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苏作家具的海派格调研究

2021-07-29GaoZhe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7期
关键词:苏作木器苏式

■高 正 Gao Zheng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风物清嘉,在明清时期不仅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还是一个以文人荟萃和手工业发达著称的城市,在大量文人和香山帮工匠的合作下,生产出了材美工巧、古雅精妙的“苏作家具”[1]。但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风东渐”和上海的海派家具成为摩登式样,苏作家具开始向海派家具[2]看齐,家具设计意匠也随之向着“苏州工、上海样”转变。

1 “西风东渐”背景下苏州中西家具业的博弈

鸦片战争后,随着东南沿海城市的开埠通商,“洋货”随之风靡,这在“得风气之先”的上海表现得尤为突出。受此影响,毗邻上海的苏州,其手工行业也开始转向制作一些“洋”物件。1895年,苏州一向专做红木玻璃灯架的许阿四、强老虎、陈安玉、许玉林、邹义兴等,开始搀做洋镜、小亭等物,引起专做大小梳妆粉镜一业作坊主端利样、孙明友、潘洪富、匡章正、宣光耀等人的控告,声称:“向做灯架者,不得越做洋镜;向做洋镜者,不得越做灯架”,最后,官府判断说:“卷查光绪十九年所给印示,载有议规十三条,均为善举而设,并无向做灯架者不做洋镜,向做洋镜者不做灯架之说”“若欲强分疆界,垄断居奇,万难准行”[3]。此碑刻资料一方面反映出苏州木器业分工的细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红木梳妆洋镜等“洋”物件在苏州渐成畅销产品。另外,创刊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中也有一些关于苏州的图像,图像中出现了少量的西式家具,也是苏州出现西式家具的侧面反映。

但是,传统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使苏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保持着传统商业消费城市的特点,这使“洋货”在苏州的传播速度并不像在上海等城市那般迅速。在民国初年刊行的《苏州总商会同会录》中收录了721家商号、涉及到30多个行业,其中与旧式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还达15个之多,共237户。据统计,到了1913年,苏州生产西式家具的店铺也仅有3户,传统的苏式家具仍受大多数人的垂青,1932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即记述:“南京木器业,在二十余年前,苏式木器,大为流行,以其巧小轻便,成本低而售价廉,人民咸乐用之”[4]。

■图1 灯担堂名

■图2“透雕瓜瓞绵绵花罩镶镜面架子床”及其它家具

■图3 天地长春镂花罩夔龙足架子床

传统苏式家具持续畅销的状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有所改变。据吴县社会调查处1931年10月的统计,全市生产木器的有800余家,5000余人,其中,从事西式木器的有30余家,100余人,其余的为:从事红木器的有80余家,500人;雕花(为苏式木器配套服务)30家,60人;圆作(生产白坯盆桶)30余家,100人;置器(嫁妆用盆桶)10余家、50余人;车木8家,20余人;冥器90家,300人;漆器(油漆木器具为主)380家,800人;棕垫50家,300人;红木小件40余家,110人;板箱10余家,40人。此时从事西式木器的店坊虽然还远没有从事红木器的店坊多,但较之于民国初年,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1936年出版的《无锡区汇览》,对苏州木器业也有一段记载:“苏州木器业,以前较为发达,所谓苏式木器风行一时,近时畅销较为低落,产量遂减少,民十六、十七年全年出口总额有一千件、十八年后则为九百件,近年有西式木器式样美观摩登,销路亦殊不恶”。从中可以看出,到了30年代,传统苏式家具的产量开始逐渐减少,而西式家具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这则记载里使用了“式样美观摩登”一词来形容这些西式木器,审美观念的变化则是受到了上海的影响。

确实,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摩登化”的大都市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于沪宁铁路的管理、运能和设备等进行了维护,提高了其运行及利用的效能。同时,为了缓解苏州与上海间因车次少而导致的乘客拥挤、货物堆积状况,1927年至1929年,沪宁铁路管理局加开了多个车次。随着沪宁铁路(1928年,国民政府将沪宁铁路收归国有,改名为京沪铁路)开行车次的不断增多,苏州和上海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顺畅,上海这座城市中流行的设计文化很快便会传播到苏州,促进苏州消费文化的转变。一些在沪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始在苏州设立商号,如惟盈旅馆创办人孙福田从上海西餐服务员起家,后在苏州开设旅馆,旅馆一半为二层洋式旅馆,一半为草坪花园,并建码头以供游人登舟[5]。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经营状况良好的顺兴木器号,也在苏州护龙街乐桥南开设顺兴西式木器号,在1934年至1935年的《苏州明报》中,其做广告称:“特聘上等技师督造西式木器、上等沙发,专制学校用具,承接美术装潢,精制摩登法式房间、大菜式、书楼式,所出货品工料花色鲜明、耐用,经售时式花板椅、圆凳,零售批发,定价格外克己。如蒙赐顾,无任欢迎。请认明本号招牌,庶不致误”[6],其广告策略和语言风格与同时期《中国建筑》《建筑月刊》中上海的木器号所作广告的特点并无二致。1933年1月1日,在苏州乐桥堍也开设了一家较大的西式家具公司——美利木器公司[7],该木器公司以新颖标榜,着意于制造上之玲珑巧妙,花样上别出心裁,以迎合顾客购买兴趣,也曾名噪一时。

