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2021-07-28唐江霞
唐江霞
◆摘 要: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给学校创新教育发展铺设了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更科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普及,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教学问题进行多样的思考和审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提升。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安全教育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安全教育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教学分析;实践路径
小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的场景和原因是多样的,给相关安全教育带来了一定困境。对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样的教学案例进行强化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保持较高的安全警惕意识。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执行路径,有问题及时向成人、监护人进行反应等,避免危险因素得不到有效缓解。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部分安全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的监管,学校、政府、社会都需要在学生安全问题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普及更多案例内容
1.案例的多样应用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案例,除了引发人们的追悔,更应该作为材料警醒后来者,以促进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例如在寒暑假安全教育中,引入多样的河流溺亡案例、交通事故案例、火灾问题等,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保持持续警惕。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可以张贴各种安全意识标语,惊醒学生关注周围的安全问题。如“避免过度拥挤,防止踩踏”“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保持安全意识”等。此外在人身侵犯问题上,教师要保持开明意识,对侵犯个人利益的问题进行有效解释,提升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如对学生的性骚扰问题,无故开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暴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上升的法律高度,让学生对自身的利益做大切实保护。
2.培养学生提供问题反馈意识。在安全教育中,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对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有着重要价值。学校集体教育使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关注,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状态进行长观察和分析,在学生的行为出现异常后,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家庭取得联系。如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经常走神、心神不定的现象,这些教师都可以轻易地察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态度比较粗暴,导致学生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和沟通,最终使家庭关系走向破裂,学生的安全问题遭受长期“积压”,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此教师要给家庭提出更科学的建议,尝试让学生家庭建立更和睦的亲子关系。
二、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科学教育
1.规则意识。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薄弱,是其在行为上出现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如校园中的欺凌问题、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社会中的交通规则问题、危险因素识别问题等。对此校方、教师都需要建立更明确的校园、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对规则保持清晰的概念,主动服从各种管理规则。如学校将校园安全问题作出手册、管理目录在校园中进行积极推广和宣传,使学生对校园规则做到清晰认识和服从,并能找到合理路径提出自己遭遇到的安全困境等。教师在班级教学中要维持自身表里如一的形象,保持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和沟通,保持公平、正义的班级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对教师表达出更多的敬仰和认同,积极服从班级管理制度,促进更多安全问题的切实解决。
2.亲社会行为。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其更多行为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本能进行考虑,缺乏对周围人和环境的理性认识能力。对此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是非标准,对周围人的安全、利益做到更有效地维护,使学生逐渐养成理性思考的道德准则。如在安全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教师可以举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德育判断标注。例如在帮助学生参与打架的问题上,学生应该参与打架,还是向教师举报相关问题。学生本人应该对打人的动机做到清晰判断,以更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彼此之间的冲突。对在河流游泳的問题上,学生要考虑是什么动机促使大家聚集在一起,在河流中嬉戏应该得到大人的有效监护。对有危险因素的行为,学生应该出面进行制止,并及时呼唤成人进行帮助等。
3.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过程中,学生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对其避免寻找“刺激”有着重要作用。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等,都能激励学生遇到安全问题及时向大人进行求助,避免自己身处险境。对此教师要保持人本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父母、教师的联系方式进行了解和记录。促进家校合作更科学有效地开展,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合理性。例如告别传统教学中“告状”的家庭联系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家校沟通中去等,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做到更积极的认识和思考。
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普及教育
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解释。在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对道德和法制的关系进行积极普及教学,提升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解释: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和补充,当学生认为在道德上占据正义时,可以积极考虑使用法律解决自己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校园暴力问题,对学校的管理措施、施暴者学生的家庭提出控诉等。
四、结束语
校园教育是社会浓缩版的体现,小学生在行为上受到本能的驱使因素较多,在道德问题上难以对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分辨和制止。对此校园管理、教师的德育教育、家庭教育都发挥着重要教育价值和作用,以多个合力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环境的有效转变。德育教师要从规则意识、亲社会行为、积极心态三个层面,考虑对安全德育理念的普及教育,使学生养成更规范的道德行为和准则,对安全问题保持理性的分辨能力、清晰的解决思路等,促进校园安全教育更切实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尚红.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29).
[2]侯爱英.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A0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