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1-07-29李运生

绿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比德园林艺术景观规划

李运生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造景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其造景的影响深远。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君子比德”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哲学观点;禅宗思想在哲学观念上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理念上。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比德”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把自然的山和水看作仁和智的象征,这是儒家哲学中比德思想的集中体现。“比德”思想,赋园林山水、鱼虫、草木以完善的人格,体现了士大夫对自身人格完善的不断追求。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开始将“比德山水”的儒家思想与园林山水进行比照[1]。“君子比德”思想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深谷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比德植物被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园林景观造景艺术特有的传统理义审美方式[2]。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可避免地受到佛学禅意的渗透。禅宗作为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我国源远流长[4]。其“天人合一”的禅学意境对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中国园林艺术一直崇尚“天人合一”的意境[5]。在佛教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中国文人士大夫将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审美观与禅学结合起来,禅意自然而然地进入园林。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文人营造的禅境园林为后世称道,明清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更是达到禅意的高峰。禅学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创作,园主通过造园活动,力求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摆脱世俗烦恼,达到“空”“悟”的境界。

2 传统园林艺术的空间营造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文学、艺术、绘画、诗词等诸多元素,积淀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与美学特质,形成了移步换景、触景生情、虚实相间、诗情画意的空间营造特色。

2.1 移步换景

园林艺术中为了避免赏景时的枯燥与乏味,避免进园后一览无余,处理手法上往往是随着人观察位置的变换,不断展现新景物,创造“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视觉效果[6]。比如颐和园,进入东宫门,见到的无外乎就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过了仁寿殿和后面的假山丛林,才感觉到有一点园林的感觉,再往后穿过山间的曲径走出来,视野才豁然开朗,过了桥到知春亭,就可以看到全园的风景了,湖山楼阁,尽在眼前。既调动了观赏者的兴趣,又营造了步移景异的效果。

2.2 触景生情

对于传统园林艺术空间的认知,人们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对空间的体验感和评价总会带有个人感情倾向。人们在欣赏景物的时候总是容易形成自身情感投入,把个人的喜好与情感融入其中。在传统园林艺术中,常常用空间的分割、景物的对障以及借景等处理手段,引导游人进入其中,使人触景生情。如树木花草修剪的非常整齐、把景观布置的对称严谨,有强烈的图形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园林的模式;反之,树木花草随意布置,求其神而不在意其形,水体形态自然曲折,驳岸不加修饰、高低有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方园林。

2.3 虚实相间

传统园林艺术空间通过对景物的所处的位置、高低大小以及形态的塑造,创造一个虚实相间的空间环境。虚空间采用以无形胜有形的表达方式,使人产生对空间的想象与感受,而实景主要表现在景物的形象、色彩与触感上。粉墙树影生动地体现了园林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的景观现象,传统园林艺术中常用山水互相配合布置在一起,也构成了一种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

2.4 诗情画意

传统园林艺术不仅追求优美舒适,更讲究诗情画意。常以匾额、对联、景名等来体现。颐和园中的“知春亭”借苏东坡“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抒情[7];沧浪亭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赋予山水以感情;拙政园园名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使园林景观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3 传统园林艺术影响下的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无论是发端于秦的“一池三山”营造,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以及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建造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私家园林,均是人们对理想宜居家园的孜孜追求。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不论从空间营造还是意境营造上,都会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8]。

3.1 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地域、具体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做出规划和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着重体现在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与人文景观的延续和发掘等方面。只有自然景观(表1)和人文景观(表2)两者兼顾才能构成现代乡村景观建设的主体[9]。

表1 自然景观

表2 人文景观

3.2 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3.2.1 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借鉴传统园林艺术设计的手法,既是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一种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常用的手法有:轴线法,即在设计时考虑明显的轴线关系,用轴线控制全局,景物的安排一般左右对称。山水法,利用山水要素来构成全园的骨架,一般在地势高的地方修建高台、亭子,在地势低的地方设置水体景观,即便是原来的地形平坦,也会人工挖湖堆山。在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藕园等咫尺园林之中,布局多半以水景为主,同时叠石堆山丰富景观。综合法,是介于轴线对称和自然山水法之间,如上海广中公园就是利用此法而建。

