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海:永远的王牌

2021-07-29孙茂庆徐壮志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王海敌机中国空军

孙茂庆 徐壮志

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在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米格-15型歼击机,机身上涂着9颗鲜艳的五角星——每颗红星,都记述着一架敌机被击落或击坏的激烈空中格斗。

这架飞机的主人就是一级战斗英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

“那是我国空军诞生不到1年后打的第一仗,能否打出好成绩,对以后整个空军的建设影响很大。”每每回忆起那场战争,王海总是心潮难平。

英雄情结铸就报国梦

王海从小就有英雄情结,年幼时心底就有了报国梦。1944年,18岁的王海参加了胶东抗日中队,因表现突出,于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之后,我军第一所航校在吉林通化创建,正在上学的王海被选为第一批学员。1950年6月,中国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王海进入该旅。

作为共和国的首批飞行员之一,王海和他的战友们似乎注定要创造一个个令后人瞠目的奇迹:在东北航空学校他们创造过跨越初、中级教练飞机,直上高级教练飞机的世界飞行训练中的奇观;在航油极端困难时期,他们创造过用酒精代替航油的奇迹。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空军对中朝军队后方运输线进行全面封锁和轰炸,实施所谓“绞杀战”。为粉碎美空中优势,支援地面部队,空军受命参战。王海就是首批参战的飞行员之一。当时中国空军成立不到两年,各型号参战飞机不足200架,大多数飞行员的飞行记录不到100小时。而美国参战的飞机总数多达1400架,飞行员飞行时间均在1000小时以上,且大多都有参加过二战的经验。然而,就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中国志愿军空军创造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辉煌战绩。

王海曾信誓旦旦地说,“我跟我大队的人就说,天空这么大,美国人也是一个人,咱们也是一个人”“我就不相信只有我们被人家打下来,我们打不下美国人”“ 要有必胜的信心,你才可能打胜仗 ”。

1951年10月,25岁的飞行大队长王海率队飞抵安东(今辽宁丹东)浪头机场,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王海生前曾回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一连几次空中战斗都是乘兴而去、空手而归,不但没打上仗,连敌机的影子也没发现。那段时间,王海心急如焚,脑子里整天想的就是敌机、空战、攻击。

1951年11月的一天,王海率队再一次升空作战,遇到的是一架敌空中侦察机正在进行战斗巡逻。

王海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大速度勇猛追击,一下子追出100多公里才追上了敌机。我随即对准敌机尾部按动炮钮,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向敌机开炮,我把满腔怒火和着炮弹一起向敌机射去。咚!咚!咚……一串串炮弹拉出一条条光线直扑敌机。”最终,在多架战机相互配合下把敌机打成一团火掉了下去。

“我们心里仿佛都冒着火,一直追出了100多千米。”最终击落这架敌机的刘德林跟战友们说,“我亲眼看着它冒了烟,直直地掉下去了。”

对于缺少经验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来说,第一次击落敌机值得骄傲。王海并没有因初次取胜陶醉,他意识到空中战斗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仅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够的,必须练就过硬技术和战术,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王海总结道:“更主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作战经验,攻击时要沉着,别把炮弹打光了。”正是凭着不怕死的精神、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王海大队”为代表的中国志愿军空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创造出击落敌机330架、 击伤敌机95架的战绩。对美军形成巨大威慑,被其称作“米格走廊”。

也正是靠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作风,年轻的中国空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英雄的王海大隊”

1952年初,王海所在部队回国休整、训练。5月份,王海大队重返朝鲜前线。1952年12月的一天下午,正在进餐的王海大队飞行员突然接到战斗命令:敌人几十架战斗轰炸机在平壤等地区进行扫射轰炸,需立即前往迎敌。王海奉命率一大队12架战鹰赶赴敌战区。到达清川江上空时,王海发令,12架战鹰首先向4架敌机围了上去。敌机遭到突然袭击,慌慌张张投掉副油箱,加速逃窜。王海没有贸然下令追击,而是命令等待敌主力机群过来再打。果不其然,4架敌机刚刚逃走,一大群敌机排成“品”字队形,多层多域,黑压压地飞了过来。

见敌机已完全暴露在面前,王海下令攻击。顷刻之间,12架战鹰猛扑下去,20架敌机一下子乱了阵脚,被冲得四处乱窜。

见敌机群已被冲散,王海命令飞行员们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展开攻击,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战后,王海才得知,与他们交手的就是美空军王牌飞行队——二战中声名赫赫的五十一大队。

到抗美援朝结束,王海所在飞行大队共参加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王海本人被誉为“永远的王牌”。

英勇善战、能打胜仗的英雄大队,靠的不仅仅是个人战斗能力,更有崇高的精神引领。在每一位王海大队飞行员驾驶的战机上,都有象征击落击伤敌机数量的五角星闪耀。

“当兵要有敢打必胜的信心”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父亲还能感动中国,这也令我感动。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王海的女儿王小华替父领奖的心情依然激动,连说了三次感动。

父亲王海去世后,整理父亲生前的珍贵照片成了王小华空闲时最常做的事。王小华还收藏了一封信,是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写给王海的。信里,加布里埃尔说,他最喜欢的一句中国格言就是:不打不成交。

“当兵要有敢打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不可能打胜仗。另外还要苦练技术,党和人民培养你,是让你保卫祖国,保卫国家的领空。”父亲常说的这句话,王小华记忆深刻,她说,这也是父亲对飞行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整个空军的期望。

如今,王海大队所在的空军航空兵某旅正以“闻战则喜,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在建设世界一流空军的征程中闯新路、打头阵、当尖刀。

——多次在全军率先改装新型战机,率先形成战斗力。今年某次演训任务中,飞行时间刚过100小时的陈鑫浩与战友一起以“零损伤”的代价一举“击落敌机”多架。

——紧盯信息化作战体系,为战研战。空军第一个斩获“金头盔”和“金飞镖”的“双料王牌”飞行员王立带队,一连数月对海量视频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了作战能力。

——实战实训,在全军率先开展多项高难度训练。“有次海上训练,几乎是‘擦着海面飞。”一位飞行员回忆某次演训时这样说。

“战争,随时都会到来。”飞行二大队大队长、空军最年轻的“金飞镖”飞行员汤书杳说,“我们要干的,是打赢,任何情况下都要打赢。”这就是“英雄的王海大队”所一直传承的革命精神。

王海生前虽年事已高,但近些年依然在时刻关注着中国空军的发展,得知“王海大队”换装歼-20后,王海多次勉励飞行员。就在2020年1月,王海还通过视频寄语歼-20飞行员:“飞歼-20了,希望年轻人好好飞,我也非常满意,感谢。”

猜你喜欢

王海敌机中国空军
好斗者王海
中国空军发展史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都是嘴巴惹的“祸”
我猜你是开玩笑的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
中国空军歼10战斗机涂装集锦
偷架敌机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