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教育水准,没你想得那么高

2021-07-28

现代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昂名校学费

作者吉姆·罗杰斯,美国投资家,量子基金前合伙人,投资家,金融学教授。他被称为“华尔街神话”,创立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与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并称为三大投资家。

对所有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而美国的教育水准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高度评价,其许多名校经常在权威评级机构的高等教育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无数海外学子心目中向往的留学圣地。

但是,近些年来情况有了微妙变化。人们偶尔会在各种媒体中读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据某家权威调查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50%的美国大学毕业生无法读懂报纸的社论。”

一般来说,无法读懂报纸社论的人,有很大可能也读不懂信用卡的申请书。所以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它会对美国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也许,对现在的美国大学生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一事实本身所具有的PR效果(“个人品牌或身份”的宣传效果),要远远大于在大学生涯中学到了真本事、真知识这件事的意义。

换言之,“大学”这个场所,已经不再是学习知识的象牙塔,而沦为了一个“镀金”之地。

我本人的大学时代是在美国极具代表性的顶级名校耶鲁的校园里度过的。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知道那所名校不仅有壮观的外表,还有提供优质教育的超强能力。在那里,我沉浸于书本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度过了寒窗苦读、收获满满的4 年时光。而今天的美国,许多大学提供的教育,其品质早已不复当年。

现在的美国大学,教授们的课堂往往是例行公事。管你是否感兴趣,管你是否能听懂,反正是我讲我的,你听你的,讲完我就拍屁股走人,至于你有什么收获抑或是否有收获都与我无关。作为教授,我只用上我的课,挣我的钱,写我的论文,出我的研究成果即可。至于自己的学生能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或达到什么样的学术水准,那就完全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所以,相当多的美国人即便“上过”大学,也并不意味着具有同等水准的知识素养。仅仅是到大学里“走了一遭”而已。

显然,这种现象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一再强调,中国一定会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伟大国家。而伟大的国家必然会有伟大的教育。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正因为有伟大的教育,所以才会有伟大的国家。

现如今,无论是量还是质,中国的大学和大学生均已不逊美国,许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远超美国。世界权威机构每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排行榜里,来自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多,排名也越来越高。不夸张地说,与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真度与刻苦度相比,许多美国大学生在校园里的表现无异于“度假”“开PARTY”。

当伟大的教育逐渐褪色、渐行渐远时,曾经伟大的国家也会走上衰落之路。正如今日之美国。这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综合国力愈发强大,不久的将来,也许中国学生纷纷远赴欧美留学的形势会被逆转,变成全世界的学子纷至沓来,涌向中国各地的高等院校。

事实上,这一趋势已经初显苗头。随着欧美在本次抗疫中的拙劣表现,未来这一形势必会进一步加速。对此,我有充分的信心。

经济的繁荣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所以能够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顶级大学,有朝一日一定会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大学。正如从前的美国一样。

现今美国的高等教育可谓弊病缠身、问题丛生,远不如大家想象得那么厉害。与世界给予美国教育产业的崇高地位相比,其真实水准远远名不副实。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正式教员的任期非常之久,学校几乎不可能解雇他们,等于事实上的“铁饭碗”甚至“金饭碗”。从结论上讲,通常美国的大学拥有非常僵硬、固化的成本结构,薪资水平高得不合常理,且几乎没有任何调整或改革的空间与可能。

这就造成了一个举世皆知的恶果——对绝大多数学子来说过于高昂的高等教育成本。

今天,美国大学的学费之昂贵已经独步世界,达到了一种匪夷所思、令人震惊的程度。

为何大学教育的成本门槛会如此之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养了许多“尊贵”的闲人。因为事实上享受着终身雇佣的待遇,几乎完全没有失业之忧;再加上拥有丰厚的薪资报酬,生活条件优渥,所以美国的大学里充斥着不少不求上进、碌碌无为的教授。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那种源于危机感的拼劲与狼性,相反,“得过且过”“混日子”的色彩却异常浓厚。

可悲的是,为這些无所事事的“上流社会精英”优哉游哉、锦衣玉食的日子买单的,正是那些囊中羞涩的寒门学子。一方面,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勉强迈进校门;另一方面,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受到的教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却完全无法匹配自己付出的高昂代价。

这种极其扭曲的现状既是今天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美国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剧。

总之,如今的美国,大学教员一职已然成了社会公认的“美差”和“肥差”,只要得到了这份肥差,没有人会轻易放手,做出“辞职”这种蠢事。这便导致了美国校园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成本结构僵化、学费负担高昂等系统性弊病,从而严重地制约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在活力,让美国曾经引以为豪的教育产业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可见,这种高昂、僵化的成本结构是脆弱的,不可持续。如不痛下决心予以根本性的改革,迟早有一天,美国的高教体系将会面临崩盘的危机。

显然,在那场真正的变革发生之前,不仅是广大海外学子,即便是美国自己的学生,在面临高考择校的时候,都应该把目光移到美国之外,去寻找更广泛的可能性。

诚然,诸如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抑或斯坦福、麻省理工之类的顶级大学,也许会成为例外(顺便说一句,即使是这些所谓“名校”,现如今也与我当年熟悉的样子大相径庭)。但总体而言,美国的大学体系将面临严重的瓶颈,许多学校甚至有可能破产倒闭、关门歇业。

据美联储(FRB,美国中央银行)统计,美国高校中有多达54%的大学生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不得不求助于学贷(助学贷款)。但是,还不起学贷的学生也非常之多,平均每5个人里面,便有1人发生过还款逾期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形势再进一步恶化,工作越来越难找,薪资越来越低,对广大在校生抑或毕业生来说,学贷的负担便会愈发沉重,还不起贷款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如今在美国的金融领域里,学生贷款的不良债权比率位于最高者之列,达到11%之多。这意味着银行每发出10份学生贷款,便会有1份收不回来,最终成为呆账、坏账。

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出现危机状况,学贷的不良债权比率再攀新高的话,不仅教育系统岌岌可危,银行体系也将深受打击。

今天,如果你想报考美国高教名门(也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普林斯顿大学,会赫然发现其学费高到离谱。即便是普通专业,一般来说4年的学费总额也会轻松突破30万美元(近200万元人民币)。这仅是学费一项的金额。除此之外,还有高昂的课本费、交通费和房租,如果你不是走读生,还要支付不菲的宿舍费。

问题是,上个大学真的需要花那么多钱吗?或者说,这些钱是否花得值呢?

也许有人说,如果是普林斯顿,那就值。可我却不这么想。越是名校,越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的义务。如果只有富人的孩子能上这些学校,而穷人的孩子则被拒之门外;抑或穷人的孩子即便也能考上这些名校,却因为整天忙于筹措昂贵的费用而被搞得精疲力竭、无心学业的话,那么所谓“名校”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所谓“教育公平”“机会均等”“人权平等”之类的“美国价值观”岂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更何况,现如今的美国不止是那些一流名校价格昂贵,即便许多不入流的大学,费用也照样不菲。这种情况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恶性肿瘤。

总之,如此畸形僵化的成本结构是难以为继的。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比如特朗普政府的排外政策导致大批源于海外学子的学费资源化为乌有,美国大学系统的财政破产便是分分钟的事。

(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危机时代》.作者:[美]吉姆·罗杰斯    译者:南勇)

猜你喜欢

高昂名校学费
Origin of the low formation energy of oxygen vacancies in CeO2
相约名校
高昂书法作品欣赏
名校介绍
我的兴趣班学费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 analyzed by using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ces∗
名校简介
赶集挑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