同时,在上海流行的金属家具也在苏州逐渐被接受,一些木器号随之开始兼售金属家具[8],如1934年开设在阊门大马路南的江南木器号一周年纪念,“铜铁床及克罗咪二用钢床部”均最底价销售,其在广告中称其产品“式样——摩登化、磨漆——艺术化、坚固——钢铁化、定价——平民化、宗旨——普遍化”[9]。1934年,开设在苏州金门外横马路口转角的顺兴铜铁床厂也在《苏州明报》广告称:“本厂特请技师专造新式铜铁床、特别钢管粗横床,欧美摩登短接高床,各种西门子床、孩儿床。大小帐子,一应俱全。承蒙赐顾者,本厂格外优特”[10]。

2 苏作家具中融入新元素

随着苏州西式家具业的缓慢发展以及苏州与上海之间交往的日渐频繁,在传统苏作家具中开始融入了西洋题材的纹样、纯装饰性的起檐、顶盖和镟木柱等新元素,并在家具明显部位使用镀水银镜面和金属件等新材料,为古雅的苏作家具注入了些许摩登感和灵动感,其典型案例如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灯担堂名、苏州东山雕花楼收藏“透雕瓜瓞绵绵花罩镶镜面架子床”、苏州红木家具雕刻厂收藏“苏式雕拉空如意琴桌”等。

■图4 透雕丹凤朝阳花罩镶镜面架子床

■图5 苏式雕拉空如意琴桌

■图6 苏州甡泰木器号

“堂名”又称“堂会”,俗称“牌子”或“奏班”,是伴随着昆曲产生的,《杭俗遗风》记述:“堂名即清音班,多自姑苏来者,共有一二十班,有万福、全福、增福、增庆、双寿、双桂、福寿、荣华、秀华等名。每班以十岁以上至十五、六岁孩子八人,一式打扮,四季衣裳均皆华丽,吹弹歌唱,各句戏文,昆腔居多,近今亦会唱徽调,敲打各种十番、闹龙舟等锣鼓”[11],近代考究的堂名担内还安装带有彩色玻璃罩的灯具,故又称“堂名灯担”或“灯担堂名”。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之灯担堂名,为民国初年作品,长约2.2米、宽约2米、高约2.8米,入口处前凸0.85米,内部平面面积约6平方米,外形仿木构楼阁式建筑,分内外两层,上中下三部分,采用红木镂雕而成,上部分的栏杆、门罩处则采用黄杨木镂雕卷草纹饰,与大面积的红木形成色彩对比。在灯担堂名正面有一屏板、向灯担外部延伸,顶端三面以拱门形玻璃排列成毗卢帽式,出挑莲茎形铜梗,悬挂玻璃莲花彩灯,灯底是薄铜片花萼,可安装电灯,夜间演出时,灯彩辉煌、华丽缤纷;在正面的门楣处,以黄杨木镶嵌“真号头担”四个镂雕楷书大字。灯担堂名的背面(图1)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上半部分精雕牌楼式顶额、双层飞檐,其下面为拱形门、蟠龙柱和狮子栏杆;中间部分为门罩,镂雕梅花、聚宝盆纹样,寓意梅开富贵;下半部分正中为圆形月洞、周边镂雕喜上梅梢题材纹样,左右设可开启的门,供堂名艺人出入,门上还以镂雕和大理石镶嵌工艺呈现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华民国陆军旗。灯担堂名左右两侧的设计与背面的设计相似,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半部分为顶额、拱形门和栏杆;中间部分正中为椭圆形门洞、周边镂雕梅花纹饰,左右为梅花纹饰门罩;下半部分为四扇落地屏门、以大理石镶嵌暗八仙图案。

