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天堂”日本是如何解决养老问题的
2021-07-28徐静波
在日本,老年生活是以国民年金(养老金)、医疗保险、介护保险这“三道关”来全面实施保障的。因为日本的居家养老制度和政府的援助政策十分完备,日本90%以上的老年人都是选择居家养老。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所以,日本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几年前,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将“少子老龄化”问题称为“国难”。为什么要上升到“国难当头”的高度?因为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平均只有1.4,也就是说,一个育龄女性平均只生1.4个孩子。中国的出生率是多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是1.2,比日本还要少,这同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目前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的上升,都有比较大的关系。因为出生率的低下,日本每年要减少20多万人口,现在日本总人口是1.3亿人,我国山东省总人口已经达到1亿人,而且每年增加200多万人,所以,若干年之后,山东省的人口总数就会超过日本。
在新生儿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日本政府出版的2018年版《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目前已有38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8%,这说明,日本已经进入了一个“超老龄化社会”。目前,日本国民平均寿命已经高达84.2岁,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社会保障机制的日益完善,日本人在长寿的路上继续奔跑,正在朝向“人活100岁”的目标迈进。人们在庆幸越来越健康长寿的同时,作为政府管理层来说,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负担也越来越重。交社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少,领取社保基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领取时间越来越长,从哪里去弄钱养活这么多的老人?这成了日本政府异常头疼的问题。
日本的养老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传在古代日本,一些过了70岁的老人会被儿女背到山上自生自灭。这一方面说明了日本的贫穷,无法给老人善终;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日本老人的“终老观”。这样的山,在日本被称为“弃老山”。1956年,日本作家深泽七郎以“弃老山”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楢山节考》,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影片,获得了198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日本的养老问题受到重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60年代,一部伦理电影的播出是日本现代养老制度诞生的起爆剂。
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开始进入战后复兴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批农村人离家奔赴城市谋生,其情景如同中国80年代大批农民工进城一般。这种工业化浪潮带来的生活模式的变化也严重地冲击了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祖孙几代生活在一起的传统大家族逐渐解体,年轻人开始在“事业”与“孝道”之间摇摆。
1953年,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创作的经典影片《东京物语》,描述了一幅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图景:一对老年夫妇从乡下来到东京看望进城工作的儿女,儿子太忙,没时间照顾他们;女儿十分吝啬,生怕为父母多花一分钱。结果两个孩子来回踢皮球,谁都不愿意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在品尽了世态炎凉后,老夫妇决定返回农村老家,母亲很快因病去世,老父亲孤独地坐在家中,感叹说:“一个人度过一天,像是特别漫长。”
这部电影极大地震撼了日本社會,人们开始关心起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本政府也开始研究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从1961年开始,日本政府制定了《国民年金法》,根据这部法律,日本建立了国家养老金制度,国家承担年金(养老金)总费用的1/3,剩下的由企业与个人负担。法律规定凡是居住在日本国内年满20岁至60岁的人都必须加入。年满60岁后,便可定期领取养老金。
1963年,日本又颁布实施了第一部专门关于老年人福利的法律——《老年人福利法》。该法着重推行养老的社会化,如成立“老人之家”等养护福利机构,建立老年人定期体检制度,向老年人家庭派遣服务人员等。这部法律连同后来制定的《生活保护法》《老年人保健法》等法案,建立起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养老与医疗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催生了日本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养老院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0世纪90年代,大阪市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养老院共有341所。要知道大阪市的人口规模仅为上海市的1/10左右,这个数字也是挺大的。但是,由于养老院一般建在郊外,亲人探望不方便,老人也有一种“被社会遗忘”的感觉。
进入21世纪,日本养老的重心逐渐从养老院转向居家养老。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供居家养老和病瘫者的上门服务,包括上门护理、上门帮助洗浴、日托护理等多种项目。但是必须在50岁之后缴纳护理保险费。
这几年,我接待了不少中国的访日团到日本考察养老设施,大家计划把养老事业做成一种可以赚钱的产业。我说,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因为养老事业是福利事业,不应该成为赚钱的暴利产业,一旦把养老院当成摇钱树,整个中国社会将出现大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前,日本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面对90%以上居家养老人群,除了政府提供一定的护理保险之外,如何创造更为舒适的居家养老环境,更多的还是需要社会和企业一同参与。所以,如果想赚钱的话,可以挣居家养老的钱,因为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各种服务。
所以,如何为年迈的父母提供一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安全的家用产品,尤其是每天都要用的厨房电器、浴室设备,在产品中加入智能模式、安全模式,有效预防老年人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故和障碍,防止老年人忘记关火、摔倒无人知道等,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健康、安全,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企业需要表现的一种对老年人生活的关爱。
中日两国在居家养老方面的措施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日本居家养老是以护理保险制度为基础,就是政府出钱请护理人员上门服务,老年人自己只需负担10%的费用。中国居家养老,包括请保姆在内的各项服务都需要自费,老年人负担重。二是日本有专门支撑家庭护理服务的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所有护理人员均拥有国家专业资格证书,所有服务人员都有专业公司管理,而中国大多数是请私人保姆来护理。三是日本居家养老的福利种类很多,共有13大类,基本可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中国虽然近几年发展了社区老年护理,但还是缺少完备的服务体系和内容。
那么,在日本,当一个人进入65岁后,他能够享受政府的哪些养老服务呢?
