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2021-07-28鹏,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微血管良性恶性

靳 鹏,李 阳

乳腺癌因其病情发展较快、发病率逐年增加、预后较差[1-2],已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超声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应运而生,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是通过检测组织微钙化,可清晰显示出不能被常规超声检出的或者虽被检测出但肉眼却不能识别的微小钙化,从而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率[3]。SMI是通过彩色多普勒原理,提取微血管与正常低速运动组织的差异,实现低速血流和微小血管的检测,并且可有效减少组织运动杂波的影响,无创显示微细血管,从而更好地对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诊断[4]。据相关文献[5-6]报道,单独使用SMI及单独使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本文旨在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综合分析乳腺结节的钙化情况及血流特征,来进一步分析乳腺癌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的95例病人(123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2~83岁。所有病人在术前均行二维超声检查、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及SM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 方法

1.2.1 常规二维超声 采用东芝Aplio 500型彩超诊断仪,14L5探头,探头频率为10~14 MHz,病人取仰卧位,以乳头为中心,多角度、多切面进行连续扫查,扫查过程中,详细记录发现结节的方位、大小等相关信息。

1.2.2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检查 在常规二维超声图像基础上,启动萤火虫图像模式,观察结节内部微小钙化的数量、形态、亮度、分布情况等。

1.2.3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在常规二维超声图像基础上,启动SMI,观察乳腺结节的血流信号。本研究采用彩色模式超微血管成像(colorSMI,cSMI) 显示模式。

1.3 诊断标准 (1)常规二维超声。良性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整齐,纵横比<1,内无强回声;恶性结节:形态欠或不规则,边界欠或不清晰,边缘毛糙,纵横比≥1,后方回声衰减,周边见强回声晕,结节内见微小钙化灶。(2)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良性结节:结节内未见微小钙化灶或仅见短棒状钙化灶;恶性结节:结节内见微小钙化灶,沿导管走行或呈簇状分布[7]。(3)SMI。按Adler半定量法对结节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8]:0级,无血流;1级,少量血流,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流;2级,中量血流,3~4个点状或1条重要血管(长度接近或超过肿物半径);3级,丰富血流,5个以上点状或2条重要血管。据相关报道[9],将Adler分级为0、1级定为良性,2、3级定为恶性。(4) 超声“萤火虫”成像联合超微血管成像诊断标准:两者检查技术单独诊断均为良性时,则两者联合诊断为良性;两者检查技术单独诊断均为恶性时,则两者联合诊断为恶性;两者结果不一致时,超微血管为良性,“萤火虫”成像呈恶性,则诊断为恶性;“萤火虫成像”呈恶性,超微血管诊断为可疑恶性,则确诊为恶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95例病人共123个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结节78个,伴淋巴结转移者20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7个,导管内癌5个,腺癌4个,淋巴瘤1个,原位癌1个;良性结节45个,包括纤维腺瘤35个,腺瘤5个,炎症3个,腺病2个。

2.2 SMI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SMI判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敏感度80.8%,特异度80.0%,准确率80.5%(见表1)。

表1 SMI判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与病理结果的比较(n)

2.3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鉴别良恶性乳腺结节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敏感度84.6%,特异度82.2%,准确率83.7%(见表2)。

表2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判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n)

2.4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SMI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SMI鉴别良恶性乳腺结节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敏感度94.9%,特异度95.6%,准确率95.1%(见表3)。

表3 2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判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n)

2.5 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SMI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均高于单独使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及单独使用S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4)。

表4 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学指标的比较(%)

2.6 典型病例 病人,女,56岁,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结节内未见点状钙化灶(见图1),超声“萤火虫”成像可见两枚微小钙化灶(见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节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见图3),SMI检查结节内见3条点状及细棒状血流信号(见图4),综合考虑超声诊断为乳腺恶性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已对女性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乳腺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无辐射等优点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常规方法已得到广泛运用,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分析乳腺结节中的微钙化及血供分布情况,可以较准确地对乳腺癌做出早期诊断。但有研究[11]指出,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结节中的微小钙化敏感性较低,新近出现的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超声成像技术,其原理是重新处理超声采集到的原始信号,达到背景黑化的目的,再利用图像边缘锐化和噪声抑制等技术手段凸显出微小钙化,然后与原始图像复合并且蓝化,从而达到“萤火虫”的效果[12]。另外,因乳腺恶性肿瘤和其他肿瘤相似,其生长、浸润和转移与微血管等密切相关,且恶性肿瘤在微血管丰富程度及微血管的构建上,与良性肿瘤拥有明显差异[13],因此对恶性肿瘤的血供分布的评估也至关重要。以往评价恶性肿瘤血管的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仅能反映血管内径>0.2 mm且流速相对较高的血流信号。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创新,SMI应运而生,可以显示血管内径>0.01 mm的流速较低血管,且具有运动伪像较少、空间分辨率较高、成像帧频较高等优势,可以提高肿瘤中微小血管的检出率[14-15]。

本研究分别使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及SMI对乳腺良恶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单独使用上述两种技术,有助于乳腺结节的诊断[16-1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者联合应用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单独使用这两种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SMI两者可分别从微钙化及血流特征两方面显示乳腺病变特征相关,避免了单独使用某种技术造成的局限性:运用SMI时,有15个恶性结节被误认为良性,是因为其内部存在了大量的坏死组织,SMI显示为少量的血流信号,所以分级为Ⅰ级,考虑为良性结节;而被误诊为恶性结节的良性结节,因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遂SMI分级为Ⅱ级。“萤火虫”成像技术对粗大钙化不敏感,运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时,有12个恶性结节内含有粗大钙化,微小钙化因被遮挡而导致遗漏,遂认为良性结节;而8个良性结节内因导管壁或者Cooper韧带等组织被误认为是微钙化,遂诊断为恶性结节。两者联合使用后,仍有4个恶性结节误诊为良性,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早期小结节没有形成微钙化,也没有丰富的新生血管,所以将其诊断为良性;2个良性结节诊断为恶性,包括了炎性结节及较大的纤维腺瘤,原因是既有多个“萤火虫”亮点,又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所以误诊为恶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乳腺结节诊断中不能单纯依靠超微血管成像及超声“萤火虫”成像等新技术,必须结合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比如超声“萤火虫”技术未能就微钙化的形态分布进行深入研究,对于SMI,未能对微血管分布的位置和形态法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微血管的构建,上述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SMI可以进一步优化诊断效果,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微血管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