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野象归来
2021-07-28施晶晶
施晶晶
王斌相信,“一路向北”的“短鼻家族”终有一天会回到西双版纳,尽管这群大象仍在流浪。
7月7日,北移象群中的一头落单公象在玉溪市被麻醉后捕捉,并于当天送抵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子保护区,经评估检验,体征正常后放归。
4月16日,象群“短鼻家族”首次靠近玉溪市,这是亚洲象第一次出现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以外的地区,并在6月进入省会昆明,它们的“北漂”壮举聚集了网友的目光。
王斌,勐养管护所副所长,熟悉北漂象群生活习性的他,5月受邀赴玉溪协助野象监测工作。为阻拦象群进城,王斌和同事每天把近两吨的食物投放在大象行进方向的路上,里头有大象常吃的青玉米、菠萝和香蕉,只是野象们不怎么领情,很少主动去吃。一旦“美食诱惑”奏效,王斌倍受鼓舞。
今年是王斌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他第一次接触野生亚洲象,是在2005年一次日常巡护任务中。他听到密林里传来一阵野象的吼声,那声音饱含愤怒和悲伤,又像地震引发的崩塌声一样骇人。“我们本能地往外跑,心脏砰砰砰地狂跳。”王斌形容。
一周后王斌和同事们回到事发地,却发现了已经腐烂的小象遗骸,才知道那声音是一只刚刚难产,失去了孩子的母象发出的悲鸣。
那时候他体会到,亚洲象和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重亲情,会为失去至亲而悲伤。大象带着小象在林子里觅食和玩耍,小象吃饱了在河水里洗澡,相互打闹嬉戏,和人类孩童一样可爱……捕捉到这些画面,王斌就像看到尽享天伦乐的人类家庭。这一次跟着北上象群,看到小野象躺在妈妈怀里午休时,那份温馨又一次融化了他。
大象有灵,通人性,甚至懂得感恩。王斌和同事曾发现一头受困蓄水坑的野象,工作人员随后派来挖土车,把水坑边缘挖平,野象脱困。得救的野象没有马上跑开,而是回头顶了顶挖土车的大铁铲,似乎在表达谢意。对野象出走北上,以及亚洲象日渐频繁走出密林,闯入人类村落,王斌推测,可能与西双版纳雨林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
近年来当地加大了森林保护力度,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88%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原先的高大乔木、灌丛、草地的多样生态逐渐单一,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大象也需要食物存活,而林下亚洲象易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食物匮乏,它們被迫走出密林,到村子里寻找可替代的食物,这也带来更频繁的人象冲突。
王斌对亚洲象的感情很复杂。几年前,他的一位同事遭遇大象最终丧命。
一边是人,一边是象,两个物种共存于西双版纳这片热土,又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拉锯纠缠,困境让人煎熬。“人类需要生存,大象也需要生存。”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