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2021-07-29叶汉忠侯陈五杨赛飞
叶汉忠,侯陈五,杨赛飞,张 烨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海门 266124)
1 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东至龙蟠路,西至双鹤浦河,南至北青公路,北至季乐路,包括公寓、酒店、办公楼、配套商业及1层地下车库,均拟采用桩基。基坑大面积开挖深度约6.25m,基坑上口周长约830m,开挖面积约34 300m2。其中基坑三侧为市政道路,一侧紧邻河道,道路下方敷设有大量管线。基坑位置及周边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基坑周边环境
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所处的上海市闵行区属于滨海平原地貌类型。拟建场地绝对标高4.500m,现为空地,总体较平坦,局部有堆土,地势略有起伏。场地内北侧基坑内部分布有几处暗浜,浜土厚度1.20~3.10m,浜底标高介于1.620~0.120m,浜填土以灰黑色黏性土为主,土性极差。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土层特征如下。
1)①层填土,表层多为建筑垃圾,局部有水泥地坪,下部以黏性土为主,含石子、碎砖及腐殖植物根茎,土质松散不均匀,在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1.50~4.50m,平均厚度为2.51m。
2)②层灰黄色粉质黏土夹粉性土,含云母,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土质不均匀,呈可塑~软塑状,具中等压缩性。该层土土性较好。
3)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性土,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较多砂质粉土,土质不均匀,呈流塑状,具高等压缩性。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4)④层灰色淤泥质黏土,流塑状,强度低,压缩性高,土质均匀,工程力学性质差。
5)⑤1-1层灰色黏土,含有机质、泥钙质结核及半腐殖植物根茎,土质较均匀,呈软塑状,具高~中等压缩性。拟建场地内均有分布。
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性能
2.2 水文条件
本工程涉及工程建设的水文条件主要包含以下2种。
1)浅部土层中的潜水 根据详勘报告,勘察时钻孔中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2~2.6m,绝对高程为3.230~3.860m,潜水补给主要为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2)深部第⑦层土中的承压水 根据最不利工况的高水头3m进行抗承压水稳定性计算,本工程一般底板开挖深度范围抗承压水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3 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3.1 支撑方式选择
考虑到本工程基坑三面道路均为市政道路,且市政道路内敷设大量管线,另一侧紧邻河道,基坑开挖深度6.25~6.95m,地下室外墙距用地红线大部分在5m左右,如考虑地下室外墙施工时的作业空间,围护结构施工空间相对狭小。综合考虑,本项目不宜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只能选择直立壁开挖方式,并采用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支撑技术(见图2),该技术是一项基坑支护新技术,可取代常规方案支撑体系,特别适合取代常规的斜抛撑钢管方案,有利于优化施工流程及工期。
图2 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剖面
3.2 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施工流程
施工围护SMW工法桩、灌注桩+止水帷幕搅拌桩→施工注浆钢管,并跟踪注浆→施工顶圈梁,降水→分块分层开挖裙边土方及配筋垫层→分块分层开挖至坑底,浇筑配筋垫层、底板→施工地下结构至±0.000m,割除注浆钢管。
3.3 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施工要点
3.3.1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总体施工顺序为:定位和护筒埋设→机械就位和钻具校验→成孔施工→第1次清孔→钢筋笼吊放→第2次清孔→灌注混凝土→移机。
按照GB 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上海市标准DG/TJ 08-61—2018《基坑工程技术标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到水下承载能力,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2)应对灌注桩的成桩质量进行控制,如表2所示。
表2 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指标
3)桩顶泛浆高度确保有效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围护桩正式施工前,为了解土层情况、施工特性及进行孔壁稳定性测试,宜试成孔,试成孔为2根。
5)成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h;一般采用正循环成孔。
6)相邻成孔施工,安全距离不应小于4d;或最少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6h。
7)清孔分两次进行:第1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2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小于1.15g/cm3。
8)围护桩清孔后30min内灌注混凝土。
9)钢筋笼绑扎符合要求后,固定钢筋笼吊筋,以使钢筋笼定位,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
3.3.2 圈梁及支撑
圈梁及支撑的总体施工顺序为:定位放灰线→夯实找平→支底模→弹中线→绑扎钢筋→支侧模→浇捣混凝土。
1)混凝土支撑和圈梁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宜为30~50mm。
2)纵向钢筋采用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接头连接区长度10d,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
3)灌注桩主筋伸入圈梁850mm。
4)型钢格构立柱必须挺直,与支撑和立柱桩应连接牢固。
5)立柱中心偏位不得超过1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300,翼缘应与支撑轴线平行。
6)底板浇筑前,立柱必须焊接止水钢板。
3.4 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围护结构优点
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安装情况,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围护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支撑体系搭设及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可有效减少施工工作量。
2)受力及传力方式简单明了,无需对底板进行分块施工。
3)无养护和拆除工况,无换撑工序,地下结构可连续施工,节约时间成本。
4)施工风险性较小,变形控制方法可靠。
本项目施工工艺一般用于1~2层地下室基坑,可解决常规斜抛撑二次挖土和缩短地下室施工工期。
4 结语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斜撑钢管体系,实现有效空间作业范围内的高效施工,减少混凝土养护、拆除时间,无换撑工序,极大缩短施工工期,对于开挖面积较大而开挖深度有限,且施工空间受限的基坑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