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不同时间段体温、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复苏情况的影响
2021-07-29吴梅
吴 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80
肺癌属于呼吸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着疾病持续发展,病灶可向骨骼、脑部、肝脏等转移,直接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临床多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其中以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较为常见,取得了较高的应用价值[1-2]。但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极易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加上患者长时间的机体暴露、低温冲洗液与输注液体的温度较低等因素,明显增加患者低体温现象产生的概率。相关研究显示,全麻患者中低体温者约占50%以上,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3]。若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低体温现象后,组织供氧变少,对患者凝血功能、麻醉药物代谢速度造成极大影响,甚至还可能降低术后苏醒质量,因此除了常规手术治疗之外,选择有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若能够选择有效护理方式,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应激反应发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促进术后苏醒,为预后提供保障[4-5]。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及护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被提出,在稳定患者体温的同时,还可减轻应激反应,进而改善术后复苏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6-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纳入的94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7例患者实施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作为研究组,另4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8~71岁,平均(53.49±2.58)岁;鳞癌15例,腺癌11例,小细胞癌8例,其他13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2例,高中及大专学历20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8~70岁,平均(53.81±2.33)岁;鳞癌17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10例,其他1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0例,高中及大专学历23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4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8]中疾病诊断标准,并经过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且在本院接受胸腔镜肺癌切除术;(2)患者基础信息齐全,中途未退出试验;(3)患者及家属掌握完整试验步骤,签订同意书;(4)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处于Ⅰ~Ⅱ级。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或者麻醉禁忌证者;(2)合并精神类疾病者;(3)经检查显示有肝肾疾病、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酗酒、营养不良者或者有感染发热者;(4)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研究组:除了常规护理之外,给予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1)术前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介绍疾病、手术、麻醉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麻醉可能造成的影响,讲解各种引流管的功效,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一定心理疏导,使其抒发内心压力,减轻负性情绪。(2)手术前1 h选择加温毯对手术台进行加热,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核心体温,一旦发现患者体温超出37.5 ℃,应立刻暂停加热操作。(3)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协助其更换衣物,盖好被子,保证体温,同时调整手术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使患者吸取加湿氧气。(4)密切关注手术区域的温度,调整加温毯,使其处于38~44 ℃,并完全遮盖患者的肩部以下位置,另外选择手术中单遮盖在加温毯上,打开电源将温度调整至43 ℃,若发现患者的鼻咽温度超出37 ℃且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时,应立即将温度调整成38 ℃,使暖风经过导气管道进入加温毯中,随后经过遮盖在患者体表面的小孔流出,最终在患者体表呈现暖空气层。若处于冬季应适当提升手术中单厚度,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患者穿上棉裤,使其体温处于36~37 ℃。(5)选择电子加温仪器对输注的液体进行加温,使其处于37 ℃左右,并保证输注液体与机体温度相同,另外将冲洗液放在保温箱内实施保温,设置其箱内温度处于42 ℃。(6)将气管导管与湿热交换器相连,维持患者呼吸的温湿度,必要时可在患者下肢给予压力带或者足盖,不仅保暖同时可保证患者静脉回流。(7)全麻苏醒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体温降低现象,应提升重视程度,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体征改变,尽早选择加温毯进行加热,将加温毯置于棉质床单上,协助患者采取平躺位,同时连接加温毯与加温机,使其持续吹入加热的气体,并保证其温度处于38~43 ℃。一旦发现患者肛温超出37 ℃后可立即调整鼓风机温度。(8)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调整室内合适的温湿度,选择加温毯将患者体温保持在36~37 ℃,等待患者痛觉恢复后选择合适的镇痛镇静药物,密切关注体征及病情变化,检查患者呼吸状况,防止其因为躁动、疼痛而苏醒。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全面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及具体病情,并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掌握疾病史与用药史,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调整合适的温湿度,并保证手术台整洁、干净,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手术区域,选择薄被遮盖患者其他部位,其中上下肢可利用中单包裹,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必要时可加热输注液体与腹膜灌洗液。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前,手术开始后30 min、1 h、术毕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体温水平,同时记录2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2组手术、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意识恢复、取出气管导管时长,最后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比2组护理结果。
满意度:选择院内自制调查问卷,总分100分,超出80分满意,60~80分较满意,不足60分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2 结 果
2.12组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比较 术前2组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1 h,术毕时研究组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比较
2.22组不同时间段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术前2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1 h,术毕时研究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段应激反应指标的比较
组别n去甲肾上腺素术前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1 h术毕研究组47245.58±24.58241.03±23.04315.25±28.46361.02±30.52对照组47249.03±24.15280.11±26.98386.77±30.30451.64±36.41t0.6867.55111.79513.077P0.494<0.001<0.001<0.001
2.32组术后复苏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PACU滞留、意识恢复、取出气管导管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复苏情况比较
2.4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2,P<0.05)。见表4。
表4 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肺癌是指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经研究发现可能与污染、吸烟、遗传、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9-10]。临床治疗方式以胸腔镜肺癌切除术较为常见,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其对患者仍存在一定伤害,尤其是术中需要进行全麻,虽然能够降低患者疼痛,但可能会提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还可能影响其基础代谢,引发严重应激反应,直接降低手术效果,导致预后较差[11-12]。临床上全麻后护理方式较多,且不同护理方式可引发不同结局,因此如何选择至关重要。
临床既往多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虽然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明显,无法稳定患者体温,甚至还可引发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手术结果,不利于病情快速稳定。随着护理事业的完善发展,临床发现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效果更好,能稳定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避免应激反应产生,降低对患者的伤害,提升疗效,保障预后[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2组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1 h,术毕时研究组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1 h,术毕时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PACU滞留、意识恢复、取出气管导管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可维持不同时间段的体温,同时改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苏醒,提升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加温毯、加热输注液体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术后残存肌肉松弛剂,避免体温过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促进病情快速恢复[15]。其中充气加温系统可升高机体温度,利用加温毯遮盖在患者机体上,使其机体与加温毯构成热空气层,促进机体热量从表层向深层传递;同时热空气层可防止机体向周边环境传递热量,避免应激反应产生,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保障[16]。
综上所述,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运用于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稳定患者体温,改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复苏情况,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