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杉木造林技术要点及发展建议
2021-07-28蒙稳
蒙稳
摘 要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树种,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在杉木造林中,不少林场都没有重视对造林技术的合理应用,存在着技术实施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造林效果。基于此,从杉木的生长习性出发,就良种杉木造林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杉木造林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65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林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良种杉木造林技术越发成熟。良种杉木的种植对于自然环境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林场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造林技术要点,关注杉木的生长习性,对可能影响杉木生长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障良种杉木造林的效果。
1 杉木的生长习性
杉木也称沙木、沙树、香杉等,属于杉科杉木属乔木,高度可以达到30 m,胸径最大可以达到3 m(见图1)。杉木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怕湿热干旱,怕风,能够适应年均温在15~23 ℃,年平均降水量800~2 000 mm,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17 ℃的气候条件。杉木的耐寒性超过自身的耐旱性,在生长过程中受水湿条件的影响较大,受温度条件的影响较小。杉木对于土壤的要求较一般树种高,喜欢深厚、肥沃、湿润且具备良好排水条件的酸性土壤。杉木属于浅根性乔木,本身并没有明显的主根,但侧根和须根十分发达,具备很强的再生能力[1]。
2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要点
2.1 良种选育
1)选种。在进行杉木选种的过程中,应对杉木的生长能力、抗性、环境适应能力及成熟特性等进行全面分析,优先选择遗传性状单一的品种。选种工作主要是从遗传的角度,针对种苗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种子质量优良。2)育种。选种结束后,需要进行育种工作,对于杉木造林而言,比较常用的育种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无性系苗造林和实生苗造林。若是在林场种子区进行育苗,多选择实生苗造林,若是在实验室内育苗,通常会采用无性系苗造林。在对种子进行收集时,应该控制好时间,在保障种子活性的同时,注重其质量。对于林场,可以选择生长年限超过15年的优质树木进行种子采收,而在种子采收完成后,需要将其放在阳光下曝晒,确保种子能够自然脱落。在选育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建立完善的良种选育信息平台,提高选育效率[2]。
2.2 做好育苗工作
良种杉木育苗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灌溉条件优越的区域。一般在林场中都会设置有专门的育苗区域,需要结合林场所处的区域,选择播种育苗时间,通常以3—4月为最佳,在晴朗的天气播种,在播种后还可以于苗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以起到保温保湿的效果。
2.3 重视选地整地
良种杉木造林环节,林场工作人员必须切实做好造林地的选地和整地工作。在选地过程中,必须明确2个核心要求:1)需要关注造林地的土壤环境,确保其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这样才更利于杉木的快速生长,提升造林效率;2)应该关注周边的气候条件和地势条件,选择最适合造林的地段,山地气候湿润,土壤环境好,坡度的存在保证了排水效果,因此是最适合杉木造林的区域。确定好造林地后,还需要做好科学整地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预防水土流失的同时,为杉木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在进行整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地表的杂草除去,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同时需要对照造林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整地方式,常见的整体方式有全垦整地、穴垦整地、带状整地等,在一些坡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带状整地的方式。另外,应该对整地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整地深度需要控制在20~30 cm,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00 cm和25 cm。
2.4 强化后期管理
2.4.1 移栽
整地完成后,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来进行苗木移栽,一般采用的都是穴植法,栽植规格为2 m×1.5 m,栽植密度控制在160~220株/667 m2。如果是春季栽植,可以在1—2月新芽尚未萌动时进行,杉木幼苗在栽植后生根快,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栽植之前,需要做好磷肥浆根,用10 kg磷肥加上50 kg泥土,加入粪水发酵腐熟,每250株苗木约用1 kg腐熟后的磷肥浆根。工作人员需要依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移栽,控制好苗木栽植的深度,确保其保持直立,并填土压实,避免出现倒伏问题。移栽完成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以耕代抚的方式,在林间种植木薯、豆类作物,做好除草施肥,改善林地内的土壤环境[3]。
2.4.2 抚育
