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桂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021-07-29安林赵婷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华坪张桂梅孩子

安林 赵婷

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了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我要让这些女孩子从大山里走出去。”张桂梅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这个承诺。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给了大山女孩改变自己命运的底气与勇气。

十几年来,张桂梅将1000多个学生,送出了大山,给了她们自由和除了结婚生子之外的选择。

埋种

张桂梅出生于1957年,原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她是因为跟随丈夫才来到云南工作。1995年丈夫癌症去世,她处理完丈夫的后事,申请调到贫困山区的丽江市华坪县任教,希望完成丈夫的遗愿。

来到了丽江华坪县后,张桂梅主动承担了4个初中毕业班的教学任务,用工作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在这里,她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想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后来,她发现自己身体里长了肿瘤。身无分文的她,彻底崩溃,无数次想了却此生。在她一心求死时,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联合着学校孩子的家长们,几毛钱几块钱地捐款,山里的妇女哪怕身上只剩下5块钱路费,也要全部捐给她,然后自己摸黑走十几里的山路回家。

康复后,张桂梅更加坚定了要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决心。

张桂梅初到华坪时,就发现教室中,时常会有座位突然就空了出来。

深入了解后,她第一次见到了超乎想象的贫穷。

有人的家只是四面黄墙,有人领着低保全买了酒,有人顿顿吃着发霉的米饭。

仅剩下的教育资源,被优先分配给家中男孩,许多女孩早早辍学,在贫穷狭窄的世界中打转。

在路上,她遇见放牛的小姑娘,她喊:“走,跟我去读书。”女孩看了她一眼,转身走了。

家访时,一对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嫁女儿,她苦劝无果,最终女孩的妈妈甚至以死相逼。

面对无解的现实,她回忆道:“我想不出来一条出路,我想了很久很久,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她说:“我们经常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公平的起跑线,可这些女孩却连站在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她心中的理想逐渐成型,她要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没有起跑线,那就亲手为她们画出一条起跑线。

理想很伟大,现实却给她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

有人说:“什么年代了,还把男女分开?”

教育局副局长问她:“办所高中,起码要有实验室吧,你觉得实验室大概要花多少钱?”

她懵懂天真:“两万够了吗?”

对方说:“你做梦去吧!”

现实的骨感没能磨平她的天真,她想:“全省这么多人,每人捐10块钱也够了。”

“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要让山里的女孩受教育,让她们改变命运!”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张桂梅自2002年起,为创办华坪女高,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募捐路。

为了凑钱,张桂梅彻底放下了自己的尊严,像乞丐一样四处找人募捐,不上课的时候,她就拿着自己的证件,满大街找人筹集经费,一块、五块地去乞讨。

整整乞讨了5年,不知道受了多少嘲讽和谩骂,才筹到了1万多块钱,拿来建学校,杯水车薪。

但她从不迟疑,说:“办这个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

萌芽

直到2007年,她被选为党十七大代表,去北京参会。

县政府特地拨了几千元,让她买套正装,穿得体面些,但她舍不得,转头把钱给了福利院。

会议上,一位女记者让她摸摸裤子,张桂梅才发现因为频繁家访,裤子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两个洞。

这位来自新华社的女记者,没多久便发表了一篇文章——《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

至此,她宏大的理想,终于有了落地的可能。

200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由张桂梅一手创办的华坪女子高中成立。

这是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就是这样一栋楼,建在半山腰,没有食堂、没有厕所,却托起了大山中一个个曾经无望的女孩。

在受限的环境中,张桂梅渴望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不为人生设限的种子。

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学后,张桂梅自己担任校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招生工作中。

然而,她很快发现很多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就拿招生来说,有的山民观念非常落后,没有意识到学知识、学文化的重要性,不愿让自家的女孩去上学。

