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7-29洪霞李昆彭静杨岚
洪 霞 李 昆 彭 静 杨 岚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呼唤“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也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写入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对行业职业有要求,企业对员工素质有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有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要求……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职业素养教育走进校园,笔者结合武汉电力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形成基于“职业素养教育”“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1 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 号) 强调:“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把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高职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对大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更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纵观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不难发现,在宏观策略层面存在着职业素养教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成体系的问题,在实施指导层面存在着校企素质教育资源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资源单薄的问题,在跟踪效果层面存在着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被动接受,教育成效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毕业生就业易、发展难、就业力不高的问题。 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2 “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简单说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时代烙印的,培养目标不同,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环境不同,培养模式自然各异。
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通过加强和贯穿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通过三阶段措施递进,实现三阶段效果递进(见图 1)。
第一阶段,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将职业素养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认识职业素养,认识自身与职场的距离,了解职业素养培养对职场发展的影响,寻找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和发力点,唤醒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第二阶段,推进职业素养“三进”工程,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同行,通过将职业素养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职业素养的要求写进各门课程标准,将职业素养的实践搬进每一个专业课堂, 充分发挥好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职业素养实践进入到每个课堂、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教师是实施主导,将知识、能力、素养融为一体的“营养餐”带给学生,考核围绕第一课堂的全方位,从上课守时、尊重教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到课后独立作业、按时保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虚心向同学请教,让每一门课、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都有据可依,让每一个课堂都成为职业素养教育落地的有力保障;第三阶段,搭建“五维一体”(课内、课外、网上、企业、社会)职业素养育人平台,推行职业素养“全生活修炼”,通过教育活动,学院领导、职能部门、教学部系、辅导员教师、企业专家等全员参与,充分挖掘从早操到就寝、从教室到饭堂、从校园到实践企业的全过程职业素养元素,把涵盖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实践、校园自我服务和教育等活动全方位链接,都设计成为学生实践职业素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
3 特点及成效
一是关注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强调职业素养培育过程的体系化。 模式探索立足于解决时代之问、企业所盼、学校之责、个体所需,以创新在线开放职业素养课程为“基点”;贯穿职业素养“三进”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主线”;延展到课外、实践、生活各个“位面”,形成了科学系统、立体化培养体系。 职业素养培育真正做到了囊括学生课堂学习第一课堂、实践锻炼第二课堂、全生活修炼第三课堂全过程,积极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真正的落地开花。
二是体现“三全”精神实质,强调培育资源融合化。 模式实践开创了职业素养教育资源的融合方式,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校际“多融合”育人优势,将学院校园文化与电力企业文化相融合,将职业素养的项目式教学和体验式辅导、活动实践等相融合;将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将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师资力量相融合;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相融合。 各种元素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精神实质。
三是提供“互通开放”平台,强调培育路径生活化。 倡导“全生活修炼”,让培育目标服务生活,精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将职业素养价值引领与学生现实需要相融合;让培育过程融入生活,帮助学生通过感悟、自省、自励,从而自觉按照更高的标准来塑造自己;让培育内容贴近生活,把在校日常生活视为素养习得的关键步骤,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
经过多年的实践, 该模式先后在该学院内2015至2020 级各教学专业成功试点和应用, 职业素养教育实现了从第一课堂向第二、三课堂的延伸,实现了在校生全覆盖、教学过程全覆盖、育人环节全覆盖,学生从被动灌输、参与转向自觉修炼、成长,毕业生就业力显著提升,企业对人才的认可度明显增强。
4 思考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 如果说技能是帮助他们踏入职场门槛的基石的话, 那职业素养则是助力他们站稳职场、 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职业素养意识的唤醒,也许一门课就可以做到;但职业素养的提升,却是一个从第一课堂向第二、第三课堂延伸的过程,是一个从课程学习、素养训练到“全生活修炼”的漫长过程。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在校生接受的职业素养教育效果也许不是立竿见影, 但只要肯坚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心有所向,终将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