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的演进、路径与举措
2021-07-29顾训宝
摘 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必须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经历了萌芽、提出、形成和发展等阶段的演进。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点,以建设党内良好政治文化为根本点,以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为支撑点,以抓好高级干部为关键点。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2 - 0101 - 0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状态,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作风问题。[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来。
一、“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的演进
(一)萌芽阶段:十八大前后
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曾先后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在此期间,他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问题有了自己的初步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第一,要重视作风建设。习近平在河北保定工作期间,充分认识到搞好作风建设、实现党的作风好转对于改进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作用。他带领当地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认为当地党风有了明显好转,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他强调要通过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要求以及采取集中整顿、抓正反面典型、建设纪律检查组织和队伍等措施,尽快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营造当地良好的政治生态。[3]
第二,重视反腐倡廉建设。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为了带领宁德摆脱贫困,实现“弱鸟先飞”,认为干部应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同时,他发现一些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因此,他主张要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4]21。
第三,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因此,习近平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在宁德工作时提出,青年干部要做到“四忌”[4]25-28,为官要做到“四要”[4]28-30,领导者要做到“五有”[4]32-35。在浙江工作时,他提出领导干部不要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人民,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要欢迎舆论监督,要用思想武器和人格魅力管好自己,要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等。[5]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阐明了自己“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指明了执政为民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方向,这集中体现在十八大后的三次重大政治活动中。[6]2012年11月15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人民有教育、工作、收入等八个方面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4。11月17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7]16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召开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央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这些规矩,要懂得干部“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8]67,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8]67,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强一些,对党的信任就多一些。
习近平在十八大前后的这些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等重大问题,由此揭开了执政为民、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新篇章。[6]
(二)提出阶段: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至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针对当时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状况,强调必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8]6。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只是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具体举措,还没有上升到党的建设战略层面,因此可以把这看作是“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的初步提出。
2014年6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的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作风建设的情况汇报后指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从近来反对‘四风、查处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看,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8]87。此时他已意识到,环境会深刻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如果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党的建设将难以深入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将难以取得彻底胜利。因此,这次他是从党的建设重大战略层面提出“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的,较之前在认识上深化了一层。这标志着该命题的正式提出。从此,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成为中共党建的一项迫切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形成阶段: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后至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命题后,开始从不同视角进行论述。关于我们党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生态问题,他在2015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9]34。9月1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谈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提出,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10]。后来,他又提出要积极营造“山清水秀”“健康洁净”的政治生态[9]41-42,进一步丰富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内涵。
关于我们党为什么要净化政治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政治生态“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9]33。2016年6月28日,他在参加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9]37。既然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它必然要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到了必须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6月该命题被正式提出到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两年零四个月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及“政治生态”一词至少有30多次。并且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他首次提出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1]的要求。“全面”一词,意味着这项任务更加重要迫切,内涵更加丰富。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而将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上升为党的集体意志。
而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高度,指出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2]。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升为党的基本方略后,成为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指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政治生态建设上升为党的集体意志,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点,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等方面全面施策[13];再到党的十九大,将其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些标志着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正式形成。
(四)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之后
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强调和推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在实践基础上发展了这一思想。
第一,表明继续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坚定决心。十九大结束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誓:“我们将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14]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表明继续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15]而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他“一张蓝图干到底”“政贵有恒”的执政风格,也体现了他对这一思想的持续发展。
第二,将政治生态建设纳入党的政治建设中。党的十九大将党的建设调整为“五加二”的总体布局,将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并将党的政治生态建设从作风建设领域调整到政治建设领域。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对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作出部署。他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16]同时,他要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以推进。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党在2019年6月至11月开展了两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主题教育过程中,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2019年5月31日,他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坚决调整处理对党不忠、从政不廉、为官不为的干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17]。他要求要通过提拔、使用好干部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2020年1月8日,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他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政治生态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18],这是他对十九大以来我们党进行政治生态建设成果的充分肯定。
另外,2019年1月13日中共十九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强化党内监督,要“把巡视巡察与净化政治生态相结合”[19],增强监督实效。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党内巡视巡察等举措,对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进行了全面部署,从而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涵。
二、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
关于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路径问题,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9]38。其中“伟大工程”就是指2014年12月正式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从严治党。这其实是在明确告诉全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这一路径,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之所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应从学理层面深入分析,不应泛泛而谈。从概念的外延角度讲,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从概念的内涵角度讲,前者涉及后者的各个方面。