更何况当时的华坪女高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没有知名度,也难以让人信服。

但是张桂梅不怕苦、不嫌累,亲自进山,挨家挨户说服,郑重承诺会把孩子送进她们想读的大学,哪怕将来读不起大学,她也会想办法提供帮助。

“不学习干什么?守在大山里有什么出路?”张桂梅努力用最简单、平实的话语,苦口婆心地给女孩和家人讲道理。

为了招生招师,她挨家挨户地去做宣传工作,偏远的山路崎岖难行,也在这条难走的路上摔过无数跟头,一度骨折。

没人知道,为了撑起女子高中,她究竟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少罪。

她的诚心打动了孩子和家长,有的孩子感动极了,抱着她就哭了起来……

就这样,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女孩被张桂梅带到了女高,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在她们眼前出現,让她们知道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她们的眼中流露出了对未来的憧憬。

凌霜

招生后,有的学生只考了6分。但是张桂梅没有放弃,她每天都和学生们在一起,严格要求学生们,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点半才睡觉。张桂梅也从清晨5点20分天还没亮开始工作,直到12点20分。她的小喇叭贯穿学校生活的每一天,喊起床,喊早读,喊宣誓,喊唱歌,喊吃饭,喊午休,喊晚休……她是学校第一个起床的老师,也是最后一个休息的老师。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张桂梅没有积蓄,多年来,她将个人工资、奖金和社会给她的捐款共计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甚至有一次病危,她说,可否将丧葬费提前预支给我,我的骨灰只要撒到江河中就行。

华坪女高学生普遍基础差,成绩提升较难。但张桂梅提出:“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教学目标,华坪女高办公室主任张晓峰曾数次劝她降低标准。可张桂梅坚决不同意,“我们办女高的目的,就是要用教育改變她们的命运,如果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就失去了办女高的意义”。

后来,女子高中逐渐走上正轨,开始被外界所熟知,“张桂梅”这三个字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性。

她的外号,叫“张扒皮”。其背后,是严苛的填鸭式教育和无数的质疑声。

每天5点,天还没亮,学校便会响起张桂梅的声音:“快点!”刚睡醒的孩子,急急忙忙在催促声中赶往教室。从5点,到晚上24点,是让人喘不上气的学习节奏。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每周放假只有3小时。为了节省洗漱时间,女孩们必须剪短发。在晚自习穿着拖鞋,这样一回宿舍就能躺下。

有人说,要搞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甚至曾有十几个老师写联名信抗议,觉得张桂梅如同暴君。

但张桂梅说:“我们真的是填鸭式教育,但孩子的基础太差了,只有这么做,才能救出来。”张桂梅深知这些女孩已经在人生的起点上落后于别人,此刻只有加速奔跑,才能赶上甚至超越别人。

时间是那么宝贵,她不得不狠心鞭策孩子们,催促她们不要懈怠、不要停顿,大步奔跑向前……

“没有张校长,我根本不会跟你们坐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你们觉得一般的教育,已经是我最大的幸福。”当女高的教育被质疑时,从这里走出的女孩说道。

花开

多年前的一次家访,让张桂梅的“闺蜜”王秀丽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学生家在一个偏远的傈僳族寨子里,张桂梅爬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赶到。

“我们到了一看,学生家的木板房很破旧,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王秀丽说。

当时,学生的母亲正在山上放羊,听说校长来访,赶紧跑回家里。见到张桂梅后,这位母亲十分高兴,从家里拿出一卷发黄的塑料布,一层层打开后,里面包的全都是女儿的奖状,每一张都是崭新的。

这位母亲把奖状一张一张铺在地上,非常骄傲地对张桂梅说:“您看,这些都是我女儿的。感谢您,不然我女儿就没书读了。”

离开学生家时天色已晚,扑面的寒风让王秀丽下意识地裹紧身上的大衣。可她回头一看,张桂梅身上的棉外套竟然不见了。

“我问她外套去哪了,她不说话,一直呵呵地笑。”王秀丽说,在她的追问下,张桂梅才不好意思地说,刚才看学生母亲穿得单薄,就把衣服脱给了她。

“你看这位母亲这么骄傲,支持孩子读书,你不为她高兴吗?”张桂梅笑呵呵地说。

许多大山女孩命运的转机,就是因为张桂梅的家访。

有一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摆摊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后,她给山启燕打气说:“好孩子,要争气考上大学,以后就不用过这种日子了!”