架子床为卧室中最重要的家具,苏州东山雕花楼现收藏有“透雕瓜瓞绵绵花罩镶镜面架子床”(图2),陈设于雕花楼少爷房内,被誉为“江南民国红木床之最”。此床形体比较高大,床座两端各设双层床头柜(俗称“两头沉”),座下前后各四足,呈圆柱状,下端雕出扁圆形柱础,与床架立柱为一木连做。床座前沿衬以穿璧纹挡板。床之前立柱间设计成扇面形如意门,门之四周雕满了瓜瓞绵绵纹,其间衬以圆形的万年青纹、松鹤纹、芭蕉纹。床正面的立柱雕以瓜瓞绵绵纹,罩框和床头柜周围雕以竹节纹。床之另三面围成双层分割式雕花栏板,下层为连续的大卷草图案,上层为连续的扁如意形图案。架子床顶的前面斜嵌以雕花边三屏匾额(毗卢帽),匾额正中为花鸟画(原可能为镜面)。整体造型雍容华贵,西洋式的装饰风格非常明显。这种架子床延续的是清末架子床的设计风格,与之类似的架子床还有天地长春镂花罩夔龙足架子床(图3)、透雕丹凤朝阳花罩镶镜面架子床(图4)等。

“琴、棋、书、画”乃旧时文人日常文化的重要内容,故琴桌也是苏式家具中具有代表性的家具类型之一。苏州红木家具雕刻厂收藏有一件“苏式雕拉空如意琴桌”,此琴桌采用交趾黄檀制作,以江南工匠所称的“钩子头”作横档,代替了明代以来的桥梁档。正中雕拉空如意纹结子,前后腿足间底档不着地,由脚头出方珠,两抛头作回钩,自然得体。尤具特色的是其腿部[12],设计为粗双线束绳的形式,采用双插肩榫的结构,在下部双线的围合空间处装饰以肥硕的柿蒂纹、玫瑰叶等的组合纹样,立体感较强,突破了传统苏式家具装饰纹样以线造形的传统(图5),而玫瑰花等纹样题材和“整体简洁、局部精雕”的处理手法,恰是民国时期上海红木摩登家具惯用的装饰方式。

3 “苏州工、上海样”:苏作海派家具的产生

■图7 甡泰木器号中的绞藤纹双靠床

■图8 透雕并蒂同心夔龙拐子纹镟木柱双靠床

■图9 多屉门双凤牡丹纹大衣橱

随着上海城市地位的不断上升和设计艺术的急剧变革,海派家具得到快速发展,“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在苏州,为了迎合大众追求时尚的心态,出现了以苏作工艺模仿海派家具的做法,这些家具保留了苏作家具精工细作、重视线条、比例优美、榫卯多样的传统,但家具式样和结构却借鉴了海派家具的做法[13],主要表现在:家具整体结构一反明清时期的箱式结构,采用檐部、柜身和底座的三段式结构;线脚、框架和足座也一反明清家具的托泥束腰和鼓腿彭牙形式;家具装饰采用“整体简洁、局部精雕”的处理手法;雕刻题材中西兼有,如玫瑰花、玫瑰叶、核桃、鸢尾花、椰枣、葡萄等;突出家具的丰富变化、增强家具不同部位的对比。直观的图像资料乃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苏州甡泰木器号照片中的家具(图6),此照片中的甡泰木器号为一小的作坊,从其悬挂的“收卖木器”幌子判断,其主要从事旧家具翻新的业务。为节省面积,家具均叠放在一起,清晰可辨的家具有椅、凳、写字台、大衣橱、双靠床等,其中的大衣柜和双靠床最为引人注目。此双靠床为“绞藤纹双靠床”(图7),床之四足与床头立柱上下贯通,均做成方形;床两端挡板的上半部分均透雕绞藤纹形成装饰,上端接弓形枕木,正中嵌镜面,整体造型雅致明快。与之风格类似的双靠床,如“透雕并蒂同心夔龙拐子纹镟木柱双靠床”(图8),此床四足与床头立柱上下贯通,均以镟木方式做成分节式的车轴状,床两端的挡板均采用透雕手法,中间雕成并蒂莲、绕以圆环,环中可嵌镜面;两侧与下部均封以透雕的夔龙拐子纹挡板,上端接弓形枕木。

