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冉茂列 彩笔写出千百态

2021-07-28马宏明

南风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绢本工笔画

文/马宏明

人生往往是由许多不经意间的偶然串联而成的,这种偶然间的决择,有时会改变人

冉茂列

冉茂列,贵州思南人,1999 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贵阳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省文联委员,贵州省美协常务理事,贵州省青年美协副主席,贵州省工笔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阳市文联委员,贵阳市美协副主席,贵州省第三批“四个一批”人才,贵阳市第二批市管专家,政协贵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

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庆祝建党90 周年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等全国综合性美术作品展,在省市各类美展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

生,改变命运,同时会带来今后一系列的必然。数年前身为思南师范老师的冉茂列到贵阳办事,在朋友处意外得知,贵阳美术馆将向社会公开招聘美术专业人才。接下来的几天,他正有闲暇,便抱着好玩一试的心态报名应聘,反正原本就没有志在必得的打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便是。哪知凭其天赋才情、过硬功夫,经过数轮淘汰,他竟轻松入围,一举上榜。以此为拐点,命运完全改变,从地区请动到省会工作,从美术教师转移到专业画家,继而成为我省青年画家中工笔画之翘楚,再到后来的许多艺术成就与光环,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一切主观上是源于茂列自身努力,而客观上不得不说是命运的安排,上天的眷顾。

冉茂列1977 年生于贵州思南,毕业于福建师大艺术系,思南历史悠久,素为贵州文化经济重镇,秦汉时期便已设为郡县,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佛教圣地梵净山更是天下闻名,此地地灵人杰,历代社会名人层出不穷,仅艺术一科就涌现出不少卓越之士,书写“颐和园”匾额的严寅亮,近代书法大家魏宇平等在中国艺坛可圈可点,他们都从斯地走出。茂列自幼生长于如此良好的氛围,自然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其自少时就喜好绘画,加之勤奋与悟性,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并得到现代工笔画大家林容生先生的传授。茂列幸得山川滋养,乡帮文化陶怡,良师指导,故其成就之不凡,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作为画家,当首推人品,次在绘画。茂列身上颇有古君子之风。“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衡量人的标准与人生的追求,茂列堪当,他为人随和守信,为事谨勤劳谦,从不计较个人得与失,他负责的美术馆与美术馆展览部所管之事具体而庞杂,他都能事事落实,条理清晰。特别是某些展览的筹划、征稿、印制、喷绘、展筹,到布展、开幕、座谈他皆事必躬亲。尤其是外出交流展览的对外联络,外出人员乘机班次、他总会反复叮嘱,对外宣传等事无巨细他都能做到有条不紊,令人叹服。去年我与茂列到深圳作美术交流,见其与对方接洽,彼此欢颜,十分成功。今年年初我们为著名画家谭涤非先生举办个展,年届八旬的先生非常满意,多次向我说起,茂列在此展事中出力不少,其感激谢忱之情溢于言表。如是例子还有很多,只能略举一二以作代表。