自此之后,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山启燕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华坪县的一名幼儿园教师。

单亲、孤残、重病……一些家庭特别的孩子,学校根据实际,按300元、500元、800元等不同金额,给予生活费补助。建档立卡户子女、低保户子女、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农村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足额享受国家资助。“正因为张老师熟悉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才能把工作做得够细、够透、够暖心,也服众。”华坪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向天说道。

“只要有足够的爱心、足够的耐心和足够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孩子都变得足够优秀。对我们的孩子,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言放弃!”张桂梅说。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从2011年起,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连续10年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创造了滇西深贫山区的“教育奇迹”!

一起来看一份最新的高考成绩单吧:2020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达到专科成绩的9人,其余150人全部上本科,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

张桂梅硬生生把一群底子极差的学生送出大山,让她们走进高校,涅槃重生。

2009年,初中毕业差点辍学的陈法羽,来到华坪女高历练三年,考上了警校,如今是一名人民警察。与陈法羽相似,周云丽大学毕业时听说母校紧缺数学老师,主动放弃已考取的宁蒗县一中教师编制,甘当代课教师。

“没有张校长,就没有今天的我。”女高的学生提起张校长都会由衷地感激。如果没有张桂梅的努力,这些女孩的人生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她们中有很多会早早嫁人生子,像父辈一样困在闭塞的山村,过着贫困无望的生活。

这些学生不但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更学到了张桂梅自我奉献的精神。她们中有不少在学成后选择去艰苦地区任教,有学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更好的职位,选择回母校担任教师,希望用自己所学帮助更多经历相似的孩子。

虽然13年来张桂梅和女子高中把1800多个贫困山区女孩全部送进了大学,改变了她们及其家庭的命运,但张桂梅还是渴望有女子高中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

余香

2月6日,华坪女高放寒假。早上8点,学生前脚刚出校门,张桂梅便从学校出发,开始挨家挨户到高三学生家里家访。

利用寒暑假家访,是张桂梅教书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其实从2008年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已累计到1550多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说,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高三是高考冲刺最要紧的时候,女孩子思想包袱重,我要实地到学生家里去,帮助学生家庭解决困难,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学习。”

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这两天陪着孤儿院的20多名孤儿一起过春节,其余9天全部用来家访。短短9天,她跑遍丽江市华坪县、宁蒗县、永胜县山区的104个学生家庭。

2月16日晚,结束家访的张桂梅回到学校,全身疼痛难忍,连呼吸都困难,张晓峰马上送她去医院吸氧。

“我实在是太疼了,可我不放心这些孩子。”张桂梅说,“新的一年,我的愿望是大山里的孩子们都能飞出去,飞得越高、越远越好。”

早在2019年,在一份诊断书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张桂梅的疾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

有人提出帮助,希望带她接受最先进的治疗。

她却淡然拒绝,说:“有这个钱,不如再多帮一个孩子。”

当张桂梅走上“感动中国”的舞台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贴满了密密麻麻的膏药的手。“因为关节痛,如果不贴它,我就伸不开手,不能动了。”

白岩松不禁感叹:“大姐,你这是在拼命啊!”

张桂梅笑了笑,云淡风轻地说:“拼就拼一点吧,现在就是当妈的感觉……”

后来,当白岩松提出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的约定时,张桂梅却沉默了,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缓缓问了一句:“我会不会失约?”

“不会,加油!”白岩松代表观众们回答道。

猜你喜欢

华坪张桂梅孩子
基于SWOT分析和钻石模型的云南华坪芒果产业竞争力研究
写给张桂梅的一封30万字长信
张桂梅:教书育人奉献所有
华坪女高的校训
女高校长张桂梅陷入“舆论风波”
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 我想改变一代人
华坪县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研究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