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建设,强化劳动育人
2021-07-28陈锐李颖
陈锐?李颖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田园劳动教育为办学特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重点工作和学生培养体系,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净化心灵、培育精神、塑造品格、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标。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围绕田园劳动教育开展各项活动,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田园劳动教育模式,形成了“基础+特色+渗透+活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劳动品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制定劳动清单,建立基础
劳动课程
(一)制定学校劳动清单
首先,合理设置基础劳动课程。学校在《成都市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清单(试行)》的指导下,结合校情、劳动场所、活动课程等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年级分学期制定了学校劳动清单,包含自理劳动、岗位体验、美化制作、环保体验4个板块,共有整理文具盒、擦黑板、午餐管理员、插花体验等共37个校内劳动实践课程。
其次,科学安排劳动实践活动。各班根据学校劳动清单内容,通过班会课、劳动实践课等开展校内基础劳动,每周至少保证2—3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系统推进劳动教育。
最后,及时开展基础劳动课程评价。学校根据基础劳动清单内容,运用学习记录表、手账记录、劳动护照等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收获、感悟、成果等进行劳动课程评价。
学校通过制定劳动清单,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基础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习必备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制定家庭劳动清单
首先,合理设置家庭劳动课程。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包括整理系列、日常技能、理财系列、工具使用4个板块,其中涵盖整理床铺、剪指甲、洗袜子、学会用电饭煲等共37个家庭劳动课程,通过螺旋上升式的课程设置,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家务,培育良好家风。
其次,引导家长科学使用清单。教师根据家庭劳动清单内容,采用劳动任务单、布置劳动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家长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家长的带领或指导下开展适度的家庭劳动,培养学生作为家庭成员的职责意识。
最后,鼓励家长做好劳动评价。学校在劳动任务单和劳动家庭作业中设置家长评价栏,引导家长每天对孩子的劳动实践能力、主动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等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坚持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庭劳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家风。
(三)制定服务性劳动清单
學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了服务性劳动清单,包括职业岗位体验、大型活动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等共20个服务性劳动课程。
首先,开展班级服务劳动。学校指导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服务劳动清单或方案,并依据劳动清单开展“一米卫生行动”“人人都是值日生”“人人争当小干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劳动意识,落实班级服务劳动。
其次,开展校园服务劳动。学校通过开设职业岗位体验课程,设置校园志愿服务岗位,组织班队会、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主动服务意识。
最后,开展校外服务劳动。学校与街办、社区、友邻单位联动,进行资源共享,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义卖、校区清扫、社区公益宣传、垃圾分类进社区等活动,培养学生践行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二、基于田园劳动,开发特色劳动课程
(一)以专家指导为基础,完善校本特色课程设计
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课程专家,指导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工作,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校本特色课程三个版本的设计。同时,经过学校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一年的努力,校本特色课程设计不断优化、升级、重建,越来越体现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发展。另外,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班课题、四川省劳动教育课题、金牛区重点课题等深入推进,通过科研引领学校课程发展,让课程设计更合理、更科学。
(二)以课程设置为支点,促进校本特色课程建立
首先,学校以茶艺课程为切入点,以善于茶艺制作及展示的劳动教育教师为主力,以兼职劳动教育教师为辅助,撰写编辑了《熊猫走世界—茶艺制作》校本教材,以图文并茂、流程清晰的形式开启了校本特色课程的建设。其次,学校以节气读本课程为落脚点,基于自然节律变化,开发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读本,通过读本的编写和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即教育。最后,学校以美食制作课程为突破点,邀请省、市、区劳动教研员、课程专家到校指导劳动教育美食制作校本课程开发,该课程涵盖国际美食、传统节日美食、民族美食、城市美食四大类共40个课程,推动了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形成。
(三)以田园劳动为特色,优化校本特色课程开发
学校重视田园劳动的种植环节,依托劳动教育联盟(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力量,开发了种子课程和种植课程,成立了微型种子博物馆,将种子课程与种植课程贯通起来,完善田园劳动的第一关键环节。学校重视田园劳动的收获环节,借助劳动教育指导师的力量,开发了采摘制作课程,目前已开发20节课,并且都可通过学校的蔬菜采摘和水果采摘完成。学校重视田园劳动的价值转换环节。美食制作是田园劳动的价值转换课程之一,除此之外还结合分享、包装、销售等转换路径开发相应的课程,以此丰富田园劳动特色系列课程,打造学校的田园劳动教育特色。
三、实现学科渗透,建立融合劳动课程
(一)整合学科资源
学校系统制定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导则,指导学科教师通过语文、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课程渗透劳动知识,让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劳动教育渗透有指导、有目标、有办法。同时,学校搭建学科渗透展示平台,组织赛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活动,鼓励学科教师做好劳动教育知识的渗透工作。此外,学科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园,走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学科课堂中歌颂劳动品质、体验劳动快乐、绘出劳动风采、唱出劳动精神等,真正实现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目标。
(二)整合家长资源
学校通过招募家长志愿者、征集家长资源等方式,聘请有特长的家长作为劳动教育指导师,到校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邀请擅长面点制作的家长到校教學生制作面点,邀请擅长木工的家长到校教学生学习木工,邀请擅长种植的家长到校教学生学习种植技巧等,将家长资源引进校园。除聘请有专业技能的家长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外,学校还积极邀请更多的家长进校园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家长陪孩子一起参加集体劳动,组织“家长护卫队”等,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此外,学校通过家长推荐申报,共同规划社会实践基地,分类制定出劳动实践活动方案,并邀请家长担任实践活动辅导员,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将家长资源引入劳动实践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三)整合社会资源
学校与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形成劳动教育联盟,将专业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学校,签订劳动教育联盟指导协议,开展“农业博士进校园”活动,为学校田园劳动教育提供专业的知识保障和技术支持。学校引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师资及课程,每周定期为学生开设STEM课程,拓展学生劳动教育的视野。学校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的师资及专业技术保障,利用寒暑假开展“我是校园改造家”活动,有效推动校内和校外劳动的衔接。学校也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延伸到社区,开展志愿帮扶、教育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等活动,与社区互建共赢,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劳动实践场域。
四、创新活动形式,开启隐性劳动课程
(一)以劳动教育活动月为载体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劳动教育活动月活动,在劳动教育活动月期间,通过开展劳动知识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劳动实践活动体系,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让劳动成为学校时尚。
(二)以劳动主题活动为载体
学校因地制宜建立的兴雨田园、兴雨小厨房、果园、木工坊、STEM教室等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劳动实践场所。学校通过春耕节、采摘节、DI创意展等,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种植、采摘、劳动实践、美食制作、创意手工等系列实践活动,积极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品质,发挥主题活动作为劳动隐性课程的重要价值。
(三)以劳动文化建设为载体
学校不仅积极组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同时还不断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劳动公约、劳动常规手册、劳动任务单等,并成立劳动兴趣小组、劳动小分队,营造浓浓的校园劳动氛围。此外,学校还通过建设劳动文化墙,开展“劳模大讲堂”“工匠进校园”“评选全兴劳模”“向劳模学习”等活动,普及劳动知识及劳动者事迹,让学生感受并领悟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精神。
总之,成都市全兴小学将进一步依托以田园特色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以劳动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探索构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五育”并举德育工作体系,实现育人价值。
【陈锐,四川省成都市全兴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一级教师;李颖,四川省成都市全兴小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靳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