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水产智慧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07-29刘艳芳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养殖业水产养殖

刘艳芳,蔡 杰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1 引言

享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是我国水产养殖大省。湖北省的淡水养殖产量已连续 26 年位居全国首位,在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产品供应和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粗养、精养、智慧精养3种方式。从全省范围来看,全省水产正面临着从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逐步向工厂化、集约化、精准化的高密度养殖模式转变阶段。如何建设适应当前水产产业发展的智慧养殖管控系统,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水产产业各环节,已成为全省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的热点。

2 水产智慧养殖相关政策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工作,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2019年1月,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渔业示范。但是,渔业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资源日益衰竭、水域污染严重、效益持续下滑、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现代渔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高效生态精准智能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要大力发展水智慧产养殖,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种养结合稻田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2]。

同时,湖北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4〕13号)、《关于加强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鄂渔发〔2016〕26号)、《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鄂农发〔2019〕16号)等文件,指出在保持全省水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新型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推进集约化生产、生态化养殖,改善水产养殖业生态环境,保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省级层面良好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湖北水产业取得持续发展,省水产局恢复建制,基础建设等投入全国领先,产业规模化板块格局初现。全省小龙虾产量占全国60%以上,河蟹养殖面积超过300万亩,黄鳝产量占全国近1/2,水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3 湖北省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全省水产养殖从业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个人、个人合伙、家庭经营等为主的“散户”;二是具备较大养殖面积的水产养殖合作社或中小规模企业;三是资金雄厚的大公司,侧重于设施化、工厂化高效养殖,产加销一二三产业融合[3]。据调研,全省水产养殖主体大多数属于前两类,相比之下,第三类主体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更倾向于使用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使水产养殖趋于现代化。正是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传统养殖模式思想根深蒂固、智慧养殖模式技术创新不够以及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等多方面原因,智慧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4]。现阶段,全省水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我省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渔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湖北省水产智慧养殖模式应用现状

为摸清全省水产产业智慧养殖模式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装备方面应用现状及需求,根据水产地域分布和养殖不同模式,分别选取了省内10家较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并辐射其周边中小养殖场多家,针对当前水产养殖生产过程现有物联网技术与装备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开展了深入而细致的调研。

4.1 省内智慧养殖模式应用现状

据调研,水产养殖智能装备在大部分较大型企业的应用水平相对较高,少数资金雄厚的水产养殖企业,已采用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高,从投料、换水增氧、水质监测、养殖水域温湿度调控、环境控制等环节均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而中小规模养殖场仅使用一些简单的设备,主要工作如施肥、投喂、捕捞等仍由人工完成(表1)。

表1 水产养殖企业智能装备配备情况一览

4.2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研的10家企业当中,大部分企业使用了物联网装备,基本实现了水质监测和远程增氧的自动化控制,但智能投喂、水环境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等设备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企业物联网装备集成体系建设不成熟,应用设备平台自成体系,缺乏一体化的服务系统和平台支撑。调研企业当中,只有4家企业采用了自动化投喂装置,但是使用面积并不广泛,大多用在育苗繁育池或是示范池塘,大面积养殖池塘仍是人工投喂。采用气象监测设备的企业只有一家,即太湖港水产,该企业属于研究性企业,气象监测设备也是在示范基地应用,辐射周边中小养殖场。虽然大多数企业采用了水环境监测设备,但是传感器类型并不全面,采用较多的是溶解氧、水压、pH值等传感设备,只有一家企业配备手持终端水质分析仪。调研中,有3家企业实现了物联网应用装备的系统集成,实现生产设备的一站式管理,分别是康生源公司、JL农业、BR生物,其中康生源公司采用的是集装箱水产养殖模式,实现了每组集装箱设一个智能化控制设备管理系统。集装箱内部配备有水质测控、物理过滤、生化处理、恒温供氧等装置,并全部由智能系统自动控制[5]。

综上所述,当前全省水产养殖业信息化应用综合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养殖户传统养殖模式思想根深蒂固、智慧养殖模式创新不够、技术熟化程度不够以及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等多方面原因,智慧养殖模式应用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6]。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业工人素质、企业用工成本等也是影响水产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小部分资金充足、规模较大、信息化素养较高的水产企业在部分环节使用了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多数养殖户还是处于传统养殖模式向智慧养殖过渡阶段。而国外水产业发达国家,从投料、增氧、捕捞、病害防控、水环境监测和控制、水质处理等环节均已实现智能设备应用[7]。因此,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必将取代一线工人,对水产生产环境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必将实现高效节能的规模化生产,提升水产产业智能化水平,这也是全省水产产业发展必然趋势[8]。

5 水产智慧养殖发展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当前,应用互联网科技、智能技术促进传统行业升级换代已成趋势,养殖业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升生态效益和产品质量,实现水产的健康、绿色、环保、智慧养殖,才能抢占未来水产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9]。

(1)充分发挥政府项目的引导作用,促成水产养殖业大数据共建共享。构建区域规模水产养殖大数据平台,为科学养殖、健康养殖提供数据支撑。

(2)逐步发展高起点科学养殖,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水产智慧养殖中的应用。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者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共同为加快水产养殖转型升级阶段提供技术支持[10]。

(3)优化政府的水产智慧养殖扶持政策。转变政府发展水产智慧养殖的职能与角色,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对智慧养殖的资金奖励与物质补贴,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建立水产智慧养殖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

(4)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增添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引导龙头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猜你喜欢

养殖业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数字化智能背景下畜禽养殖业发展路径及赋能对策研究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