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业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07-29徐超平施式亮

科技视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新业态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李 贺 徐超平 施式亮 鲁 义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新业态”下产业结构与运作模式会出现跨界、跨系统集成的趋势, 各种看似不相关的产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纵横向的交流与协同,从而形成融合性的新型产业价值网络[1]。 对于安全专业领域而言,“新业态”的涌现,加剧了安全专业人才供给结构矛盾[2]。 行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愈发提高,而目前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却无法完全满足行业的需求。 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满足国家现代化产业安全发展需求的安全专业人才乃是大势所趋[3]。 因此,从“新业态”维度出发,对“新工科”建设中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安全工程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涵盖工程应用领域和技术领域[4]。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安全领域的重视、社会对于安全问题与日俱增的关注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导致行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然而,现阶段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着制约学科建设发展的问题。

(1)专业建设体系存在弱点,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由于各大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时间较晚、发展相对缓慢[5],长期以来,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定位均过于模糊且宽泛,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此外,专业课程体系的不统一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导致当前培养模式下的安全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学科行业分割现象明显,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较少。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矿山、岩土、建筑、消防、化工、能源、冶金、交通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复杂、涵盖面广泛,各行各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6]。 然而,现阶段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仍以行业知识为主,知识覆盖面较窄,极少考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

(3)学科专业属性相对偏“软”,面向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安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置了较为全面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受限于实际课时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面对专业基础课程时易顾此失彼,即过于追求专业知识体系的广度而忽略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深度,继而造成大量安全专业学生反馈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广而不精”,无法应用于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

2 面向“新业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在对接“新业态”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拓展专业内涵、打破学科限制, 促进安全专业向以实现安全工程相关、相近专业资源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

2.1 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内涵,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内涵,构建遵循工程逻辑、交叉融合和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安全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打下坚实科学理论基础,树立实践创新意识,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成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安全领域科研技术人才,最大程度扩宽安全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

2.2 打破学科限制,促进安全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与战略创新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安全领域的成熟运用,标志着安全专业的发展方向逐步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迈进。 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控制角度出发,本质安全、高产高效及绿色环保无疑是安全相关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而采用人工智能生产技术进行安全监测预警、事故应急管理、危险源排查管控, 从而减少施工作业及操作值守人员,甚至达到“智能作业”状态,是安全学科实现战略创新的新方向。

3 面向“新业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

根据面向“新业态”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改革思路,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突破学科定势,搭建协同创新的跨学科平台,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基础,以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实践为旗帜,以应用为抓手,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 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3.1 健全调研机制,强化服务需求,顶层设计培养方案

健全校友跟踪反馈、各行业协会评价机制,强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求,顶层设计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标准,重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聚力教学及实践条件保障,建立符合安全专业教学需求的实践创新基地;聚力教学资源持续改进,充分吸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案例,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自主开发与资源引进,建立辅助教学与自主学习中心。

3.2 优化组织模式,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组织体系

由安全工程系所在的学院牵头,成立校级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充分发挥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特点,优化组织模式,建立以首席科研学者为核心,教师与学生相协同的实践创新团队为基础,重点科研项目为纽带的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 依托现有科研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以重大安全科学问题为导向,围绕资源开采安全、职业安全健康、智能化监测监控与应急管理等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产出一批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

3.3 面向“新业态”,利用新技术主动布局专业新方向、新领域

面向安全专业相关的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消防工程、建筑、交通、化工、机械、信息等相关的业态领域, 根据安全工程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进行安全专业集群的整合与建设,积极主动对接各相关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构建全新的交叉融合的安全学科专业体系。

3.4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励教师在承担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实践创新和学术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过程,聘请企业人员给学生讲座并全程参与实践环节。 推进政教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安全学科专业优势,努力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与教师科研水平;深化科教协同育人,实施专家教授讲座,开放科研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及研究成果。

4 结语

(1)通过优化“新工科”背景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构建交叉融合、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以实现安全工程相关、相近专业资源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 建立以安全学科为中心的跨学科交融、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形成“首席科研学者+实践创新团队+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

(2)面向“新业态”,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人工智能生产技术进行安全监测预警、事故应急管理、危险源排查管控, 从而减少施工作业及操作值守人员,以实现安全学科本质安全、绿色高效的战略创新。

猜你喜欢

新业态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常态下港口加快转型升级刍议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