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1-07-29李国庆张兆敏

科技视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李国庆 张兆敏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方案中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提出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019年6 月,教育部印发《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 号)。针对国家提出关于职业教育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规划和要求,高职院校应用韩语教师团队现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师团队不够合理

通过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专任教师现状调研, 现有专任教师团队缺少梯队性结构规划。专任教师均为朝鲜语、 亚非文化等外语专业毕业,缺少来自企业、行业和岗位相关专业教师,使得团队缺少“外语+专业”专业性结构规划。 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较高, 但在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方面没有优势,使得团队缺少综合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1.2 团队社会服务不够深入系统

专业教师团队社会服务主要面向省内大型展会、博览会等会议翻译、展会现场外语沟通等,鉴于省内以东北亚区域为主题的会议、展会、活动数量有限,高端政府类活动对于教师志愿者需求量较少, 因此,团队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数量占团队总人数约1/4, 社会服务年时长约20 h。 团队社会领域狭窄,社会服务深度不足,广度不够。

1.3 团队科研能力不足,存在重教研、轻科研现象

高职院校教师团队需要具备教学与科研能力,2个方面缺一不可。 但传统的团队发展模式,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提升,而忽略了科研能力的培养,缺少对于教师技术科研发展规划。

2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和应用韩语专业特点,构建专兼结合、中外结合的三元组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结构化教学团队,开展模块化教学,建立外语教师职业成长体系。 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 加强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完善专业教师培养和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实施重点培养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的培养策略,确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韩籍教师分类培养的明确目标,通过国内教学相关培训、韩国研修、企业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科研水平。

3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途径

3.1 构建结构化三元组合教学创新团队

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专兼结合、中外结合的三元组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建立外语教师职业成长体系,拓宽教师国际视野。

团队化教学团队并非简单并列组合,要改变“1+1+1=3”相对独立的现状,要形成3 部分教师在各自领域不断深化的同时,与其他部分专业领域进行拓展的模式。因此,创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需要注意以下2点。第一,专业团队的纵深探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专任教师、外籍教师、企业教3 部分组成,各类教师有其优势合特长, 教师需在其擅长领域中不断深挖、探索合提升。 专任教师重点探索专业课程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精于专业教学,专于职业教育。 外籍教师重点在于外语学习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中外文化融通,精于语言教学,专于多元文化沟通。 企业教师重点在于职业能力与技能培养,以及对于行业发展的了解,精于职业能力和技能,专于职业素质。 第二,团队结构间勾连融合。 各部分教师虽然各有所擅长,但作为团队整体,必须相互结合融通。 推进专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机制,实现国家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3年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锻炼, 在擅长外语教学同时,了解行业发展,熟悉岗位需求,理解职业素养。 中外教师的交流,一方面,提高专任教师外语教学能力和中外文化理解,另一方面,提升外籍教师对于中国学生学情特点的了解,熟悉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结构、发展目标等。 企业教师的不足在于对于教学法、职业教育缺少了解,需通过教研活动、主题培训等方式加强提升。

3.2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

国内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教师团队 “双师型”教师逐年提高,有的院校甚至达到80%以上,但双师素质仍显不足。 高职应用韩语专任人才培养注重“外语+专业”的双层能力培养,因此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需求较高。 现阶段,专任教师对旅游、商务等相关岗位认知不足,职业技能没有足够体现。 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是教学创新团队构建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双师素质是多维的、立体的,主要表现在观念素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 教学团队需要通过教学研讨、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提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同时在高职教育理论、教师的行业气质和职业特质上加以提升。

3.3 优化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管理模式

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教育中教师集群,需要充分发挥集群效率, 才能推进团队的有效管理。集体效率是由当地企业专业分工细化、知识技术外溢引发的外部经济和企业联合行动衍生的竞争优势[2]。首先,建立团队协作共同体,构建由高校、企业、协会组成的“三元主体”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 积极探索高校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校企文化交流、校协实践平台、专业技术培训平台共建等,协同合作新机制;寻找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挖掘创新元素和资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多主体协作共同体。 其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充分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本着共建、共享、共用原则,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高质量社会服务。 最后,建立项目负责制,项目作为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等综合能力呈现的平台,通过项目负责制考量团队教师能力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教学团队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滚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的管理办法。 各分项目负责人依据建设方案执行年度的建设计划,对建设分项目实行全过程进行管理。

4 结语

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需要牢记树立新发展理念,更高质量、更充分地满足就业需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增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广义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从而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