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马尔科姆:新闻业的道德模糊性
2021-07-28卢琳绵
卢琳绵
珍妮特·马尔科姆(1934-2021)美国 作家
记者与采访对象打官司?这在美国作家、记者珍妮特·马尔科姆(Janet Malcolm)的人生中“显赫”地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记者生涯,第二次在作品《记者与谋杀犯》中。
前者被称为马森案。1984年,她写了一篇关于精神分析学家杰弗里·马森的文章。文中,马森自诩“知识型舞男”,想把弗洛伊德档案馆变成“性爱、女人和狂欢的地方”。文章发表后,马尔科姆被马森起诉诽谤,犯有新闻不当行为。
争议在于她与马森进行了多次的单独对话,但被处理成像是马森的一次独白。1993 年,马尔科姆在陪审团审判时辩护说:“谈话中草率的、多余的、重复的,充满了‘呃和‘啊(的内容),被我以合乎逻辑的、理性的顺序呈现了。”但陪审团依旧反对她重新排列和压缩引述的做法,十年诉讼,最终马尔科姆胜诉,但这也让她的出场总是尴尬,尊重与蔑视并存,以至在她最著名的作品《记者与谋杀犯》中,她自嘲为“新闻业的堕落女人”。
1990年出版的《记者与谋杀犯》中,马尔科姆剖析了记者迈金尼斯和凶手麦克唐纳之间的关系——麦克唐纳被指控谋杀妻女。审理期间,记者迈金尼斯与麦克唐纳的辩护团队一起写书。过程中,迈金尼斯转变了立场,认为其是变态杀手,但为了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他依旧假扮出好友姿态,直至作品出版。随后,麦克唐纳以欺诈和违约为由起诉迈金尼斯。
这本书不但呼应了马森案,开篇颇具挑衅的首句——“每一个没有那么愚蠢或自满的记者都清楚,他的所作所为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更是“炸”裂了美国新闻界。马尔科姆这次不仅扎中了采访对象,还扎中了不少同行。有人指责“她攻击所有记者的道德规范,包括她自己,然后却没有办法合理化她在过去扮演的对新闻行业有着绝对信心的角色”——意指马尔科姆虚伪。
“新闻业的道德模糊性不在于它的文本,而在于它们产生的关系——这些关系总是不可避免的不平衡”,其实除却那句大胆的开场白,马尔科姆在后记中对于新闻伦理的反思与厘清,已经给这个复杂的主题“带来了一种有力、尖锐的清晰度”。在她看来,记者与采访主体的关系总是充满“异常、矛盾和紧张”,但是更进一步的悖论——“采访对象盲目的自我专注和记者时刻的自我怀疑之间的张力”,能赋予新闻活力。
如今,当媒体环境日益复杂,鲜有记者和读者不能接受她对于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关系陷阱的思考。正如她在《巴黎评论》的采訪中所言,当她写下那句开场白时,她自认在陈述显而易见的事情,“令人惊讶的是,记者们对我如此生气。今天,我的批评已变得司空见惯,甚至是平庸的。没有人再去反驳它。”
马尔科姆痴迷于精神分析、新闻、司法系统以及摄影,“这些学科都声称要提供单一、明确的答案,但实际上,通常在澄清的同时混淆不清。”真相的难以捉摸,成为她作品的经典主题。
2021年6月16日,马尔科姆去世,她在新闻伦理方面带来的启发,值得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