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穷千里目……

2021-07-28刘勇

人民音乐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校唢呐乐团

刘勇

写郭雅志,很难,难就难在他太出名了,对他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几乎无法插嘴。再就是,我认识很多吹唢呐的人,独独不认识他。除了看到的各种报道和照片上他那长发黑胡子的特殊造型外,对他本人的了解甚少。所以,我需要从头认识郭雅志。

通过我的老朋友,周家班班主周本明,我加上了郭雅志的微信,感谢现代科技让位于地球两边的我们可以畅快交流。雅志很热情,知道我的意图后,把我想知道的以及没有想到的事情从头到尾悉数道来,这种如竹筒倒豆子般的谈话很快就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感。他又把我引见给他的妈妈,以便我了解他小时候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微信田野工作”,我对他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我就来讲讲他的故事。本文不挂流水账,择要述之。

一、山西时期

(一)副业起家

吹唢呐的人走上这条路的契机是各种各样的,有人是家传,有人是拜师,城市里的孩子有的为了学一件乐器选择了唢呐。但郭雅志不属于上述情况。

1966年雅志出生在一个戏曲之家,父母原本是晋中戏曲学校的老师,“文革”期间戏校下马去了工厂,戏校恢复后又调回(改名艺术学校)任教。那时他的父母在工厂的工会工作,就借用厂里宣传队的乐器让他跟着叔叔们学吹圆号,从9岁一直吹到14岁,已经能够完整地演奏当时的名曲《大柳树下育新人》。凭着他的本事和“名气”,14岁上初一时被破格免试招进了晋中艺校。郭妈妈说,“那时家庭困难,想让孩子早出去。”雅志也说:“那时候上艺校,就是为了毕业后去剧团工作,也没啥别的想法。”

这时,他还站在平地上,地平线离他很近。

晋中艺校是个戏曲学校,戏曲文场方向只有呼胡、二股弦、三弦、四弦四个专业,于是他由圆号改学二股弦,按照剧团的规矩还要兼吹唢呐。于是,唢呐就成了雅志的副业。当时谁会料到,这个副业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84年,雅志在艺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晋中地区晋剧团,担任“候补”二股弦演奏员,唢呐仍是副业。一年后,雅志被调到山西青年晋剧团(原名“青训班”)。

来到省会,算是他从平地登上的第一层楼。

在这里,仍然担任“候补”二股弦演奏员,偶尔在乐队里吹吹圆号、双簧管或小唢呐,属于一种边缘化的存在。

但是,从晋中到了太原毕竟是上了一层楼,接触的人也多了眼界就随之更加开阔。他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在准备考大学,“我为什么不考?”雅志问自己。总在这里当“候补”无法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和人生价值。他要趁年轻走出山西,到更高的学府去学习,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施展自己。此时,他给自己重新定位,主攻用于考学的小唢呐,原来的副业至此变成了主业。但是,如果没有以前的功底,仅靠半年的功夫是达不到考学要求的。所以要说到“起家”,还是得说“副业起家”。

(二)超强的自学能力。

雅志说:“上艺校时学唢呐也没有专业老师,基本上是自学,就是看看剧团里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吹的,再问问别人,自己琢磨琢磨,慢慢就会了。反正那时候吹的都是戏里的曲牌,技巧比较简单。”据笔者所知,吹牌子要用循环呼吸法,这种方法在过去是唢呐基本功的第一步,现在经常被作为“绝活”展示。他这么轻松就掌握了?但事实是他的确掌握了,而且掌握得很好。雅志说,“我是爱争强好胜的。有一次我和同学们比赛吹长音,我坚持到了最后,用循环呼吸一口气吹了一小时。”这个劲头也真是罕见了。