在对杉木进行抚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定期对杉木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将发育不良的苗木剔除,及时补植。2)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造林前2年,每年松土除草2~3次,可以分别在3—4月、5—6月和8—9月进行,之后每年松土除草2次,可以在4—6月和7—9月进行。除草必须在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以免种子进入土壤影响除草效果。中耕深度应该控制在10~20 cm,移栽后的第1年因为杉木根系尚不稳定,应该适当降低中耕深度,然后逐年加深,树冠范围内中耕深度较浅,范围外可以适当加深。如果造林地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应该以3~4年为间隔,选择秋冬时节进行深翻抚育,翻耕深度为30~40 cm。3)重视除蘖防萌工作。杉木根际位置存在有大量的潜伏芽,如果栽植深度过浅导致根系裸露,则可能萌发出大量的萌蘖条,出现一树多干的情况,工作人员应依照“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则,进行除萌抹芽,配合厚土培蔸的方式,改善树蔸附近的水肥条件,保证苗木快速生长。4)应该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做好合理灌溉,滿足杉木生长对于水分的要求,但是也需要对灌溉量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避免林地积水问题。5)应该适度施肥,可以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杂肥或者复合肥,按照每株200~300 g
的用量进行施加,将施肥的距离控制在树干10 cm以外。如果造林地为平地,可以采用环状施肥的方式,如果造林地为坡地,则需要在树干上方打沟,施肥后以土覆盖。6)应该做好间伐工作,对于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密度大的林地,应该合理选择间伐时间,一般来讲,第1次间伐可以在造林后的6~10年进行,第2次间伐则在第1次间伐后的3~5年内进行。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培育材种的大小确定保留数量,如果立地条件好,培育的是大径材,每667 m2应该保留80~100株;如果立地条件中等,培育的是中径材,每667 m2应该保留100~120株;如果立地条件较差,培育的是小径材,每667 m2应该保留120~160株。在进行间伐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基本原则,提前确定好需要砍伐的树木,同时对杂草、灌木进行清理[4]。
2.4.3 病虫害防治
从保障良种杉木造林效率的角度,林场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对常见杉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杉木猝倒病。杉木猝倒病常见于苗期,多发于4—5月雨季时,严重时会导致杉木幼苗大面积死亡。在对杉木猝倒病进行防治时,可以在幼苗移栽7~10 d,利用0.1%敌克松溶液或者0.5%~1%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施,之后以10 d为间隔连续喷施多次。为了避免降水引发的药液流失问题,可以依照8∶2的比例,将草木灰和生石灰粉拌和后,撒在条播沟或者床面上,每667 m2用量为100~150 kg。
2)杉木炭疽病。炭疽病会导致杉木幼苗枝叶枯萎,严重时会出现大部分嫩梢枯死的情况。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强调适地适树,平地、低洼地或者土壤严重板结的区域不适宜种植杉木。丘陵红土地区在杉木造林中,应该做好开沟培土、除萌打蘖和深翻抚育等工作,预防杉木炭疽病。
3)双条杉天牛。双条杉天牛会导致杉木树叶枯黄,长势衰退,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枯死。可以在幼虫孵化期,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200倍液进行喷施,或者将敌敌畏300倍液注入到虫孔中,以黄泥封闭,将进入到木质部的害虫毒杀。
3 良种杉木造林发展建议
1)应该重视资源整合。林场应该制定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针对杉木造林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为杉木造林营造出良好的培育基础。同时,应该关注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杉木造林信息交流平台,确保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平台交流杉木良种造林的技术和经验。2)关注技术推广。良种杉木造林过程中,无论是良种培育还是后期抚育管理,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因此,在良种杉木造林中,林场应该加强与地方林业部门的联系,获取相应的支持,也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渠道和途径,推广良种杉木造林技术,确保技术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实践中[5]。
4 结语
在杉木良种造林中,林场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杉木品种,切实做好选地整地、移栽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配合相应的资源整合与技术推广措施,促进杉木种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提高,实现杉木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宏云.杉木采伐迹地良种杉木连栽技术与管理[J].绿色科技,2019(11):253-254.
[2] 马仲康.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探微[J].农家参谋,2019(07):129.
[3] 莫君.杉木良种造林推广技术及其增产效益研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07):76-77.
[4] 周波兴.杉木良种造林推广技术及其增产效益研讨[J].绿色科技,2018(09):148-149.
[5] 彭远超.杉木良種推广造林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01):65-6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