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善行:“人人公益”
2021-07-28叶子
叶子
古人说:“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公益,是一种人人可为的善举。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公益将更多的人、信息、技术连接起来,以指尖公益消除数字鸿沟、以透明公益建立信任纽带、以理性公益推进慈善文明,逐渐成为一种新互助方式、生活方式,在社会治理和民生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数字化为公益插上翅膀
“大家好,我是助盲志愿者陈燕,我给大家带来的影片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聚焦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5月29日晚7点30分,让我们相约心目影院,用心灵的目光,去欣赏和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
听到公益项目“心目影院”最新一期的观影预告,“铁杆粉丝”石秀青又开始期待起来。
“我是先天失明,以为这辈子都和看电影无缘了,但没想到有了这样一个影院。”石秀青说,平均每周一部电影,她跟着心目影院“看”了17年电影。“用心灵的目光,去欣赏和感悟电影艺术的魅力”這句经典结尾,对她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从2004年开始,心目影院每周六在北京鼓楼的一个小院里为视障朋友们“讲”电影。“那时候屋子小,就15平方米,放了十几把折叠椅。”心目影院创始人王伟力说,由于有固定的播放时间,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视障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2012年,小屋扩大到近40平方米,心目影院也在全国20个城市落地。到2018年,一家电影院伸出援手,承诺长期提供一间影厅给视障群体“讲”电影。
不过,能到现场“观影”的人还是有限。如今,数字化平台的介入,彻底改变了心目影院的困局。
2020年5月,心目影院通过企业微信平台为全国视障观众直播,坚持每周六晚为视障观众讲述一部电影。直播平台开通后,视障观众点击链接就能收听,错过也可回放,群里还能交流,大家直夸“方便”。
一位观众说:“这样‘看电影,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可以邀请志愿者来给我们讲一些经典电影,再也不担心会错过好电影了。”
线上直播讲电影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视障观众,也增加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这场爱心接力活动中来。截至2021年4月24日,心目影院线上直播讲述电影活动累计举办47场,参与讲述志愿者达57人次,直接受益观众达6086人次。
为了维系心目影院,王伟力卖过车,也花光过存款,甚至还向父母借过钱。现在,心目影院被搬上互联网公益平台,那里凝聚了各方善意,也能扩大传播范围,陌生人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涌来。借助互联网公益平台,心目影院还实现了善款的透明化管理。
心目影院的故事,是数字化赋能公益的一个小小案例。在中国,数字化为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插上翅膀,实现转型升级。
互联网公益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82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52%。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了互联网慈善。”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通过线上致辞,披露了这组数据。
王爱文表示,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人们的慈善观念、慈善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公益事业如何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意义非常重大。
如今,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捐助人可以直接找到关心的项目,第一时间获取项目反馈,甚至与受助者在线上、线下进行互动,这种体验和流程上的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大众参与公益的习惯,帮助善意得到最大效率的汇聚和运用。
在参与人数、筹集善款数额的持续增加之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敏捷、高效、线上化的数字化能力充分展现,基于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公益项目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在乡村振兴和教育助学领域,《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指出,许多农村寄宿学生因为无法得到有效的陪伴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但传统公益的服务模式在专业人才及地域分布上较为受限,农村地区的寄宿学生很难得到充分关注。某公益平台上的“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通过线上播放经典绘本故事的形式,低成本、高质量地为农村寄宿学生提供了情感陪伴。
在中国各个互联网公益平台上,各公益团队得到公众聚沙成塔般的支持:有公益组织常年关注山区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书籍;有机构将爱心投向亟需救助的罕见病患者,为他们点亮生命里的一束光;还有公益组织让更多人关注到农村妇女笔下的农民画,并通过直播带货改善她们的生活境况……善意,正通过互联网平台悄然传递。
实现“人人公益”的善行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财税等激励政策。规范发展网络慈善平台,加强彩票和公益金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慈善大数据平台,促进慈善捐赠和救助数据共享,助力和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行业共识。
在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公益数字化也屡次被提及。一位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指出,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开始使用数字化工具,比如在线文档、在线会议等;但是,机构只把它们当作好用的工具,不会使用“数字化”这种说法,因为负责人对数字化的了解也不深入,不知道怎么搭建数字化的框架、怎么进一步推进数字化与业务的结合或者数据与战略的结合。
《2021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的调研结果,印证了这位公益组织负责人的说法——虽然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表示对于数字化有需求,但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金额不足总募资额的1%。
“当大众对互联网公益产品日趋熟悉,更大的命题也随之而来:整个公益行业该如何进一步加速数字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表示,在社会需要、民众期待之间,公益数字化成了尤为明确的目标和使命。
陈一丹认为,公益数字化的整体方向,必然意味着更多的连接、更丰富的生态和更大的可能性。以前,很多公益组织因为得不到关注而处境艰难,直至数字化技术将其与公众、公募基金会直接连接,崭新的活力与能量由此迸发。数字化连接不仅能为公益组织带来资源上的帮助,更能拉动施益方深度参与所捐助的项目,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助力社会进步。
陈一丹这样展望公益数字化的前景:伴随数字化程度加深,公益行业将更加去中心化,越来越多的人将被公益组织、公益项目直接触动和感染,最终有望实现“人人公益”的善行圈,让爱心更好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