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在春风第一枝

2021-07-29常爱荣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1年2期

常爱荣

引子

20世纪60年代,一篇《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震撼全国。55年来风雨飘摇,世纪的车轮行至2017年2月,当年焦裕禄担纲县委书记的豫东兰考县地邻——东明县焦园乡娄寨村,迎来了精准扶贫的尖刀兵——山东省住建厅派驻的“第一书记”冷鹏。等待他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两年?

娄寨村,是黄河入鲁第一乡。南接河南兰考,西临河南长垣,是鸡鸣三县之地,处于黄河一道坝和二道坝之间,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村庄治理、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县9个“第一书记”包村倒数第一。娄寨村有两个自然村,474户2085人,其中贫困户120户428人,村内党员36名,没有村支书,没有村主任。因循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集体收入为零,欠外债两万元。人均一亩的2110亩土地,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村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没有路灯,没有内动力……是典型的组织涣散村、经济空壳村。

冷鹏按照山东省选派办及住建厅党组、东明县委、焦园乡党委的要求和东明第三轮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的工作部署,在省市县乡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下,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职、主动作为,为完成“抓党建、促脱贫”任务积极尽责,合计各类落地扶贫产业项目、基建设施工程、捐赠扶助等共折合资金约1180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28人已全部脱贫。在两年后的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的任职考核中,冷鹏获总分第一。

到职以后,冷鹏在听取民意,召开各种座谈会、讨论会的基础上,建起两委班子,同他们一起制定了帮包规划,达成了“顺民心,办实事,不求新求大,只求实求效”的共识,确定了以“解民忧——抓队伍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化民怨——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环境,做民盼——以工带商以商带农促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是项目引领。怎么让村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冷鹏合理使用省派第一书记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绿化资金10万元、一事一议资金50万元、文体设施资金5万元及硬化路2公里。组织娄寨村成立了中草药种植合作社,为做好芍药种植项目,冷鹏和村民代表一起到亳州、兰考、菏泽开发区等地考察药材市场、种植基地、种植户,打通了供苗、技术、回购等环节。并于2018年试点种植了3亩麦冬和36亩芍药,其中芍药种植项目是兜底脱贫项目,娄寨村原有贫困户118户,脱贫后还有11户都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利用他们提供的土地种植白芍,每亩芍药年均保守净收益约7000元。达到了互助合作的目的,做到兜底脱贫,有效转变了村民的种植观念,对改善传统种植结构,提高群众收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两年来,冷鹏还自费帶领村民多次到济南、青岛、安徽亳州、河南兰考、长垣等地考察洽谈服装加工、条编、电商、中草药种植、辣椒种植等项目,行程超过1万公里,每到一地,当地朋友都热情协助对接,并建言献策,为项目落地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是社会助力。冷鹏积极联系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济南联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村幼儿园捐赠价值约1万元的幼教图书,绍兴巍岩纺织有限公司为扶贫项目捐款1万元,社会公益捐助2.2万元;协调菏泽市妇联、东明县委组织部、扶贫办、工会、爱心义工协会等机关协会帮助解决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收到捐赠办公家具40余件、课桌椅20套、课外辅导书200本、电扇6台、电视机1台、各类慰问品慰问金约3万元;组织慰问看望贫困户192户次;协助办理大病报销8人、办理女性安康保险16人;将14人列入雨露助学计划、3人列入泛海助学计划、5人列入省扶贫基金会贫困儿童帮扶计划、22人列入省残联助残项目,免费提供泡桐树苗约1万棵及补贴种植费用和3年农作物补偿约65万元、配备安装价值50多万元的变压器和电缆、农田改造提升道路硬化约9公里、专项配套硬化道路约5公里、路涵45处、生产桥2座、机井15眼、井井通配套22处;并为2018年考上大学的6名学生及2名单亲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8200元,为2018年刚考上东北电力大学的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娄世方联系爱心企业为其捐助了4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及部分生活用品约计3万元。

三是行业扶持。冷鹏协调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组织省内9家大中型服装企业、33家东明本地小服装企业于2017年11月在乡召开对接会并组织到村考察,扶持村办服装加工扶贫项目,并于后期组织东明县各小微服装加工企业主及技术人员约3百多人组建互帮互助协作群,为东明经济发展助力。青岛尚谷尚品爱村购农村电商公司免费培训电商村民17人,并无偿提供电商平台使用权,赠送价值约3万元的运营资格;山东帝威服饰公司培训服装加工工人21人,培训期间发放劳动报酬;青岛环球服装有限公司赠送价值约30万元的缝纫设备;曹县山东青林公司和成武祥和辣椒种植合作社分别到村培训条编技艺和辣椒种植技术,并签订合作协议;中草药种植与菏泽开发区浩森花木有限公司合作,浩森花木公司负责种苗、技术及回购。

