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丛林法则的本质

2021-07-28徐志晶

现代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领头羊家庭主妇

徐志晶

提到丛林法则,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弱肉强食,于是太多人的脑海中闪现出“残忍”二字。殊不知,不管人类社会怎样发展,人类仍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因此,永远脱离不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实际上,丛林法则强调的弱肉强食,其本质就是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于1968年提出的,借用了《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故事: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将3锭银子分别交给他的3个仆人,让他们去做生意,并要求他们在自己回来时再来相见。等国王回来时,3个仆人纷纷来向他汇报成果。第一个仆人用他当初给的1锭银子赚了10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用他当初给的1锭银子赚了5锭银子,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将没舍得花的那1锭银子交还给国王时,国王不但没有奖励,还将那锭银子赏给了第一个仆人,并留下了这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原先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个故事中,3个原本手持相同财富的仆人最后却成了贫富相差悬殊的两个阶层的人,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待银子的态度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是由外界(國王)的态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当这两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微小的差异就演变成了天差地别。

默顿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太效应,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简言之,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累积优势,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对个人发展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形成优胜劣汰。一个人不想在其所在的领域被打败的话,就要树立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的目标,调整心态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以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舞台。好资源和大舞台是积累优势的强大助力。当你成为领头羊后,你就成了丛林中的强者,相比弱者,必将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收益。

当然了,要成为丛林中的领头羊绝非一日之功,同样需要一个积累和提升的过程。为此,不妨遵循登门槛效应,步步为营,从小的改变开始,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何为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提出的。当时,他们做了一个名为“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实验人员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自己家的窗户上挂上一个小招牌,当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并照做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再次造访这组家庭主妇,向她们提出又一个要求,即请她们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放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结果一半以上的家庭主妇都同意了。与此同时,实验人员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向她们直接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同意者不到20%。

通过分析实验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研究人员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较高、较难的要求由于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因此人们都不愿意接受;相反,人们比较乐于接受较小且较易完成的要求。而当人们接受了较小的要求后,就会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由此,研究人员总结出了登门槛效应,即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个体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个体要擅用登门槛效应,在工作中学会步步为营,借力使力,借助于群体或他人的力量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那么接下来,这些改变就会一步一步地积累,最终引导我们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驱使我们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假以时日,必定能到达你所期待的“食物链”上的那个位置。

(摘自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丛林法则》   )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领头羊家庭主妇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领头羊”(环球360°)
一位家庭主妇的读书习惯
中秋之后
这个世界处处都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下的中国医改
“领头羊”的新突破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天海光电:争做行业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