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基于《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的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2021-07-29李春香姚一浩李兆帆温书博陈文博
张 莹,李春香,姚一浩,李兆帆,温书博,陈文博
(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0)
2017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提出要求: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1]。《护理学基础实验》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的基础实验课,是护理专业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的实践基础,是从理论掌握到实践操作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为一门实践操作课程,在实践中的融入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开展了一阶段的线上课程,实训课程缺乏现场指导,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受到影响以及疫情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现状如何,值得关注。本研究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为契机,对疫情后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2019级护理本科学生1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学生的知情同意;②按教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③自愿参加本次调查;④认同该项研究。排除标准:未按时线上参加实验课程学生。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自设创新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一般资料包括11个项目:学生的性别、班级、是否担任班委、是否有读本专业研究生的意愿等;学生创新能力问卷包括5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行为、创新热情。预调查后测得问卷内容效度为0.684,重测信度为0.740。
1.2.2 调查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进行,实验课前对护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进行调查,并且进行现场答疑。全部问卷匿名提交,问卷共发放164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双人录入Excel并导入IBM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得分情况
本院护理学生创新能力总分(119.68±17.74)分,其中创新行为最高为(19.74±5.07)分,创新意识最低为(9.07±2.78)分。见表1。
表1 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问卷(n=164)
2.2 一般资料在护理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般资料在护理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3 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疫情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职务、科研经验、参与科研意愿、是否主动交流问题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3-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本科护理学生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2019级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总分为(119.68±17.74)分,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与方红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有研究[3]针对护理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创新能力得分较低,可能与研究学校的校风、校规和对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同及创新评价工具不同有关。各院校已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对象得分最高的是创新行为,而得分最低的是创新意识,分析原因为①护理本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高:护理人员组织创新氛围、心理资本与其创新行为呈正相关[4]。本科学生年龄大体在20岁左右,思想活跃,积极性高,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创新行为,积极营造一定的创新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行为。通过改进组织架构,实施科学管理模式,提升护理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5]。②个体创新意识的差异:个体创新意识有显著的差别,本研究与以往结果比较创新意识水平处于中等以下[6]。护理专业教师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本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应从注重实验课教学创新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营建创新氛围从而提高个体创新意识。
3.2 本科护理学生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3.2.1 是否班委:学生是否担任班委对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影响。担任学生干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7]。担任班委者在创新能力得分上高于普通学生,原因可能为班委领导力和责任感优于普通学生,拥有更多途径获取创新相关知识和资源。变革型领导与创新行为存在正相关,结构和心理授权也影响创新行为[8-9]。这提示教师可教授更高的创新理念,进一步提升班委及其他学生的创新行为。如果要发展护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行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和发展机会等结构授权,比如在实践操作中增设创新小组。另外可以对学生内在心理活动授权,激发其主动创新能力,从而引起态度及行为上的改变。
3.2.2 科研经验:研究结果表明科研经验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影响。无科研经验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得分普遍低于有科研经验的护理专业学生。“老带新”[10]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也充分说明具有科研参与经验的学生可更好的管理团队科研工作,确保科研工作安全进行能够从经验中学习,从借鉴中创新。护理专业教师应注重学生经验的累积,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会总结,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做好科研工作。
3.2.3 参与科研意愿:参与科研意愿对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具有参与科研意愿的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得分要高于没有参与科研意愿的护理专业学生。具有科研意愿的个体,对创新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兴趣和投入,进而能够迸发出更多的创新思想[11]。主动参与科研者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用创新思维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会主动地将实践内容与创新相结合。护理专业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科研意愿,调动科研积极性为导向,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创新问题,增强科研动力。
3.2.4 是否主动交流问题:本研究发现,是否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所发现的问题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越愿意主动讨论发现的问题的学生其创新能力越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行为(如课堂上提问或主动回答问题)、与辅导员沟通有关[12]。主动学习行为可促使思维活跃,产生联想,激发求知欲望,探索未知新型事物,进而促进创新行为。这提示护理专业学生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提出几个“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改善现存的缺点”等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与专业老师探讨交流,锻炼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创新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绪。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交谈之中也会产生出新的想法,共同探讨出一个新的课题方向。
3.2.5 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对其创新能力也有影响,喜欢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要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学生的得分。积极情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积极情感在创新学习导向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13]。积极态度可以发挥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激发创新潜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因此,护理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护理兴趣,调动专业积极性为导向,例如为学生讲解伟大护理人物的事件或护理专业有里程碑式的重大研究发现,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动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创新能力总分为(119.68±17.74)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疫情后主要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有是否班委、科研经验、参与科研意愿、是否主动交流问题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受疫情影响,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影响,护理专业教师应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在开学后的实训和创新能力,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制定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等措施全面提高其创新能力。本研究仅调查2019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有待开展随机、大样本调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