话说雅志要考音乐学院,但是此前没有练过独奏曲,怎么考?练!他自己先听录音扒谱子学会了一首《山乡春》,后来又在街上听到音像店里在播放《喜迎春》,于是就买了一盒空白带把曲子给复制下来,又照着录音学会了这首曲子。戏曲作曲家刘和仁老师为了支持他考学,专门设计了一段晋剧唱腔,让他用唢呐模仿。技术问题怎么解决?找省艺校的同行切磋。直到考试临行前,他才找到山西省的唢呐大师王高林老師上了一节课。“当时就会这三首曲子,如果要求再多考一两首,还真的拿不出来。”“从有了考音乐学院的想法到考完试,也就顶多半年时间。”半年磨练了三首曲子就同时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最终选择了后者),除了他在艺校打下的底子以外,其超强的自学能力不是显而易见了吗?这里面既有不分寒暑的苦练,也有聪明智慧的巧练,缺一不成。在考完专业课后的三个月里,他还请人把初高中课程辅导了一遍。他说:“几个月内掉了十几斤肉。”但是三个月补六年的课,不是掉了肉成绩就能上得去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个人的学习能力。

终于,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回报,他又上了一层楼。

这次登楼,说来有些悲壮。父亲伤残在床,不想让儿子远离,流出了老泪,雅志的泪珠也夺眶而出。但是,父母最终还是咬牙选择了支持儿子发展。

二、北京时期

1986年,雅志来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从上学到工作在京共13年。这些年的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补课

补课,是指补唢呐专业的课。前面说过,雅志不是家传的唢呐,而且考学前仅会三首独奏曲。唢呐的根在民间,音乐学院的早期唢呐老师也都是从民间调入的。一个唢呐演奏家如果不掌握大量的民间乐曲,不熟悉民间的技术体系,说话就根本没有底气。雅志当然清楚这一点,他科学地安排了自己的时间,前两年他专心跟自己的业师陈家齐教授学习,后两年就跟胡海泉老师学习传统乐曲,补齐自己的短板。同时,他广拜名师学习各家之长,任同祥、王高林、刘炳臣、刘凤桐等名家还有许多民间艺人都是他的老师。

由于学习用功,成绩好,而且积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且出版了专辑,雅志成为学生中十分活跃的一位。因此,1990年,雅志毕业前夕民乐系把仅有的一个留校名额给了他。

(二)发明活芯

留校以后,雅志一边教学一边大量参加演出和录音活动。他说:“一个唢呐教师应该有大量的音乐实践作基础。在学校学的东西还没消化就教学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那段时间,一有机会他就参加演出和录音,几乎跑遍了北京的一百多个录音棚,电视剧、电影、春晚……,各种节目都录过了。”大家熟悉的《纤夫的爱》《好汉歌》《父老乡亲》等都是他吹的。由于频繁录音,他遇到了各种情况:五线谱、简谱、固定调、首调、频繁转调、特别是远关系转调,还有那些没有调的……。他觉得传统唢呐很难适应这些复杂的情况,于是就萌发了改革唢呐的想法。多少个夜晚,他一边琢磨一边画图纸,俨然像个机械工程师,经过无数次的绞尽脑汁,活芯在1992年被发明出来了。

雅志说,所谓活芯就是“在唢呐的铜芯上加装弹簧和活動管,使其按照设定的距离在唢呐杆上自由伸缩,以改变乐器振动气流的长短。准确地进行伸缩动作,使乐器的每一个音孔都可以产生小二度的升高和还原的变化。在一般速度内吹奏十二个半音,并可以快速地进行各种转调”。这一发明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赞扬,并于1993年获得了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重要演出

利用自己发明的活芯,雅志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演出,其中比较难忘的有:

1.1995年6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建校45周年音乐会上演奏黄安伦的唢呐协奏曲《中国畅想曲》。

