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在护理信息建设中的构建与应用
2021-07-29王婷婷郭秀君梁俊妮洪艳燕钱卫庆
王婷婷,郭秀君,梁俊妮,洪艳燕,钱卫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1.骨科;2.护理部,江苏南京,210022)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管理现状、地理布局、属地管理等原则,将所管辖的区域划分为若干网络化单元,并对每一网络单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1]。网络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常用的一种模式,目的是解决以往条块职责含糊不清的问题。网格化管理在医院护理中实际运用广泛,其确保了各种情况信息收集准确、反应迅速、处理高效,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标准化[2]。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管理人员与管理内容进行划分,形成一个个网格单元,辅以针对性强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资源整合,层次区分明确、全面覆盖全院的管理目的[3]。随着本院的搬迁、床位的扩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护理正在通过融合移动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迎接深度的变革与快速发展。2019年本院护理信息组成员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护理单元按照大-中-小网格划分,每个网格长负责5~8个护理单元,负责分管区域内的护理信息问题的处理及汇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减轻了护理信息质控层面的压力,也给各护理单元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护理单元48个,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实施网格化管理前设为实施前,2019年5月开始实施网格化管理,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设为实施后。
1.2 方法
1.2.1 成立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小组:护理信息小组共53人,于2019年5月组建立网格化管理小组,大网格是由分管护理信息的护理部主任及护理信息组组长担任,中网格由护理信息组3名质控护士长承担,将48个护理单元分成8个小网格,按楼层及高危特殊科室分配管理,5~8个护理单元为一小网格,从护理信息员中选拔出合格的网格长,负责分管区域的护理信息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讨论,具体结构见表1。
表1 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
1.2.2 网格化管理小组制度、职责、内容:网格化小组成立后制定网格化管理制度,将护理信息管理内容分为4大模块:移动护理PDA、护理管理系统、512考试培训网、病房呼叫系统,网格单元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或建议汇报给网格长,网格长不定时督导,实时采集每个病区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病区提供综合指导、协调服务,逐步实现病区日常护理信息工作达到常态、规范化发展,从而实现护理信息质量管理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负责对医院护理信息问题和需求及时汇总分析,跨部门、跨专业沟通与协调,重点解决护理信息安全和质量问题。负责护理人员护理信息技术和规范的培训、考核、监督执行。护理信息小组掌握护理信息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组织专业学术讲座。
1.2.3 实施网格质控:网格化质控小组成员承担信息质控督查工作,质控督查频率为每月督查、每季度全覆盖,督查形式以现场督查、信息应用数据统计分析、调查问卷测评为主。每月护理信息小组上报信息安全隐患及信息点改进措施,通过问题汇总表呈交护理护理信息管理组,讨论分析问题,拟出相对应的整改措施。问题汇总表见表2。
表2 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问题汇总表
1.2.4 网格化管理培训:管理培训由网格长组织实施,每季度1次。培训主要内容包含网格化管理理论、网格单元协调机制、网格化护理质控、网格成员信息相关文献分享、信息工作坊示教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护理网格化管理前后医嘱执行规范性、巡视情况、“京颐512”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4],每项满分均为100分。记录实施护理网格化管理后相关功能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前后护理单元质控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后,医嘱执行规范性、巡视情况、“京颐512”培训考核、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格化管理前后护理单元质控评分比较(±s) 分
表3 格化管理前后护理单元质控评分比较(±s) 分
时间实施前实施后t P个数48 48医嘱执行规范性84.10±5.93 91.02±3.91 15.29<0.01巡视情况84.88±5.57 91.35±4.14 15.31<0.01患者满意度90.96±2.44 94.98±1.48 15.54<0.01培训考核86.67±4.16 92.38±2.21 14.75<0.01
2.2 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信息网格化管理小组在系统上线应用过程中,依据系统现况和临床需求,积极开发调试功能,开发完成住院患者风险评估、监控模块等11项。护理信息小组开发基于移动护理的临床输血闭环管理系统,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设计,实现输血质量监测指标双人核查符合率为100%。护理信息小组共收集信息问题581条,改进471条,问题解决率为81.08%。
3 讨论
3.1 实施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的技术质量和个人素质,固然是决定护理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但同时,护理管理的水平也对护理质量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护理管理的方法。网格化护理管理是一种运用了网格电子地图设计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是指对医院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每个网格内配置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管理,从而为其提供定量、定位服务,并运用互联网对院内患者进行网格化管理[5]。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该护理模式结合了网络信息技术和网格管理平台,是一种将健康中国战略在护理领域贯彻落实的有效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流程的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6]。
3.2 实施网格化管理与传统信息管理对比
网格化管理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临床各科、医院管理部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认可。相较传统的信息管理,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提升:①护理网格化管理能及时解决临床问题。以前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部起到质控协调和领导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临床中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或质控,导致很多护理结果无法持续改进;而在质控管理方面,护理部的许多人力资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落实具体工作、协调相关问题上。由于护理部人员有限,使执行效率大大降低。而使用网格化管理后,网格之间的信息渠道更通畅,护理部、小组、护士长等各种网格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增多,更为灵活,减轻了临床护士长的管理负担。②发挥专科指导作用,培养专科自豪感。传统的护理由于协调机制复杂,护理工作量巨大,使得护士在繁杂的工作中无法积极学习专科技能及理论知识。采用网格化护理管理后能够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7]。网格化护理管理可以跨科室形成网格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成员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专业自豪感,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了护理信息会诊的发展,对促进医院内护理跨科室合作,提升管理效率有积极作用。③护理网格化管理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考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这在评价护理工作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8]。实施网格化护理管理模式后[9],让护患沟通变得更加实时、高效,患者可以随时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流、沟通,护理上的问题高效解决,极大地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开展护理网格化管理,每季度确定质控主题,使各质控员在质控过程中“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变被动质控为主动发现,使各项质控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护理信息网格长与分管网格中的成员面对面交流,了解她们的更多真实想法、需求并听取各种建议,为临床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从而有助于优化各项护理流程,不断提升满意度[10]。
3.3 存在问题与持续改进建议
由于网格化管理是新型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前期对架构及职能不能完全熟练了解,大多数护理管理人员没有接受信息学能力的入门教育,也没有正式的机会在其实践环境中培养这些能力,因此,在协调工作及质控管理上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网格长的管理工作,以及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理管理人员对新信息的敏感度和分析复杂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护理信息学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及医疗环境,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及学习项目,增强护理人员对信息化护理快速发展的应对能力。建议每6个月轮换一次网格化管理区域人员,以免产生懈怠情绪。使各科室对网格长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强化考核,促使网格长提高业务能力。
3.4 预期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作用,提高护理办公效率,加强专科培训,增进科室间联系,跟踪反馈督促问题解决,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在未来的医院建设发展中,优化信息流程,推进网格化护理信息建设,构建相关信息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不仅可以逐步完善网格化护理管理的新模式,也可以使得医院护理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为患者营造更好的就医环境,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1]。
综上所述,为了使得医院护理管理更加科学,管理层次更分明,管理手段更加透明,网格化管理护理信息是一种必然的大趋势,不仅可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也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问题,更快解决问题。实施护理质控网格化管理可提升护理的服务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位网格管理小组成员对所分管的内容必须详细解读、融会贯通,才能在实际质控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问题。护理部信息管理组要对各级网络成员进行跟踪培训,不断提高其护理及管理能力;网格长应不定期督导、协同护士长按每季度质控考核结果实行分析评估、查找原因、计划改进,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