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2021-07-28刘会红汪袁枫龙莉媛徐刘容潘秋霞朱雯静
刘会红 汪袁枫 龙莉媛 徐刘容 潘秋霞 朱雯静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多元信息化平台使用率越来越高,推广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探索多元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实践中的现实困境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课堂、加强教师多元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促使多元化信息平台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利工具和载体。
◆关键词:多元信息化平台;国际贸易理论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赋予信息化教育新的使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探索并建立新路径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传递的方式,打破了单一的书本限制,转换为多元化的多媒体形式。《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方式,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共享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构造体系,坚定了教师的指路人职责。
一、多元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的应用发展现状及瓶颈
我国高校多元信息化建设,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势头迅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多元信息化平台在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是适应智能环境下加快教育学习信息化、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结合多元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推广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实现“互联网+教育”。
近几年多元信息化平台成为了各大本科院校线上授课选择的主要工具,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线教育得到空前发展。而《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应用型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但是在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也频繁的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学生热情不高,完成任务式使用平台
目前有超星、慕课、课堂派等各种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多元信息化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萌长于各所高校,不同平台在呈现方式上具有差异,各任课教师也对于教学平台有着不同的选择。整体来看,平台整合了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与形式更丰富,但新鲜一时之后学生疲于奔波各平台的任务,对于学习本身趋于倦怠,容易被承载平台的设备如手机、电脑上的其他信息吸引。学生对于课程视频完成趋于应付,教师无法明确得知其观看的真实性与知识的内化程度,可见平台依旧无法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多元信息化平台的选择不当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内容理论性偏多,传统讲台式传授知识的单一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教学,亟待结合应用多元信息化平台来丰富课程,若教学平台选择不当,易导致教师的上课过程不流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刚开始不熟悉平台的功能而选错平台,后期又需要更换平台,浪费宝贵课堂时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课堂效率。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资源有较大差距
高校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开展现代化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信息化的普及虽然促进了教育的高效发展,但长期下来发现各高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资源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具有区域、名誉、实力等优势的高校,更容易获得企业和政府在资源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其领先地位。而那些规模较小、技术原本就落后的高校,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致使两极分化严重化,形成了“信息化鸿沟”。
二、多元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发展不足的原因
(一)理论知识、师生沟通与平台三方面皆有其局限性
首先,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囊括了从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到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对外贸易政策、关税贸易壁垒等各个方面,又以前期所学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于背景不了解并缺乏一定实践的在校学生难免感到枯燥。
其次,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对课程知识的呈现局限于传统的教材的电子化,设置视频任务时长过长,任务点多等问题将让学生产生压力与疲乏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逃避心理。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师与听课学生比例在1:70左右,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从而无法针对性教学,自然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再有,平台自身建设不足。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可设置视频任务点和章节测试,但与此同时相应破解与逃避方法应运而生。同时学校强制性使用某些平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加之出现一些卡顿、闪退、功能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隐私风险等致使用户体验不佳。
(二)部分教师教学应用能力不足,多元信息化平台使用浮于表面
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也是近几年才逐渐普遍化。部分教师对于平台的使用浮于表面;如只用于学生签到、上传教学资源等,只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并没有与学生形成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不够。在课程设计上,平台仅仅起辅助作用,使得平台和教学要素分割。
(三)高校行动效率不高
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校表示建设和完善多元信息化平台、打造信息技术化校园具有必要性,但对于其面对高预算、高要求、高难度的问题,高校在没有得到政府或企业的支持下,这方面计划的实施總是走走停停,最后认为低配置的设备也足以支持教育的良好进行,便停步不前。同时很多高校只是下达相关文件通知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并没有实际行动。
三、提升多元信息化平台在《国际贸易理论》课程中的应用对策
(一)平台加强自身建设,过程式师生互评
平台要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以开发出情景故事与师生对话问答式融合的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平台上以虚拟角色回到对应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相应的背景故事中去,在故事相应的节点设置对应的测试题,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出勤、课堂表现、测试情况等反馈,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师生之间开展过程性互评,让教师与学生间产生良性互动。
(二)加强教师多元信息化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应积极培养多元信息化教学人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各高校应及时对教师开展技术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应用新技术传授教学资源、与学生建立紧密互动关系的能力,同时加大安排信息化经费的投入。
经调查发现大多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指南是文字形式,对于部分教师使用者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功能闲置;平台应录制视频教程以便于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也要不断丰富其功能,便于教师的使用。
鼓励政府或学校加大教学资源应用共享力度,如在多元信息化平台共享精品课程直播录屏,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新的教学理念等;但也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来防止出现窃取创新的不良现象。
(三)高校积极开发校内统一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教育革命。高校应开发校内统一平台,包括完成校内人员的身份认证、学习资料的发布、与多平台的联合、提供各项业务办理、整合各种信息下达通知等功能,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信息化的便捷性。高校各部门应将所在部门详细情况上报上级,为学校高层决策信息化方面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来兵,陈港.高职产教融合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23(01):121-125.
[2]林珍.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教学信息化平台优化应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35-37.
[3]张爱琴.移动教学平台的软件课程教学信息化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21,37(02):63-65.
[4]王岩,高鹤.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6(28):27-28.
作者简介
刘会红,女,湖南科技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汪袁楓、龙莉媛、徐刘容 、潘秋霞、朱雯静为湖南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
挂课题号
受“湖南科技学院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系“湖南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XKYJ2020044”和“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C108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