(一)逻辑基点:厘清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外延和实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他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6年1月12日,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9]11所谓“全面”,就是要实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既要管全党、治全党,面向所有党员、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方面、部门,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所谓“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既要有胆识又要有恒心;所谓“治”,就是要实现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辩证统一,既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必须担当起党建的职责,又需要各级纪委担负起监督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外延受其内涵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内涵的丰富而不断发展。具体来讲,全面从严治党的外延已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为十九大提出的“五加二”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就是要全面从严治政、全面从严治权,重塑政治生态,体现了党的建设和党的治国理政的有机统一。
(二)逻辑中点:厘清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
关于政治生态的内涵,虽然目前学界对其界定还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包含了以下要素:一是政治生态生成发展的政治主体,是其施动者、参与者或影响者;二是政治生态生成发展的政治客体,指政治行为赖以存在和发生的政治环境;三是政治生态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0]
党内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在政党生活中的延伸,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根据政治生态的内涵可以推理出,党内政治生态生产、发展的政治主体主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客体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8]87从政环境集中体现为党风及其影响下的政风和社风,重点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党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要素之间以及与党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结果。
(三)逻辑终点:厘清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联系
由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可以看出,它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特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既需要政治主体即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和领导干部采取相应的行动,又会影响和规范政治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既需要在党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要素方面发力,也会影响到党内政治信仰、组织纪律、干部作风、反腐倡廉以及党外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些是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涉及的领域和方面,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然会涉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各个方面。
党内政治生态的外延是由其内涵决定和制约的,表现在其内在构成和外在边界上。党内政治生态内在构成包括各级党组织、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等主体要素,也包括党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客体要素。[20]由于党内政治生态是由党风以及受其影响的政风、社风等体现出的一种从政环境,在外在边界方面主要属于党的作风建设范围;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外在边界方面又属于党的政治建设范围。因此,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在外延方面看是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9]38
三、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举措
(一)切入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全面从严治党要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9]42
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21]。二是要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着力解决部分主要领导干部搞家长制、一言堂、独断专行的问题。三是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党内政治生活要有一定的庄重性、严肃性,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态庸俗化、平淡化、随意化;要有针对性,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要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要严于自我剖析,勇于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开展批评要出于公心,不能发泄私愤,主观武断;对于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9]35。
(二)根本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加强思想和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坚守和践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要加强核心价值理念培育。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育先进价值理念是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共产党人特有的价值观培育。再次,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德政思想等方面的优秀基因,西方文化包含着规则意识、法治观念等方面的论述,应该积极传承和借鉴。[22]
(三)支撑点:严明党内纪律规矩
新时代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一是要牢固树立起纪律和规矩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起强烈的纪律和规矩意识,才会对手中的权力产生敬畏感,才会谨慎用权,踏踏实实为民执政。二是要立“规矩”、破“潜规则”。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潜规则,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既要“激浊”也要“扬清”。要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无处藏身。三是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23]四是要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纪律规矩制定后,执行是关键,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执行党的纪律没有商量的余地,要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不能因权势大而回避、资历深而姑息。要避免出现“破窗效应”,要从“抓早抓小”上下功夫。[9]205
(四)关键点:抓好高级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尤其要抓好高级干部,这是由他们的特殊地位和所承担的特殊职责决定的。[24]抓好高级干部这个关键,首先要加强对高级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使其认清自己岗位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其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模范遵守党章。其次,高级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修复政治生态工作中,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尤其要抓好“一把手”的带头示范作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再次,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为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要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从业行为,禁止领导干部亲属插手其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和人事安排。
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的建设实践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入探索。这一命题的提出丰富了“中国之制”的内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这一命题的落实提高了党的执政为民能力,推进了“中国之治”的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奮斗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2]杨礼宾,成云雷.简明廉政文化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214.
[3]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21-34.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55.
[6]董瑛.努力构建山清水秀的党内政治生态——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4):50-59.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 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15-09-13(1).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1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14.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7.
[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6.
[16]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求是,2019(14):4-9.
[1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13):4-13.
[18]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中国纪检监察,2019(2):6-8.
[20]魏继昆,朱艳艳.关于近年来党内政治生态理论研究之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12.
[21]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20(1).
[22]杨明.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N].光明日报,2018-07-19(5).
[23]邓凌.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21-25.
[2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7(1):3-10.
The Evolution , Path and Measures of the Proposition of “Creating a Good 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
Gu Xunbao
(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26,Shandong,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the CPC must create a good 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 to implement the “people-centered”governing concept. The proposition of “creating a good 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of germination,proposal,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has formed his thoughts on 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 construction.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omprehensively governing the party with strict discipline.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party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and create a sound 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we must take serious intraparty political lif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 sound intraparty political culture as the root point,strictly enforcing the party's discipline and rules as the support point, and senior cadres as the key point.
Key words:intraparty political ecology;comprehensively governing the party with strict discipline
责任编辑:王廷国 孔九莉
收稿日期:2020 - 11 - 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执政为民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7BKS024)、山东省社科规划
治国理政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6BZLJ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顾训宝,男,山东齐河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山学院李大钊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
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