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态调整的调查研究

2021-07-28王依莲陈思杨雷

速读·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疫情期间调查研究大学生

王依莲 陈思 杨雷

◆摘  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家宅了将近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家宅了那么多天,高校大学生们还能“情绪稳定”么?针对此问题,近日,我们特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态调整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整能力,关注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从而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整能力,为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关键词: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态调整;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过程

(一)调研对象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全体学生

(二)调研方法

网上问卷调查(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调查问卷发给同学,让他们自由填写问卷)

(三)调研过程

确定调研主题后,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制作调查问卷,然后通过qq、朋友圈等方式将问卷发放给在校的大学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情况

分别发放和回收125份问卷,参加调查问卷的大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8-22岁之间,主要分布于大一到大三共3个不同年级。

(二)调查数据与结果

1.针对“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疫情期间的心理主要集中在“非常好”“比较好”“一般”这三个状态中。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这一结果与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是否受到疫情影响”及问题“你是否比平时更容易紧张和着急”的结果一致。

2.针对“对疫情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95%的同学对疫情持有乐观的态度,仅有5%的学生持有悲观的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控制和解决疫情充满信心。

3.针对“疫情期间和父母的相处状态”:调查结果显示,48%的同学表示与父母相处和往常一样;36%的同学则表示相处非常融洽,甚至比以往更加亲密;只有16%的同学表示会和父母发生争吵。

4.针对“疫情期间的消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在疫情期间产生过冲动消费行为,其中29%人消费了0-500元,36%人消费了500-1000元,16%人消费了1000-2000元,19%人消费了2000元以上,且大多以购买零食水果、消毒用品口罩为主。

5.关于“疫情期间不良情绪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的不良情绪来自“不能正常出行”、“生活节奏被打乱”;少数同学会因“担心自己被感染”、“看到疫情数据增加”而产生不良情绪;而极少数同学则由“买不到防护品”、“缺乏新冠肺炎疾病知识”及其他原因产生。这一情况表明,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同学们的情绪波动影响较大。

6.关于“疫情期间调整情绪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选择玩手机、追剧、听音乐来调整;少数人选择和亲朋好友聊天或运动调整;极少数选择了其他方式。同时,调整情绪方式的选择也在“平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上有所体现,70%以上的人每天玩手机超过了6小时。

7.关于“目前最担心的事”:调查结果显示,54%的人担心自己的学习跟不上进度;43%的人担心返校途中或开学后被传染;剩下极少数同学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一结果反映了大学生对学业及健康的忧虑。

8.关于“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想出门好好大吃一顿或者出去旅行;小部分同学表示没什么想做的。

(三)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首先,我们发现,从总体上来看,疫情期间大部分大学生的居家心理状态良好,但仍有39.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有42.4%的同学觉得自己比平时更加紧张和着急,且调查显示能够较好地调整自己心理状态的同学只有56%,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能力仍有待提高。

其次,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时,能够完全不受影响的同学只有65.6%,其他同学居家的心理状态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其中12.8%的同学出现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的现象,有13.6%的同学出现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的现象,有17.6%的同学出现感觉无助、感觉空虚、情绪持续低落的现象。而这些变化其实进一步的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人体睡眠的黄金时间是22点到凌晨2点,这一时间段最符合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时间错后,容易引起疲劳、胃部不适,甚至是内分泌失调。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6.4%的同学睡眠时间晚于11点,这极大的影响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另外,调查显示,有71.2%的同学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六个小时,超过九个小时的同学甚至占36%,众所周知,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可能会对眼睛、颈椎造成的健康危害,还可能影响睡眠,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深思。

同时,调查还显示,疫情期间,有36%的同学和父母的相处变得更加融洽,更加亲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有16%的同学由于焦虑、紧张而出现和父母争吵的现象,这种家庭关系矛盾的出现也令人担忧。

第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同学们不良情绪来自于“不能正常出行”“生活节奏被打乱”,少数同学会因“担心自己被感染”“看到疫情数据增加”而产生不良情绪,只有极少数同学会因为“买不到防护品”“缺乏新冠肺炎疾病知识”而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甚至导致有36.8%的同学产生冲动消费的心理。在2020年1月至4月,大学生的平均每月消费状况在500—1000元左右的居多,在0-500元的学生也不少。疫情期间,大家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因此在防护方面的消费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消毒用品、口罩以及医药的支出上显著增加,其他的消费品也是比较常见的,是我们日常所需的。而且通过购买防护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疫情的恐慌和焦虑。

最后,在居家学习方面,我们发现,平均每天学习在1-3小时的同学有48%,平均每天学习在3-6小时的同学有32%,平均每天学习在6个小时以上的同学只有20%,表明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亟待极高。当然,在调查过程中,同学们对于延期开学和上网课还是普遍表示能理解的,但对于学校网课的安排,则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一部分觉得学校开设网络课堂很不错,还可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网络课堂不怎么样,没有线下学习的氛围。而调查显示,同学们疫情期间最担心的事正是担心自己的学习跟不上,这个比例占54%,这恰巧的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学业的忧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是出门好好大吃一顿或者出去旅行,只有小部分同学表示没什么想做的。由此可见,在家隔离期间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三、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态调整的意见与建议

针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心理状态及调整”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学生调整其心理状态的意见和建议:

1.我们每天恰到好处的了解疫情的变化情况,对所了解的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而不是一味的吸收,造成自己不必要的恐慌。这种恐慌对于心理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来说会形成一种负担,他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调解这种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者老师咨询意见,以缓解恐慌和焦虑。

2.学校及时跟进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过程的学习、生活状况,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抗压能力。

3.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传授给大学生常用的心理保健知识与技术,让他们能主动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缓解在此期间的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对存在心理障碍、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援助服务,帮助他们尽快从心理不适中走出来,恢复健康心态。

4.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中去,例如制定每日计划、培养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学习一个新技能、读一本好书,通过阅读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图书,来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受压力的束缚。

5.通过加强锻炼,缓解心理压力。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的好坏与其大脑所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多少有很大关系,而通过运动可以刺激其体内的内啡肽分泌,而在内腓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可以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利于排解压力和不快。除此以外,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从而正确定位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最终其增强自信心 。

6.大学生应当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人类终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

希望此次疫情留给我们的不是对它恐慌,而是我们从中所感悟出来的生命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谭静.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2]何佳.运动也能成瘾[J].教师博览:文摘版,2017.

[3]赵静.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网友世界,2014.

[4]孙红梅,刘庆勇.浅析高校学生心理压力及应采取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

作者简介

王依莲(2000—),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会计学专业。

陈思(2000—),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会计学专业。

杨雷(1987—),男,山东招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此项目为嘉兴學院南湖学院2020年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立项项目,项目编号:NH8517203073。

猜你喜欢

疫情期间调查研究大学生
浅析抗“疫”期间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