲自己的小家保全大家。家国情怀融为一体,悲惨境遇再铸忠诚党魂。江姐自身的坚贞不屈在一个外表柔弱的女子身上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意志品质刻在骨子里,浓缩在血液中,践行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奋斗的征程中。

江竹筠遗书

晚霞璀璨飞花语 弥留之际尽箴言

1949年8月27日,江姐通过监狱看守黄茂才辗转给弟弟竹安送去了她的最后一封信,在这封托孤遗书中,她写下了对幼子彭云的谆谆嘱托: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到明天,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照料,告诉他,胜利来之不易,别把这战争的岁月轻易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和党的教导……”这是江姐临终前的最后一席话,是她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无数为黎明牺牲的革命者对所有后代们的拳拳叮嘱,不要忘了那段血染的岁月,要备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城楼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被关押在重庆的革命志士激动不已,他们拿出一床红色的绣花被面和几张泛黄的草纸,一起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共同期盼重庆解放的那一天。江姐的一生都在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她早已把这一目标当作一生的使命。如今,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她终于等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那种兴奋之感袭上心头,这不正是自己多年期盼的美景吗?如今它已蜕变为现实,长在中华大地上。于是,那监狱中的一切材料便成为五星红旗的原材料,拼接的是红旗,彰显的是信仰。

猜你喜欢

江姐党组织
“一心”抗疫,党组织“疫线”展现力量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浅谈如何激发医院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