2.1997年5月22日,在北京音乐厅首演作曲家秦文琛为郭雅志量身定做的唢呐协奏曲《唤凤》。这部作品现已经成为现代唢呐作品的代表作,而雅志其实是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的。创作过程中,他和秦文琛在琴房一边写谱一边吹,雅志也从演奏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3.1998年7月27日,在欢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音乐会上,雅志用萨克斯管与二胡演奏家宋飞合作了刘文金编配的《二泉映月》,还表演了唢呐与乐队合奏《切尔西的早晨》,这是克林顿最喜欢的美国乐曲。演出受到克林顿总统的高度赞扬。

这三次演出用的都是活芯唢呐,获得巨大成功,也奠定了郭雅志在唢呐界的地位。目前已有海内外许多乐团的演奏家使用这种活芯。随着音乐创作的日趋多样化,相信这种芯子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香港时期

1999年,雅志得知香港中乐团要全球招募一位唢呐首席。面对新的机会,雅志又动了心思:自己的发展道路究应该怎样走?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在中央院的8年里,他虽然参加了无数次录音和演出,但觉得艺术实践还是不够,特别是缺乏乐团演奏的经验。还有,不得不说,雅志认为学院的某些体制对艺术及个人的发展不利,他想去一个更加宽松的空间去发展自己。但是,一旦要下决心,雅志还是纠结了:“中央院给了我在北京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学校、老师和同事对我都很关爱,我就这样一走了之,对得起他们吗?”但是最终,他还是决定寻求赴港发展。“自己强大了,回报学校会有机会的。”深思熟虑之后,雅志踏上了去香港应试的征途并战胜各路高手,成功夺魁!

他,又上了一层楼。

在香港的12年,雅志坐乐队当唢呐首席,有机会就独奏。他十分重视与社会接轨,为适应香港社会,他主动涉足各种体裁与风格的乐曲。他在“郭雅志的吹管世界——唢呐传奇”专场音乐会上使用多种乐器演奏了多种风格的乐曲,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他还专门与流行音乐界的李克勤等人及乐队合作,让唢呐在红磡体育馆大放异彩,使香港人更加熟悉了唢呐这件乐器。2012年,他获得香港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四、美国时期

雅志说:“在香港的12年,是我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乐团的演奏家,可以说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而且超额了,但他还是又动心了。香港虽然好,但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做一名乐团的优秀职业乐师,这并不是我的性格能一直承受的”。

香港中乐团是全球最繁忙的乐团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新作品排演任务。这些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乐团的集体荣誉,但是对于雅志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演奏家来说,这里的发展空间并没有那么大。他对乐团怀有强烈的感恩之情,没有乐团对他的接纳和支持,他就没有在港发展的机会。但是纠结之后,他说:“在人生45岁的时候,我还有自己的梦想,要再去搏一搏,于是我就辞去了香港中乐团的职位。”

在这层楼上能够观赏到的风景他已经饱览了,他要继续登高,去领略更加斑斓的风光。

2011年,他报考了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举家迁往美国,研习爵士乐演奏。同时要自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我来这儿学习,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我真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感,我来美国就是抱着这种念头来的。”

他的境界,更上了一层楼。

他在伯克利音乐学院学的是爵士乐,主操萨克斯管。一个英语基础不好,又步入中年的人到美国去读书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玩乐器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各种文化课程却让他吃尽了苦头。不过,这些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了。2015年,他获得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艺术家文凭(该校学生的最高荣誉)。

雅志在美国的顺利发展除了靠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他刚到伯克利时认识了世界著名吉他演奏家大卫·费辛斯基(David Fiuczynski)。他用微分音(1/4全音)双颈吉他演奏世界上的多种音乐。大卫特别喜欢中国音乐,雅志和他多次合作演出,一时名声大震,“吸粉无数”,全校师生都认识他了。此后,他被频繁地邀请参加各种音乐节和重要演出,经常出席学院的重大音乐演出活动以及网络视频的录制,首演了多位美国华裔作曲家的作品,领衔了每年一度的“伯克利中国新年音乐会”,还多次率领伯克利音乐学院乐队出席新加坡艺术节及中国广州爵士节。中国国内的一些音乐学院也多次邀请他举办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201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唢呐与钢琴爵士音乐会,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节等等。近年来,他不停地演出和录制专辑,其专辑《龙在吟》获得2020年度全美独立音乐奖提名。