茂列以善工笔人物而蜚声黔中、传播画坛,他的工笔画所撷取的人物多为他昔日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乡闾故人。大凡从事艺术者皆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性,艺术作品需要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剪裁。只有写画家周围的人和事,其笔下才会丰富多姿,也才能形神皆备、妙笔生花、涉笔成趣。茂列画中的山野村姑,雅逸清纯,天生丽质,自然天成,饰而不雕,如一泓山泉,清澈透明,恰似“不受尘埃半点侵”“不染寻常脂粉气”。《晨》画面中呈现了一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赤足少女,正携一篮衣物,在晨曦中走向山村的河岸井边,去捣衣、去清洗,画出了乡女的抱朴含真与勤劳自励。《晨》画中虽然没有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却令人想到山乡的宁静与周围的鸟鸣蝉吟。《晨霭》刻划了数名少女许是采花归来,许是背花外出的场景,整个画面透着浓郁的春意,诗情,画面中大块的留白,明示了晨雾霭霭的朦胧之美,更增强了画面的疏与密,简与繁的对比。《蝴蝶翻飞的日子》,抓住了母子嬉戏、舐犊之乐的瞬间。他们的目光凝视着翻飞的蝴蝶,颇有动感与生活情趣。更写出了一片祥和与天伦之乐。《吉日·问候》,描述了佳节吉日相互问候的热闹场面,整个画面人物众多,神态各异,彼此呼应,整幅画看去满而不闷,繁而不杂。人物的安排合理而有序,给人以和谐畅快之美。《金榜题名时》,写出了数位民族青年正为一位考试成功、金榜题名的青年女子送行的场景,画幅中的鲜花与乐器反映了金榜题名时的欢欣鼓舞,与即将天各一方的依依惜别。茂列的工笔人物除民族题材外,还有许多都市题材的,与前者不同的是后者更加入时,注入了许多城市生活的元素。《故乡的云》,勾画出一群农民工在繁华的城市夜景中,以一位手弹吉他引吭高歌的青年为中心,画面中的人物有的凝视前方,有的抽烟沉思,有的正电话联络,有的动作灵敏,有的神情木讷,但有点则是肯定的,他们都在思念远方的故乡与亲人,看到茂列此画,似乎能听到韩红嘹亮高亢的《故乡的云》。茂列的工笔人物画线条颇具力量与律动感。西方一位画家曾说:“一根线就是一个点在散步”,其实说的就是线条的畅快与灵活,线质在绘画中不仅是手段更是灵魂,作品成功与否的要件便是线条的把握与处理,茂列在线条的用笔上多以书法中的中锋为主,注意到了其中的轻重缓急,点划变化,因而质量感、体积感特强,真是厚而不滞,飘而不浮,时而不虚。茂列用色的极度大胆,亦是其绘画风格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我观其画作色彩,则会想起敦煌壁画、唐墓彩绘的用色,不知他是否借鉴,他的画作时施极色,时或大片红色,时或大片黑色,时或大块留白,常给人以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而茂列佳制则无论局部的细微处理,还是整幅的恢宏把握,都极其准确到位,充分体现他对人物的观察与极强的捕捉力。数年前文联组织一批艺术家在黔东南一带采风,恰遇各地赶场,乡场上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各村各寨,男女老少最为集中,他们或盛装,或简朴,或三五成群,或各个独立,或欢笑,或愁闷,世态人情尽在其中。只见茂列时或举起相机,抢拍一个个瞬间,时或取出纸笔,速写勾勒抓住其间人物的动态。半月下来,他已是素材丰盈、满意而归。工笔画的属性与固有程序,决定了其没有写意画在操作时的酣畅放达与痛快淋漓,更缺少抒情与写意,它必须按部就班、慢条斯理。故易板刻难灵动,易艳俗难清雅,工笔画如书法中的玉筯文,篆刻中的圆朱文,需静中寓动,工中茹写,朴茂与流美共存,华贵与古拙同举。茂列工笔人物中便具备了如是气息。工笔画而外,茂列近来又将目光投向了写意画中,主要创作一些紫藤小鸟类作品,其笔下藤蔓间的书法用笔,中侧共济,似籀如草其八哥小鸟,有呼之欲出,鸟鸣春涧的意味。

蝴蝶翻飞的日子 纸本 50cm×50cm 2010年

吉日•问候 绢本 191cm×137cm 2009 年

晨曦 绢本 200cm×250cm 2017 年

茂列是属于那种在绘画上颇具思想高度,更有感悟的画家,且是于绘画上重激情与趣味之人。兴趣来时可不记旦暮晨昏,终日挥翰弄颖,奋然创作,斯时定然心手双畅,佳作频出。兴尽则止,此时他又会置之不理,一撂数月。其实这是一次蓄势待发的休整,更是真性情真艺人的表现。茂列总是处于如是创作状态,其艺术才会如此勇猛精进。

艳阳天 绢本 68cm×68cm 2019 年

工笔画素非贵州画坛之弱项。上世纪末,虽曾有贾宜群、马尚明、刘宇涛等前辈画家曾活跃于画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自学养、才情、悟性的不同局限,加之他们的存世遗作少之又少,因而大多没有形成极大的格局与气候,好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吴宇滔、徐飞、王剑云、王英、顾静、冉茂列为代表的贵州工笔画家,以各自的不懈努力,倾情创作。加之他们所处的时代资讯发达,交流频繁,眼界与创作思路远胜前人,因而现代贵州工笔画已呈现出从沉寂走向繁荣的大好时代。茂列以专业画家及画坛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其艺术成就越来越引起画坛注目。笔者与茂列有同馆之谊,闲暇时偶与之相聚,举杯共饮、品茗论道。比之旁人,似乎对其人其艺稍有多的了解,故立于门外,略陈数言,作为引玉之砖而已,深知愚钝如我,对茂列精湛艺术只能识其皮毛,何敢否臧人物,妄加月旦,信口开河。

故乡的云 纸本 220cm×120cm 2008 年

人民子弟兵 纸本 220cm×120cm 2008 年

青春•回眸 纸本 136cm×68cm 2010 年

月色朦胧 绢本 136cm×68cm 2015 年

融 绢本 195cm×145cm 2019 年

人民代表——潘克刚 绢本 136cm×68cm 2020 年

猜你喜欢

绢本工笔画
喻天柱作品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鹿鸣》绢本设色
宋延生中国画作品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丁学军作品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