3.2.2 形式美法则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合

形式美法则在传统园林艺术中应用普遍,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景观效果,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亦可借鉴使用。首先,各种造景要素与景观设施比例正确、尺度适宜。乡村景观空间提供了人们休憩、游乐、观赏的现实空间,其尺度要符合居民的需要,既方便又令人感到舒适。如坐凳的高度为40 cm;乡村景观中设计的门洞的直径为2 m;台阶踏步的高度为15 cm,其长为30 cm则比价合宜。其次,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使景物的安排既均衡又稳定。自然界中平衡的物体给人稳定感,不平衡的物体使人产生不安的情绪。当人们走平原上,会十分轻松;而走在悬崖边就会提心吊胆,因为随时有可能失去平衡,坠入深渊。乡村景物要求赏心悦目,使人心旷神怡,因此构图力求达到均衡稳定,这样才能使人有安全感、使景物产生美感。最后,要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调和。有对照才有比较,对比的效果是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乡村景观中经常用山的厚重与水的灵动形成对比。调和是为了寻求共性,是共性多于差异性。例如在修建乡村方形广场时,在其中设计一处矩形的水池,在水池周围布置条形的花坛则比较调和。

3.2.3 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景物营造

3.2.3.1 经营主景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要造景。景无论大小均有主景与配景。主景往往体现功能与主题,配景起到衬托作用,可以使主景更加突出,醒目。在营造主景时往往可以用中轴对称、景物升高、居中法和渐变法等方法去凸显。

3.2.3.2 对景顾盼,借景有方

对景即两景或多景中间没有障碍,可以互相看见。苏州怡园的藕香榭向北望,隔池是假山林丛,山上有一个亭,即“小沧浪”点缀其间,美不胜收,反观,人在亭中观赏藕香榭,一仰一俯,妙不可言。《园冶》写到“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翠,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苏州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不仅能观赏荷花,而且借助荷花的香气,借助荷花的品质,使景物意义深远,使景观空间超越时空[10]。

3.2.3.3 推敲“六景”,精益求精

“六景”即分景、夹景、框景、漏景、添景和点景。乡村景观的营造与传统园林艺术一样宜含蓄,因此采用分景的手法分割空间,使乡村景观空间层次分明,景物多变,营造一种“山穷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人惊奇不断;夹景增加景深,带有一定的控制性,宜营造布置在乡村入口处,用地形、植物、建筑、山石等形成狭长的带状景观空间;框景与漏景相似,框景景色全现,而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两者繁简程度不同。利用乡村自然的树木、院落等均能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点景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对乡村的名称、特色均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传统园林艺术中运用点景的例子较多,如沧浪亭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意境命名。

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主景、对景与借景,而且还要考虑分景、夹景、框景、漏景、添景与点景手法在其中的综合运用,只有这样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才更有内涵,更具有吸引力。

4 结论与展望

东西方社会虽然地域、文化、哲学思想有很大差异,但对美的环境追求却是相似的。在人类早期潜意识中,家园应该以天然、优美而著称。旧约圣经第一卷《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有着独特的生态意象和美学价值,是人间乐园,同时也是亚当和夏娃共同守护的家园。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的世外桃源景观,这里是一个在桃花林深处的田园乡村。无论是“伊甸园”或是“桃花源”,自古以来都是人与神共同追求的理想生存空间,这种空间是至美的、安逸的,这也正是园林艺术所追求的。

乡村是记忆深处的家园,乡村是乡愁最好的归宿,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振兴、美丽中国背景下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不能完全按照现代化的思路去设计,相反应该继承传统、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手法,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11]。既要融入现代元素,又要保护和尊重传统优秀文化与自然亲和的乡村视觉肌理,营造乡村景观特色;要注意保留乡村原始风貌,注意保护传统的民居,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从而形成城乡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宜居、优美、文明的现代乡村景观。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既体现传统园园林艺术的魅力,又符合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是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称为一种潮流。

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提出,现代乡村建设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居住空间营造工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的手段。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艺术提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品质、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成为首选。因此,将传统园林艺术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使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探索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对继承与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园林文化、寻找传统园林艺术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契合点、探讨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猜你喜欢

比德园林艺术景观规划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城市景观规划中地域性文化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季后赛高光时刻乔尔·恩比德没有遗憾
甜蜜过程
过程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园林艺术中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慈善
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