在上述苏州甡泰木器号照片中也出现有大衣橱,面心正中为椭圆形镜面、左右柜门雕刻对称的线条状纹样。现存与之风格类似的大衣橱,如“多屉门双凤牡丹纹大衣橱”(图9),此衣橱造型一反明清家具的设计风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橱楣毗卢帽模仿西方建筑的式样,浮雕双凤牡丹纹;中部为衣橱的主体部分,左侧为对开小柜和三抽屉、右侧为嵌镜面柜门;下面为两个抽屉、与兽爪形的腿部紧密结合在一起,足间围以雕有草叶纹的花牙裙板。另有一件“太湖牡丹面心大衣橱”实物,衣橱上浮雕的太湖牡丹纹是典型的苏式家具纹饰。与之风格类似的大衣橱,如“雕西洋式花楣、面心大衣橱”(图10)、“夔龙足多屉门蕃草纹大衣橱”(图11),特别是“夔龙足多屉门蕃草纹大衣橱”,其造型为西方样式,但榫卯结构、线角的处理等仍为传统工艺,被视为是中西家具有机结合的典范。除此之外,还有梳妆台、穿衣镜、五斗橱、靠背椅、写字台、沙发(图12)等家具,这些家具的整体设计、制作工艺、细节处理等均保留着苏作家具的既有传统,但式样和装饰却借鉴了海派家具的做法,从而赋予传统苏作家具以摩登的式样。

4 社会转型引起的嬗变:近代苏作家具设计意匠转变的动因

以上梳理表明,近代苏作家具在追慕上海格调的过程中,其设计意匠之变经历了从局部元素之变到整体式样之变的过程,最终呈现出“苏州工、上海样”的艺术特征。究其缘由,这一转变有其动因和内在逻辑:其一,苏州城市地位的逐渐下降和上海城市地位的逐渐上升。明清时期,苏州与全国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大运河与长江进行的,然而,嘉靖、道光以后,大运河水道失修,苏州失去了通江入海的出口,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丧失,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主要依赖于上海。特别是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乱,更是给苏州以致命的打击,导致苏州手工业工厂、作坊和行会组织的破坏。相反,上海却依仗天时地利,经济的发展达到以往从未企及的水平。以战争为契机,拥有大量钱财的苏州地主、官僚、富商纷纷卷产逃往上海,所谓“江浙一带富绅,争趋沪滨”,使得上海成为“通省子女玉帛之所聚”。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前苏州“不许子弟到上海去的,总说上海是坏地方,现在也放任了”[14]。其二,“四民”阶层(士、农、工、商)的重组。在中国传统社会,遵循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士”被列为“四民”阶层之首,在文人荟萃的苏州更是这样。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度,这使士阶层上升为特权阶层的通道丧失,以致纷纷另谋出路,《退想斋日记》载:“当此之时,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八九,故凡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古今来读书为人生第一要务,乃视为畏途,人情风俗,不知迁流伊于胡底耳”[15]。在士阶层向社会各个阶层分流的同时,商阶层逐渐步入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特别是在上海,从商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里即讲:“资产阶级向来不做上海生意的,现在觉得容易赚钱,也做上海生意来了。科举既废,读书人觉得在苏州无出路,也往上海跑了……”[16]。其实上海自开埠以来,最先到的便是苏州商家,当时的大商业,如珠宝业、绸缎业、药材业、参茸业、典当业,以及钱庄、金铺都是苏州人来创始的[17]。大量苏州人“争趋沪滨”的同时,把苏作技艺带到了上海,为上海这座城市中家具设计艺术的更新铺陈了底色,同时,更是把上海出现的摩登家具式样和都市设计文化带回了苏州,促进了苏州传统设计文化的转变,苏式家具“苏州工、上海样”的出现即是这种转变的具体表现[18-19]。

■图10 雕西洋式花楣、面心大衣橱

■图11 夔龙足多屉门蕃草纹大衣橱

■图12 苏州东山雕花楼书斋内陈设的家具

5 结语

鸦片战争后,在“西风东渐”背景下,受西方家具以及海派家具的影响,苏州的西式家具业得到缓慢发展,从而为古雅精巧的传统苏式家具注入摩登灵动的玫瑰花等新元素,同时出现了以传统苏作工艺模仿海派西式家具的做法[20-21],这些家具保持了苏作家具精工细作的工艺传统,但却采用了海派家具的处理手法,如“整体简洁、局部精雕”的雕饰手法、中西兼有的纹样题材、三段式结构等,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格调”[22-23]。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苏州传统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以及苏州处于沿海与内地交汇点的特殊地理特征,近代苏作家具设计意匠之变并非是根本性的转变,实则主要集中于式样的“调适”,“苏作”的工艺传统和地域性特征依然鲜明,而这也正是特定历史时期内城市地位变动、社会转型和阶层重组的生动折射,呈现出中国家具设计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脉络和基本特征。

猜你喜欢

苏作木器苏式
谁活得更久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市委书记赴高新区 专题调研苏作文化工作
液压挖掘机改装抓木器的技术研究
液压挖掘机改装抓木器的技术研究
堂 祭
文雅精致 苏作天工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