建设美丽乡村。冷鹏和村委班子协调各种资源,建成了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治保室,配齐办公桌椅、会议桌椅及安全监控设备,配置电脑20台、空调9台、打印机1台;投资32万元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建成农家书屋一处,存书1200册;新建5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一处,改建3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一处;新装太阳能路灯111盏,做到了路灯全村全覆盖,解决了村庄亮化问题。已修完硬化路10公里,在修硬化路6公里,彻底解决了村内外交通问题;新打50米深机井22眼、生产桥2座,另有机井19眼、生产桥2座、22处井井通线路及视频会议系统已列入计划,年内完成,全村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善。

四是省财政及后方派出单位支持。冷鹏积极向派出单位党组织和领导汇报请示,聆听教导,寻求帮助,争取支持。两年来,省住建厅及城建学院共捐赠电脑51台、课桌椅200套、图书1千2百册、路灯46盏,打井22眼,出资看望贫困户213户次,慰问品及慰问金约3万元,党建费用3.5万元,机井配套和扶贫项目设备购置资金约14万元。

大力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及阵地建设,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意识和干事创业的本领。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建好两委,是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

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通过全村双推直选,冷鹏组织选出了新的两委班子,优化了队伍结构,班子中新成员占三分之二,平稳完成了新老更替,实现了通过以老带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在2017年12月底的村党支部换届中,冷鹏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1月冷鹏任职结束,在乡党委组织下,任命了新的村支书,顺利完成交接班,并和新的两委班子制定了帮包计划。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养。冷鹏同村两委班子建立抓党建长效机制,按要求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认真开展十九大精神学习和“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为民服务我带头”和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定期召开全村干部会,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亮形象、做表率”活动,要求党员佩戴党徽,给党员家庭挂牌;组织节日慰问老党员、发放党建挂历、赠送劳动水杯;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外出学习考察160多人次;在村干部中培养了服装加工项目带头人和中草药种植项目带头人,并选派村干部到山西参加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

严格队伍管理。制定工作规章制度11项,督促村干部按规矩办事,牢固树立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意识,健全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定期通报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杜绝侵犯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村两委班子被乡党委授予“科学发展考核”三等奖。

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冷鹏在娄寨村组织建立党员活动室、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红色教育展览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置党建宣传标志1座、宣传栏6个、展览柜12个及各类宣传标语、标牌,在村内持续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文明传播、素质培训、人文关怀等实践活动,打造了引领思想认识、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农村党建主阵地。作为全县15个农村党建示范点之一,娄寨村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影响,至今已有各级领导和兄弟乡镇、村干部约300人次进村观摩学习,在全县开展的农村基层党建评比中,于395个村党支部中位列第四名。

做好硬功,在扶贫济困、发展经济、提升村庄综合水平上务实求效,激发内生动力。

真正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根据县委、乡党委的要求,冷鹏与双联双创单位、乡派包村干部联合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担任工作队队长,工作队成员近40人。建立扶贫工作队联动议事及工作推进机制,工作队员包户负责,两年入户走访共计约1000多户,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冷鹏同工作队深入宣传扶贫政策,听取老百姓心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冷鹏利用扶贫专项资金120万元建设了娄寨扶贫产业园,产业园占地约5亩,建有一座1000平方米的厂房、一座300平方米厂房和一座33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可容纳约200人在内就业。扶贫产业园定位为娄寨村的经济发展孵化器,孵育扶贫项目如服装加工厂、农村电商、条编、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农资服务、建筑公司等。目前,农村电商利用青岛爱村购农村电商平台,使一些村民已获得了收益;建筑公司项目部已做好准备,积极争取在新村迁建中发挥作用;农资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农业技术和肥料、种子、农药;2017年村民种了约20亩辣椒,2018年种植泡桐280亩,同时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了1000棵柿子树,2019年种植薄皮核桃树1000棵、晚熟桃600棵;服装厂共设6条生产线,目前已经开通两条生产线,现有工人约40人。从2018年2月开工以来,经过一个月的崗前培训,至12月底共发放工资约60万元,交税约8万元,上交村集体6万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预计往后每年可发放工资约100万元,交税约10万元,村集体增收约9万元。娄寨服装加工厂作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赴菏泽开展对口帮扶项目,得到了青岛市经信委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开工当日青岛市经信委和胶州市工信局领导到厂致辞,菏泽市妇联将之命名为菏泽市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基地。