2016年,他获得波士顿市长和麻省州长的感谢状,以表彰他在波士顿传播中国文化所做的贡献。同年,香港电台穿越中美两地,为他制作了专访纪录片《大师》。

在聊到为什么去美国学爵士时,他说:“多少年来我希望把民间唢呐发扬光大。民间唢呐的技巧、个性,还有即兴手法都是让人敬佩不已的艺术。”“爵士乐有非常迷人的魅力,它跟我们的民间唢呐音乐特别像,能激发起人的激情。每次演奏的时候,现场互动的那种感觉太好了,情绪上来以后花儿就特别多,每次表演感觉都有所不同。”说到这里,就又要提到雅志的老本行二股弦了,那就是个即兴演奏的活,而且需要脑子特别灵光,反应快。雅志虽然不是唢呐班出身,但是即兴演奏的思维和本事是有根基的。

此外,雅志也谈到了中國音乐的另外一些问题:“对音乐家来说,当你站在世界舞台上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模仿别人是不可能取胜的,你只能把自己传统的东西搞得更加精美,更加有灵性,把它展现在舞台上才能让西方人认可你的音乐文化。”“我看到其他国家的音乐家都是把他们的音乐有机地融合到爵士中,有时简直分不出是爵士还是某国音乐,最终成为一种‘世界音乐。我和他们玩爵士也是把中国音乐的精华用爵士的手法揉进去。”“但是我们的传统音乐形式都几乎快找不到了,我们老祖宗是用什么手法来变奏的?是怎么学习的?我们都不清楚了。”

这些话字里行间传达出他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精髓的理解,他热爱民族音乐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文化使命感也在这些话语中显露无遗。这些认识,只有真正站到了世界舞台上才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强烈。

他的下一个想法是组织一个队伍创作音乐剧,把中国农村的红白喜事在纽约舞台上呈现。我们期待他的愿望早日实现。

至此,可以总结一下了。郭雅志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时候,是个优秀的乖孩子。郭妈妈说:“雅志小时候可让人放心了,什么事都不用大人管,自己料理的好好的。在学校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在艺校,是个勤奋上进的好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他那种“一鸣就要冲天”的性格特征便逐渐凸显起来,接连爆出惊人之举:只会三首曲子就敢考中央音乐学院,战胜众多名手摘取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为了新的追求果断放弃高薪职位和优裕的生活赴美求学,传播中国音乐并将其融入“世界音乐”。随着阅历的丰富,他对自己和所从事的事业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追求,不断地改变自己,一步一层楼,每一层都观赏到独特的风景。

我没有观赏过雅志的现场演奏,只听过他的专辑和看过视频。我的感觉是,他的演奏可用“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来形容。别的不说,就一支简单的《东方红》,他能通过音色、力度和音区的对比,吹得人热血沸腾。他根植于传统,又不泥于传统,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将其融入世界。可以说,他的艺术实践为唢呐这件乐器开辟了一条新路。在中国唢呐界,若单论演奏技术,可能与他不相上下的人也有一些;但是若论综合音乐能力,论演奏风格之鲜明与独特以及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再加上他那不断闪现灵光的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他可能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如今,雅志已经站在极高的楼层上,饱览着无限的风光。在我们看来他已经到楼顶了;但是在雅志心中还有没有更高的一层?还有没有更加绚丽风光要看?我们暂时不知道。我们注视着雅志,期待他更加辉煌。

最后,雅志嘱托我,一定要代表他感谢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给予他重大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胡志厚、王国潼、王甫建、阎惠昌、大卫·费辛斯基、叶云川。感谢!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艺校唢呐乐团
又听唢呐
锦州银河艺校作品展示
滚烫的交响灵魂
如果大马不是马?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廉进则腐退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