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喜福会》看对中美文化身份的认同

2021-07-29王瑜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母女

王瑜佳

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所著。小说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移民旧金山的四位中国女性的故事。“喜福会”是移民到美国的那些母亲在美国聚会并在聚会上打麻将而起的聚会名称。作者在分析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写出了四对母女之间的隔阂。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致力于反映华裔母族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碰撞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同时在这种大环境中致力于找寻真正的自我,从而实现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探求。

自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发展,因而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较为民主、较为富裕的国家。在20世纪前期,一些中国人选择移民到美国,他们在这种条件下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外来环境,同时也需要适应西方外来文化,因而就必须采取措施让自己融入美国的强势文化中。但在这种条件下的人们对中国文化仍然保留最纯真的怀念,而他们的子女长期生活在美国,极其渴望成为美国社会的真正一员,希望自己能够抛弃原有文化,完全将自己融入美国的强势文化中。移民作家谭恩美,也就是《喜福会》的作者,在这部著作中详细描写了华裔人民的观念态度和情感转化。

在这个大的故事背景中,一共有四个中国女人,她们分别孕育一个女儿。作为母亲,她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适应周围的生活,希望她们能够与身边人顺利沟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发现这种沟通障碍始终存在,不仅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这四位母亲的女儿们从小就接受新式的教育方式,在母女的沟通上,她们有着不能忽视的障碍,因而会产生重重矛盾。但母女之间始终存在着不能忽视的血缘关系,因而双方致力于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最终她们能够理解彼此,从不接受到接受。

一、四对母女的价值观冲突

(一)吴素云与女儿吴精美:反叛与排斥

吴素云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恪守着传统的儒家伦理纲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认为传统女性要以丈夫为天,将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亲人。吴素云在到达美国前,遭受战乱,失去了丈夫,抛弃了孩子,因而内心对孩子充满愧疚,于是将所有的母爱和希望都寄托在现在的女儿精美的身上。然而精美却是一个从小受美国文化熏陶的女性,她对于母亲的干涉和安排始终无法接受,她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她拒绝母亲给人帮佣换来的学习钢琴的机会,处处与母亲作对,与其愿望背道而驰。在这样的情况下,母女双方站在各自的文化立场上,缺少沟通,导致冲突不断发生。女儿反抗,母亲失望,母女关系恶化,矛盾日益加深。

(二)许安梅与女儿许露丝: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

许露丝从小接受美国的教育,对她的母亲和中国文化有偏见。在她眼里,她的母亲许安梅象征着落后和愚昧,当露丝与丈夫婚姻出现问题时,宁可与心理医生交谈也不向母亲倾诉。但她不能了解的是,母亲和女儿之间永远都有一条联系的纽带,总是互相碰撞,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

(三)龚琳达和女儿薇弗莱·龚:控制与干涉

母亲龚琳达自小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为了遵守父母的承诺,牺牲自己嫁给了一个纨绔子弟,在婆家唯唯诺诺。但就是这样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女子,最终也奋起反抗,在婆家受尽了苦楚,她不屈服于命运,运用自己的智慧终于逃出了地狱般的婆家,去美国开启了新生活。来到美国的琳达寄希望于女儿,女儿薇弗莱自小具有下棋的天赋,但是龚琳达的炫耀却引起了其反感情緒。由于女儿生长在美国,所以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她是不能容忍的。母亲的过度干涉使得女儿最终放弃了下棋,母女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四)映映·圣克莱尔和女儿丽娜·圣克莱尔:嘲笑与不屑

映映经过第一次婚姻的重创,一生都笼罩在对婚姻的恐惧之中。丽娜作为映映的女儿,不赞同母亲的观念,嘲笑母亲的思维方式,对于母亲对其婚姻的教诲避而远之。她向往天真烂漫的爱情,尤其是她沉浸于美国男人所制造的浪漫中,在结婚之后,丽娜完全服从于丈夫的各种安排,在恋爱与婚姻中迷失了自我。

二、《喜福会》中女性角色身份

(一)西方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他者”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的母亲角色特点十分鲜明,她们不仅需要面对中西方文化不同所带来的摩擦,与此同时,尽管她们一直处于外来环境中,但骨子里是最为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在生活方式以及交流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西方社会,母亲们会应用中国式思想来进行思考和沟通,在与外界交流时,她们更倾向于封闭自我。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可以了解到小说中的母亲们在西方文化下完全成了“他者”。其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这一过程中迷失自我。由于自身无法融入美国文化,在女儿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便与其产生摩擦。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们的原始基因来自中国文化,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却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因为不曾接触过中国文化,在起初阶段,她们并不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她们认为中国式的文字只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并不认同中国式的文字。在成长过程中,女儿们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下成长,她们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况。她们不能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不能让自己完全融入西方文化中,因此感到十分痛苦。

(二)父权社会环境中成长的“边缘人”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喜福会》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父权主义影响,她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必须按照父母的思想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主动规划自己的婚姻。父权制度影响下的她们深受迫害。

这些母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得不接受父权主义思想,在来到美国之后,母亲们受骨子里的文化影响并且将这种压力转移到自己的女儿身上。她们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服从自己的安排,在这种条件下,女人是无法逃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限定的,因而她们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从而使她们的子女又一次陷入命运的折磨,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也由此产生。

(三)双重文化身份的现代女性

女儿们从出生时就一直生活在美国,在接受教育时也一直受美国文化的影响,这与她们母亲那个年代的文化相冲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也慢慢成长起来,在她们的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女儿受到母亲的帮助,从而解决问题。最终她们才明白,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血统不仅体现在她们的外表上,同时她们骨子里也保留着中国人最为本质、最为谦虚的特征。丽娜·圣克莱尔和自己的上司有一段看似美好的婚姻,但實际上这场婚姻早已千疮百孔。丽娜并不满意丈夫的生活方式,也不能接受丈夫的生活习惯。丽娜对丈夫在结婚之后的小气感到不满意。但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她重新找到了自我,勇敢地在这段婚姻中发声。吴精美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一天,在钢琴前弹起了儿时就会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曾经让她十分难堪),但随着曲子的弹奏,她才发现这张曲谱的旁边还存在另一张乐谱,而这张乐谱的曲子相比较于所弹之曲更为简单。在这时,她才明白母亲对她的希望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小说的结尾,吴精美选择去桂林找寻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在中国的上海机场,她们紧紧拥抱。在那一刻,好像所有的隔阂都已经不存在了。这也预示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摩擦终于消失,开始走向交融。

在《喜福会》这部小说的人物刻画上,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性格,例如智慧、孝顺等,也显现出了一种追求自我和平等的精神,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压抑之处。那些移居美国的中国人和出生于美国的华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文化摩擦,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但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她们也开始接受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让两种文化走向融合。

《喜福会》主要描写的是西方文化下的四位华裔母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全面展现了传统中国女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华人女性的曲折命运,同时也写出了女人们对传统父权文化的反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她们女权意识的觉醒,同时致力于采取有效的方式谋求自身的公平地位。这部小说详细描写了美籍华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她们自身所做出的努力,还原了当时的真实生活。华裔母女两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沟通和包容,最终由冲突走向理解,她们是华裔女性的典型代表,这也使得华裔女性形象从原来的不平等而走向平等,从弱势走向主流。走向平等和公平的过程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在差异中找寻自我的平衡。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母女
모녀(母女)간의 어두운 물결
搞笑母女档
卖水果的母女(外二首)
母女小剧场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