全方位开展乡村文明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设立“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善行义举四德榜,其中有24人上榜;在不同季节开展禁烧秸秆、暑期安全、行路安全、用火安全、取暖安全等安全教育;开展慰问帮扶活动,慰问困难群众4百多户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约12万元;联系县电影公司放映教育科普电影,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和扫黑除恶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余次,倡导乡村文明;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义务劳动近200余人,清理河道养殖点、吸沙船及村内街道边堆放物,配置垃圾桶,每天清扫卫生,提升居住环境。

冷鹏还积极组织做好协助新村迁建工作。新村台占本村土地100多亩,配合乡政府完成土地附着物清点、伐树及补偿核算;组织党员干部及时主动向村民做好迁建政策宣传解释,组织村民代表到竹林新村参观,正确引导村民看待迁建,确保稳定。

客观地说,村庄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得益于这个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是享受到了地方快速发展的红利。其次,是得益于国家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是全社会支持脱贫攻坚的共识。但作为脱贫攻坚的直接推手,第一书记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显而易见。

冷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做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做好派出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络员,做好村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员,组织好村庄健康快速发展的设计员,做好脱贫攻坚的战斗员。两年里,他见证了村里的飞速发展变化,感受到了黄河滩区人的淳朴善良和艰苦奋斗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结交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逢年过节,总有乡里村里的代表,来冷鹏的家里和他工作的单位探望。冷鹏也挂念着风雪雨里在一块苦干两年的乡亲。这次陪作者回村里,恰逢娄寨村召开村委座谈会。回村路上老少爷们、姑娘媳妇,见了他,那叫一个亲!

走进村两委会议室,支部书记娄渊俊主持会议,村主任娄付田及村里的老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济济一堂,乡里派分管组织宣传的两位领导参加。与会人员无官话、套话、阿谀逢迎,真实地道出了他们和冷鹏之间的那些“奋战”过往:

这些年来,只看到老百姓给当官的送礼,从没见过当官的掏自己的腰包,反过来给老百姓送“礼”。这事在冷书记身上发生了。春节他会给孤寡老人送肉、油、米,一次就送出10份花费2000元;儿童节他为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送出13份油米,给301名儿童送了书包,仅这一次就花掉他一万元的工资;因大病住院的村民,他拎着礼品亲自探望;暴雨风雪中,他嘘寒问暖身影总会在贫困户家中穿行;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的事情,他不惜辛苦亲自跑这件事,这名大学生的爷爷在座谈会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终归是在各方面条件都好的省会生活了几十年,单是生活环境,对于冷鹏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住了两年宿舍,宿舍阴暗潮湿,常年不见太阳。阴雨绵绵的秋天,被褥能拧出水来,冷鹏因此得了带状疱疹;一月回一趟家,需要从焦园坐车到兰考,再从兰考转车到徐州,其艰辛不言而喻。两年里,冷鹏记忆中的美景,就是回宿舍的路上。独自一人骑行在黄河大堤上,一边是黄河静静地流淌,一边是落日余晖倾洒在泡桐林,树梢红彤彤的一片。回到食堂,一碗汤,一勺菜,一个馒头,天天单调地重复着。

有时冷鹏整理项目计划到半夜,饿了就拿饼干充饥。他牙不好,有次刚咬了一口饼干,一个牙就裂了,忍到第二天早晨,碰巧打来家里电话,说70岁的老母亲一只耳朵听不见住了院,“母子连心啊”,老母床前需孝子,自己也需要就医。但那时村里好多事连头绪都没厘清,怎么回去?这两年,孩子高考自己也没管,全推给了妻子,自己得带状疱疹的时候,只能在宿舍里用两床被子垒个窝,上面再搭一床毯子,用一面侧着睡,这觉睡得比工作还累。没办法,村里的老百姓更需要冷鹏,得先完成任务。所以冷鹏决定把去医院的事情缓一缓。

苦吗?那要看和谁比,怎么比。同是在黄河滩被党组织派到这里拔穷根,当年焦裕禄背着干粮拿着雨伞,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越过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水处歇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能吃的苦,冷鹏觉得自己为什么就不行?!

在和冷鹏交流相处的时间里,他从不谈自己做过的那些感人的事例,却多次谈到了作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对口帮扶项目的环球服装公司。

冷鹏告诉作者,时任青岛环球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蕴、总经理吴筱杰,两个人都是年逾半百的女同志。为了娄寨村要建的服装加工厂,3次驱车来回3600余公里的奔波,每次都没喝娄寨村一口水,没吃娄寨村一口饭。为了让这个厂子早日走上正轨,环球服装公司专门选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和一名技术员守在厂里培训工人,指导生产。两个人也都50多岁了,抛家舍业,从沿海发达地区来到黄河滩区,吃住都在村民家里,自己买菜做饭,自带被褥,不占村里一点便宜。克服了生活条件和气候环境差异的诸多不适应,足足在这里工作了5个月,硬是从毫无基础的村民中培养出了服装加工厂的带头人和40名技术熟练的工人。通过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帮助,娄寨村注册建立了娄寨服装加工厂,并与青岛环球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了10年合作协议。由村里提供工人、厂房、配套设备,青岛环球服装有限公司提供订单及80万元的设备、技术、管理支持。