第一,日本政府会给2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用于其个人住宅的改造,以创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环境。譬如,家里各处要装扶手,厕所要进行适当改造,要添置老年人专用的浴缸等,都可以到当地的市政府去报销。这是日本对每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的一项特别的福利。
第二,老年人购买轮椅、手杖、护理床等,90%的费用由政府承担,个人只需要承担10%。政府每年还给老人10万日元(约6000元人民币)用于购买尿不湿等老人护理用品。
第三,日本政府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出护理等级的评定,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支付不同金额的护理保险费,每个月最低的是5万日元(约3000元人民币),最高的有十几万日元(约1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干什么用呢?就是请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家里帮你洗澡,帮你打扫卫生,帮你按摩,甚至帮你做饭。或者每周1至2次开车来接行动不便的老人去附近的养老院洗个温泉澡,吃顿午饭,睡个午觉,然后与老年朋友们聊聊天,傍晚时分,再开车送你回家。
对于孤寡老人,日本各地政府还有一项特殊的“安危确认制度”,也就是要随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是否还活着、有什么需要。这项确认制度是政府联系公共事业部门或者企业来共同实施的。譬如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的抄表员,快递公司和邮局的快递员,还有各报社的送报员等,他们在巡视中如果发现订的报纸有好多天没人取了、白天也一直亮着灯等,必须向指定的政府部门报告,以防止孤寡老人遭遇意外之后无人知晓。
还有一种老年人服务是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给孤寡老人送盒饭。这些盒饭委托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配送。由于盒饭一日三餐都需要配送,因此盒饭配送员就成了老人们的健康监督员,每天要负责填写老人情况报告书,向当地的市政府报告,而当地政府支付给24小时便利店一笔资金作为奖励。
所以在日本,老年生活是以国民年金(养老金)、医疗保险、介护保险这“三道关”来全面实施保障的。正因为日本的居家养老制度和政府的援助政策十分完备,因此,日本90%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
不过,日本的养老制度现在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社保基金不足。现在的养老金制度是在半个世纪前的1963年制定的。那个时候,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2岁,所以,日本政府做了这样的计算:一个人交一辈子养老保险,实际上让其享受12年养老金待遇,养老金机构不仅不会亏,而且至少还有20%的资金积余。但是,半个世纪过去,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提高到了84岁,也就是说,老年人要比半个世纪前多活了11年,自然养老金也要多领取11年。这样一来,日本养老金机构不亏才怪。
我刚才说过,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连续20年排名世界第一,达到84.2岁,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1岁,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1.1岁。对于一位60岁退休的人来说,理论上至少还可以好好生活二十多年。
中国政府现在公布的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18%,而日本政府公布的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为34%。虽然中日两国还有一半的距离,但是,国家背负的社保负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日本2017年度国家预算,用于社保的比例高达32%。如果中国今后的社保国库负担比例也被迫达到日本现在的标准的话,国家财政是否撑得住将是一个大问题。
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将养老金的领取时间从60岁推迟至65岁。许多日本80后估计,等自己可以领取养老金时,至少已经年过70岁。许多日本人选择活到老干到老。所以,我们坐出租车、上居酒屋,哪怕是出入新干线车站,去银行取钱,都可以看到日本老年人忙碌的身影。
正因为有这种身影,使得日本养老金机构推出了一个新规定:养老金领取得越晚,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就越大。日本政府在最近召开的未来投资会议上表示:“为了让有意愿的老年人工作到70岁,政府将制定相关的规定,敦促企业确保老年人的工作机会。”
日本政府的这一表示,实际上就要求各企业将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迟到70岁。因为日本政府已经推出了“人活百岁计划”:未来20年,人可以通过使用iPS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再生自己的器官,替换老化有病的“零部件”,让一个人的各方面器官保持一种长久的健康,可以轻松地活过100岁。
长寿是好事,一个人上班能够上到70岁也是好事,问题是,老年人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日本总务省的统计显示,不包括从事农业和林业的老人,2017年时,日本有687万65岁以上老人依然在工作,占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总数的28%。这意味着,日本每10名就业人口中就有1人是65岁以上老人。老人从事的工作不仅只限于服务业,不少人甚至在制造业第一线。像德岛市主要生产电子产品的山菱电机公司有100多名员工,其中16人是65周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已经73岁。
退休后继续参加工作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些老年人則开始自己创业。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新创业人群中,34%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8%。
美国《新闻周刊》将日本选为全球最适宜养老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政府在不大幅增加国民税赋负担的情况下,拿出1/3的国家预算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全世界也只有日本做得如此大方。
当然,日本的养老基金短缺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事实。日本政府从2019年10月1日开始,将消费税从8%提高到10%,将提高的那部分消费税充填到社保基金中,以弥补社保基金的不足。
(摘自华文出版社《日本如何转型创新——徐静波讲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