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影像学CT诊断学术价值
2021-07-28雷左
雷 左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其主要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病灶主要位于肺组织、胸膜、气管、支气管等部位[1]。肺结核在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于第二位,可累及各个年龄段人群,但新发病例多见于15岁以上患者,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胸部影像学对肺结核的诊断意义重大,胸部X线是常规首选方法,可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明确结合病变范围、形态、密度等,但对肺结核与其他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受限,且不易发现隐匿的结核病比[2]。CT可提升空间分辨率,显示病变细微特征,能够减少重叠影像,对发病较为隐匿的支气管、气管内病变有较高诊断率,同时可用于引导穿刺、引流与介入治疗[3]。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中,男39例,女33例,患者年龄27~75岁,平均(48.13±2.33)岁。症状表现:咳嗽62例、低热盗汗43例、咯血35例、胸闷气促34例、胸痛21例、高热10例,各症状有重合。
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常规X线检查。多层螺旋CT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双臂保持上举,自胸锁乳突肌开始扫描至双侧肋膈角,扫描参数:管电流40mA,电压120kV,层距5mm,层厚1.2mm,扫描过程中发现病灶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mm薄层窗口重建。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80ml,注射速率2.0~3.0ml/s,进行增强扫描。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状、数量、边缘和密度等。
X线检查:患者站立于指定位置,双臂上举,行胸肺部正位和侧位X线摄影检查。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进行诊断,取一致意见为最终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
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资料,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病理学诊断结果,72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60例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n)
表2 X线对肺结核诊断效能(n)
三、讨论
肺结核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结核病等主要类型。患者以咳嗽、胸闷气短、咯血、胸痛等为主要症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非所有患者均会马上发病,甚至部分患者痰培养结果亦呈阴性。目前,肺结核的诊断有赖于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X线是辅助诊断肺结核的最常用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普及程度高和价格亲民等特点,但其无法分辨前后重叠密度较高的组织,由于肺部组织与皮肤肌肉、胸膜、肋骨、心脏、脊柱、大血管等多组织重叠,X线检查对于纵膈覆盖部位的肺组织内病灶显示欠清晰,对于肺内隐匿或体积较小的病灶显示率不高,易出现漏诊。
人体各部位组织对X射线吸收率不同,CT正式基于此原理成像,其得到的断层图像更为清晰,可比性较佳,其可进行多方位重建,实现对病灶的全方位观察。通过VR、MRP等技术,可评价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尤其是针对非典型性肺结核、隐匿性肺结核具有更高的检出率。本次研究中,CT对肺结核检查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00%、83.33%,显著高于X线的71.67%和66.67%,提示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明显由于X线。在影像学特征上,肺结核的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密度影、树芽征等,此外,有明显空洞征、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等征象,有随机分布的结节,磨玻璃影密度可与肺肿瘤、肺炎、支气管感染等疾病相鉴别,另外,结核性树芽征是肺结核的典型CT征象,亦可用于与其他胸肺部疾病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