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的研究

2021-07-29杨小高黄林青万建秋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协同模型信息

杨小高 黄林青 梁 渝 万建秋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

引言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现代建筑体量大、施工复杂、信息交错繁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实际工程当中,不少大型项目都需要进行多标段分包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各标段各部门业务相互交叉,流程繁琐,管理困难,并且各部门所创建的数据信息模型种类繁多,数据量大。这就要求工程在BIM的应用上不能再简单地局限于可视化的信息模型了,而应该达到数据信息的集成化协同管理。

BIM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已不仅局限于最初的三维建模应用,而是逐渐向项目深度应用和综合应用发展[1],成为现代工程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国内BIM技术的应用比较分散,其中在施工阶段和设计阶段应用较为广泛。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常与物联网、RFID、大数据和GIS技术等相结合[2],主要应用在质量控制[3]、进度控制[4]、安全管理[5]等方面,也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动态监测体系、进度管理体系等施工管理体系。在设计阶段,BIM通过对各专业之间三维可视化协调,减少了系统内交叉、碰撞的问题,降低设计失误[6]。目前对于BIM的运用,主要还是单方面、阶段性的,较少涉及施工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管理,这使得BIM的信息化、集成化和协同化的作用难以发挥价值,同时也无法满足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需求。

本文以实际需求出发,对基于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进行了研究。基于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能够推动项目的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关联施工管理的各项管理流程和数据,实现各方的信息传递,实现协同管理。

1 基于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框架

协同平台系统架构包含六个技术基础层,即标准层、感知层、数据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具体如图1所示。标准层通过工程应用,探索和完善BIM模型标准、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为形成便捷、高效、共享和沟通的BIM平台提供开放式的模型标准和数据标准及应用标准。感知层、数据层和系统层组成协同工作平台的运行系统,而数据层、系统层和应用层组成协同工作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系统实现对工地实时现况的数据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传递,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统计,形成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相应的参与方。由于平台采用B/S架构,方便用户操作,其中用户层是虚拟的。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客户端即可通过浏览器使用本平台,并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图1 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逻辑架构

2 平台功能

平台立足于实际工程需求,功能主要包含三大模块:模型管理、现场管理、指挥管理,其下辖十个子类,囊括施工全过程,用于满足工程需要。

2.1 模型管理

(1)模型轻量化

平台内置有模型引擎,支持各类BIM模型上传,同时提取上传的Revit及Navisworks模型的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通过插件导入BIM平台,实现模型的轻量化。

图2 模型轻量化

通过平台模型可以实现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的信息联动,在图纸上标注的构件,会在三维模型上显示出来,反之在三维模型上选择的构件,也会在二维图纸上显示; 可在网页端进行BIM模型的动画编辑工作,实现大工况穿插、复杂节点施工、技术方案的模拟; 可在网页端对多个模型进行模型管理、查看及数据加载、切换; 可在轻量化的BIM模型中,进行工程量的统计和查看; 可对不同时期的变更模型进行比对,并对差异部分进行高亮显示。

图3 模型联动应用

(2)GIS+物联网

平台加载有GIS模块,支持BIM+GIS模型的融合展示,可以直接在融合模型上进行点位标记、数据测量、路线规划等一系列操作。同时平台数据与物联网大数据链接,可将全景摄像,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数据上传至平台,实现三维模型与场地实景的相互叠加。

图4 BIM+GIS模型

2.2 现场管理

(1)进度管理

可在线进行进度计划的编辑及修改,支持Excel或Project格式文件的导入,并对项目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当实际进度滞后,则在甘特图上进行标记,提醒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纠偏; BIM模型构件与甘特图相应的任务挂接,并可直接点击播放按钮播放,查看在网页端的4D施工模拟,将不同状态的构件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实现进度的可视化; 通过算量软件计算相应模型工程量并导入至平台,在4D施工模拟时加入工程量这一维度的信息进行5D的智能化应用。

图5 进度管理

(2)质量管理

可进行集团巡检、公司巡检、项目自检三类级别的质检,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复查问题——杜绝问题”的程序形成闭环。系统可导出匹配项目部要求的word文件,方便项目部对文档的归档使用,同时平台支持将报表导出,并自动录入到第三方平台,满足在第三方平台不提供数据接口时进行数据的对接。

图6 质量管理

(3)安全管理

平台支持至上而下的安全管理,即集团对项目可以进行自由巡检及任务巡检,分公司也可以对项目进行自由巡检和任务巡检,并能将问题出现的位置在BIM模型上进行标记,实现对安全管控的可视化管理。针对重大危险源,在关键部位创建巡查任务,并生成二维码部署至施工现场,如未扫描二维码将无法新增巡查情况,如未扫描正确二维码将无法新增数据。平台设有安全日志编写模块,支持PC端和移动端输入。

图7 安全管理

(4)物资管理

物资状态在施工中分为三类,分别为入库、库存管理、出库。在入库之前,可通过平台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供货合同的管理。在入库时,可直接通过移动端新增入库分类,添加入库物资。库存管理信息实时同步在PC端和移动端,选择具体物料类别,即可查看物资的详细信息及库存流水。出库时通过移动端即可填写用料申请,按需选择种类及数量,提交即可转入审批流程。

图8 物资管理

2.3 指挥管理

(1)BIM中控台

中控台是信息汇总中心,以BIM模型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塔吊监控等监控数据进行汇总,实现施工数据的整合分析。环境监测模块可自动分析监测数据,做到提前预警; 视频监控模块直接对接项目中的摄像头,做到实时监控; 塔吊监控对接项目中的塔吊黑匣子数据,做到数据记录并实时上传; 人员管理支持工人的信息录入,并对接相应的门禁、定位系统,做到人员掌控。

图9 BIM中控台

(2)协同办公

可以满足集团—公司—项目—项目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通知,且接收人可直接在线回复公文,移动端的公文发布和回复仅支持上传照片附件,网页端发布公文和回复公文支持上传文件(word、ppt、excel、pdf、照片); 可以上传施工方案(质量管理方案、安全管理方案),并选择人员进行审批,项目审批后转公司审批,公司审批后转集团进行审批,对施工方案形成集团化的审批流程,审批完成后可对方案进行施工交底,形成相应的交底记录,并能通过移动端提醒管理人员。

图10 协同办公

(3)会议模式

管理人员可在平台中启用线上会议模式,针对会议内容,在平台内搜索关键词,则可一键查询项目中存在的质量、安全、物资等方面的问题,用以会议讨论。在会议开始后,后台默认启用录制功能,保存会议影像资料,待会议结束后,生成会议纪要。

(4)决策支持

模块内设数据部分和条例部分,数据部分集成平台项目所有数据,依据决策者的需要进行数据筛选,将筛选完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条例部分支持word、html等格式的技术规范的直接导入,平台自动将其与BIM模型关联,当决策者需要对项目进行决断时,项目数据和技术规范将辅助决策者进行相应的决策。

3 结语

在现代建筑施工复杂、体量庞大的背景之下,利用BIM技术来辅助施工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基于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拥有模型管理、现场管理、指挥管理三大模块,以BIM模型为信息载体,以工程数据为信息库,将施工现场三维可视化展现出来,做到施工的可视化和数据化,实现工程信息的协同管理。利用BIM信息协同管理平台,能够实时掌握施工进度,降低质量和安全问题,提升沟通和决策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提升项目管理效率,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等一系列问题。

猜你喜欢

协同模型信息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模型小览(二)
订阅信息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