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2021-07-28王丹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意境初中语文

◆摘  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初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篇目逐渐增多,在课本中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加,教师需要教授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部编本”教材的推出,使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可实际情况是诗歌朗读教学虽然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但许多教师没有具体的课时计划,学生诗歌朗读仅仅流于表面,更别提古诗朗读了。因此,本文以诗歌朗读为突破口进行研究,结合古诗朗读教学的现状,以此提出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意境

我们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可知,古往今来,朗读是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朗读对古典诗词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朗读是学生与作者交流的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更加注重朗读教学策略的选择,不仅为了可以准确教授学生朗读的精髓,更是为了传承古代优秀文化。下面,本文将通过阐述初中语文课本中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古诗朗读教学策

一、初中语文课本中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中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诗歌教学的价值意义和内涵不断的凸显出来,特别是核心素养的提出,使诗歌教学的价值不断的提高,纷纷被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因此,如何更好的教授诗歌,不仅是内容的传授,更是方法的指导,应是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

(一)品味诗歌语言

品味语言,这是 2011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的阅读要求。凝字、短小、含蕴,是诗歌语言的特性品质,也是诗歌的语言魅力,它常常借助一系列的手法来显现出来,如比兴、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体现了语言的含蓄美、意蕴美与朦胧美。而诗歌中最精练、最具有力量美的字句,便被称为“诗眼”。教师们只有善于发现“诗眼”,才能让学生准确、巧妙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析一词而知全身”,咏“诗眼”而晓深情说的就是这个理。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龚自珍的古诗《己亥杂诗》时,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不是”、“更”等词语,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才可以让学生理解詩人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二)领会诗歌形象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而对于诗歌本身来说,捕捉诗歌的意象,进入诗歌意境,则是研究和探析作品内涵的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三)在诗歌中思考生活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研文本,一步一步的前进,在阅读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独特品析,有所领悟升华。如在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作者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更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在困境中的人们,推己及人,由课本走向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得到提升。

(四)感悟诗歌情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将朗读并积累优秀的古诗词文摆在重要的地位,同时特别指出“各学段的朗读目标中都应该有‘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并且在附录中给出了具体的背诵要求和学习篇目。

初中的古诗朗读教学除了了解初中语文课本中关于诗歌教学的要求之外,还要学会运用古诗朗读教学策略。下面的四点为笔者提出的几点古诗朗读教学策略。

二、朗读从字音、画面到情感,逐层过渡

王亚明在《中学古典诗歌朗读教学》(王亚明.中学古典诗歌的朗读教学[J].长春:现代交际,2015,201-202.)中提出“古典诗词朗读技能的培养,应该以遵循诗歌特点,把促进学生的言语能力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最终归宿”。

古诗朗读在教学中应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读准字音,字、音都读准确了,方可进入下一步。再者,教师应该让学生读出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其实就是意境,字音读准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诗人所要描绘的画面。苏海英也在《初中古典诗歌的有效阅读》(苏海英.初中古典诗歌的有效阅读[J].常州:职教通讯,2016(14).)一文中提出,初中古典诗词朗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抓住意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朗读的能力,从进入诗境到深入诗意,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古诗词朗读教学必须覆盖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想象与联想对诗词进行自由、多元、个性解读。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读出情感。从音准、画面再到情感,学生如何逐步提高古诗朗读水平,最后一步就是要读出情感。诗人作诗多是有感而发,借景抒情,抑或托物言志。初中生面对古诗,初读会有陌生感,再度会有生涩感,三读就要学会品味古诗的韵味,也就是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最后一步读出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有了前面两步的铺垫,学生掌握了字音与意境,最后一步就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意境描绘出画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境。

三、把握全诗整体风格,朗读由情入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育的所谓‘亮点首先就应该在朗读上”。他着重强调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朗读教学的要求“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朗读技巧,教师掌握一定的训练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

所以,教师教授学生朗读初中古诗也得有一定的技巧或者训练步骤。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让学生把握全诗的整体风格,由情感出发,进而进入意境。这一点与上面提到的并不冲突,第一点强调的是朗读的顺序,而这里所提出的是学生初步了解了全诗之后,再次朗读时所需要注意情感与意境的关联性。由情感进入意境,就需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突破格式化束缚,实现自由、个性朗读。这一点具体操作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更需要教师注重朗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重审朗读教学课堂,转变教师朗读教学观念

初中诗歌朗读教学有以下几个现状: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家校配合不当。二、学校时间分配不当,多是重分析轻朗读。三、朗读目标不清楚。四、朗读技巧不佳,教师指导方法欠妥。五、课外朗读活动严重缺失。

通过以上朗读教学现状可知,当前朗读教学不受学校重视,处于一种“冷”状态。那么,如何改变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朗读教学观念。陈红红在《初中古典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陈红红.初中古典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一文中提出,重新审视诗词教学课堂,促使教师转变朗读教学观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完善评价机制,转变功利性观念。第二,教师学会“退出”,注重学生朗读。第三,教师需要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第四,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的有效教学方法:1.课前做好朗读准备 2.课堂上教师做好朗读指导 3.课后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除此,宋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有效渗透》(宋鹤.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中也提到,第一,教师应对新课标中关于朗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深刻理解。第二,依据教材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第三,针对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指导诗歌的朗读要强调意境。第四,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适时、精准的点评。

除了以上两位学者提出的策略,教师还需要依據课标,善于利用教材,发现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朗读训练内容。

五、重视“研讨与练习”与朗读结合

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书本中研讨与练习的内容。该部分其实是教学目标的再现,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再次思考学习目标,通过对学习目标的二次强化,让学生更加了解诗歌。这对刚刚步入初中,对初中语文学习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起到了巧妙指导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的朗读指导。教师要重视“研讨与练习”的内容,这部分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实际练习,加强学生的进阶训练,教师再加强指导,有利于知识的二度深化。相对于其它教学环节而言,研讨与练习更加具体地检测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可以多方面、多角度更好地利用“研讨与练习”部分,因为这部分的相关内容正是课堂上具体教学目标的二次呈现,也便于学生更具体的思考教学目标,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学习成果。

初中的诗歌教学需要朗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与意见性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更需要善于利用课本,有效的挖掘教材中的可以利用的古诗朗读训练内容,发现显性知识与挖掘隐性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指导初中生的古诗朗读本就是一件棘手且艰难的事情,语文教师们更要学会熟练运用各种策略让学生了解朗读,学会朗读。

总之,古诗朗读教学策略有很多,但如何运用,如何教会学生朗读才是关键。现代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一尺讲台、一根粉笔、一本教案的时代,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要适当地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到教学之中,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在音乐的调节下直接地调动学生朗读诗歌的热情。

古诗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为了学生发展,为了自己发展,也为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宇红.朗读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窦桂梅.亲近母语·点灯人丛书:跟窦桂梅学朗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6]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7]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王丹(1997.05—),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意境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春色满园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