两年来,冷鹏组织带领村民外出考察洽談扶贫项目,有时就是顺路的事,仍抽不出时间回家。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有幸参与到国家这个促乡村振兴的历史性大事件中,冷鹏非常珍惜,为了实现娄寨村的振兴梦,只能把对家人的愧疚留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和大家一起,不停地往前奔跑。

他带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制度,认真学习廉政警示案例,到省监狱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培训,坚决做到廉洁自律,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他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到延安革命老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梁家河接受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感悟农村工作大学问,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认真学习扶贫政策和成功案例,在工作中时刻注意维护派出单位的形象声誉,凡事结合村内现有基础和实际,勇于开拓,敢于担当,以让群众得实惠、让集体有收益、让干部有舞台、让村党支部得到群众充分的拥护与信任为目标,努力做到不负组织所托、不负群众期盼,真正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一光荣称号。

冷鹏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了追逐娄寨村的振兴梦,不计酷暑严寒地和时间赛跑。一次为了协调修路的事,冷鹏天一亮就从村里出发,开着一辆旧五菱宏光,空调早坏了,衣服被汗水浸湿。穿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出了这局进那局,中午就在路边找个树荫,将从路边顺手买的包子消灭掉填饱肚子,再赶着下午上班时间去另一个局里求援。

两年的精准扶贫,让冷鹏这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因上学、留城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农村发展的公务员,对农村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农村党的基层建设处于涣散状态后,宗教势力甚至黑社会势力抬头,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严峻挑战。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重建、农村土地的集体经营都是须解决的问题,如何把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制度创新,使得国家的合法性政治资源,能够滋养乡村社会的整体性良性发展?

今天的党和政府在精准扶贫上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上万亿资金多以项目制方式进行,由于缺乏乡村组织化的有效承接,不仅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而且项目制是唯上不唯下,由此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与基层真正的社会需求存在断裂,这些却不被考量。而项目制的承接方往往是外来的“有资质”的市场力量,不仅容易喂养出寻租型牟利项目专业户,也催生出大量的虚假合作社,截留了本应造福基层社会组合建设的巨额资金,更重要的是无法培养出基层社会自身的自治主体性和能动性。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和尊重,精准扶贫资金极易水漫金山后荡然无存。

单纯的经济性扶贫,难以形成持久的造血功能,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共同富裕的“共同”二字,正是社会建设的宗旨所在。没有有效的社会建设,后果只能是两极分化。而集体经济之“集体”意指的正是经济的社会性命题。扶贫资金才能筑坝养鱼、涵养社会。只有坚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集体,作为今天乡村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共同富裕才是可能的。

后记

人生之所以美好,无非是有往事所忆,冷鹏非常珍惜精准扶贫的这两年时间。两年来,他砥砺前行,有柳暗花明,有迷惑诱惑,有压力动力。他自信识得透迷惑,经得住诱惑,扛得住压力,做到了咬紧牙关、盯住目标不放松。他告诉作者,人这一生,总要有一些让别人记住的和自己舍不得忘却的东西。记住这段时光,不忘700里远途和800个日夜。

他忘不了曾经洒下的汗水和斑斓的景色,从内心感激给予他帮助的一级级领导和方方面面的朋友,以及给予他最大支持和理解的家人。离开娄寨村半年后的2019年8月中旬,他回到了娄寨村。驱车沿着硬化了道路的耕地,一路走走停停,看看种下的芍药长得怎样了,栽下的泡桐高了多少,移植的核桃成活率怎样。中午的烈日炙烤着水泥路面,他却全然不顾被扑面的热浪烘红的脸庞和流成小溪的汗水。

作者远眺一条条围田而筑的硬化路、一排排高耸的农用井井通架线、一方方布点合理的的井口、一片片已成林的泡桐,幻影出了穆青描写的焦裕禄指着沙丘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指着涝洼窝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指着盐碱地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这时走到一片幼林前,冷鹏指着说:“这280亩列入森保工程的泡桐,是免费提供的泡桐苗,国家补贴种植费用和三年农作物,每亩补贴600元,预计5年后收益300万元。”

是啊,当年焦裕禄用生命绘就的蓝图,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早已将沙丘变为绿林,涝洼窝里芦苇、蒲条成片,鱼儿在水里撒欢,盐碱地被大片大片的青纱帐覆盖。不变的是黄河滩涂地里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责任编辑:张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