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与丝绸文创推广策略研究
2021-07-27洪杉杉
洪杉杉
丝绸作为浙江九大经典传统产业之一,有其深远的潜在文化价值,而特色小镇的提出和引入为浙江丝瓷茶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而,通过对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的分析与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丝绸文化资源进行推广和开发,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找到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丝绸特色小镇的内涵及特征
丝绸特色小镇是指依赖丝绸文化产业,打造产业定位明确、文化内涵清晰、旅游特征独特的综合开发项目。理解其内涵,需要把握“特色”“小”及“丝绸”三个基础概念。“特色”,主要是文化、产业、环境等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独特之处。特色小镇凭着丝绸文化特质,吸引了相关产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生活区域和创客空间。“小”,凸显的是一种空间限制。一般说来,在有限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而“丝绸”作为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其包含的文化基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完美植入,直达“内核”,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并进行有机融合、隐形传播。丝绸元素经深度挖掘、适时再造与当地民风民俗融合形成独有的小镇文化,其内涵展现着本土文化自信,既有本土资源整合的“源动力”,又具备新资源汇聚的“凝聚力”。
特色小镇建设中丝绸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文化是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文创寄予了传统精粹又顺应着时代新潮,文创产业与特色小镇融合的理念一脉相承,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还能在无声无形中传播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目前,在我国倡导建设特色小镇的背景下,丝绸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注重创意创新,形成发展主要推动力
特色小镇的丝绸文创产品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外,更积极寻求创意性的创造,创新性的表达。早期的丝绸文创产品多缺乏艺术塑造及文化内涵,与年轻一代狂热追求个性严重脱节,难于流通传播,市场反响一般。不难说,丝绸文创产业中的创意性是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效应的元素,其生命力就在于它与人的创造性以及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同时创新能动效应也能有效地刺激其他经济体并向其渗透。
面临同质危机,迫切需要传承文化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曾指出:“在以经济指标增长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模式中,城市物质建设上的高度成就掩盖不了精神实质的消失。”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博弈无处不在,丝绸文创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味地追求浮于表象的新、奇、特等浅层文化风格,产品多粗糙雷同,缺乏创新灵魂,模仿、复制、抄袭现象随处可见;而各地真正具有的民俗风格得不到根植,地域特色等不到发扬。更有消费者表示,每进丝绸小店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遇到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丝制品。可见看似风微浪稳的现下已存在“有商品,无市场;有需求,无供给”的潜在危机了。
“互联网+”时代,销售渠道多元化
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同时给网络销售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足不出户的网购方式重塑了社会形态,给生活带了无声的便捷。网店的出现让公众可以不再受制于时间与空间,随心所欲地尽情浏览、购买心仪商品。网上销售平台大量的流量,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结构布局的变革,消费量得到显著增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丝绸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已成主流,线下体验馆等的兴起也优化着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互联网+”的新态势将推动丝绸文化创意产业从生产方式、自身组织形态到消费模式上转型。
丝绸文创产业推广策略
当下,文创产业势头正起,国家支持力度空前,丝绸文创产业正可借势而兴,顺势而为。针对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文创产业呈现的新特点,笔者走访多个特色小镇,并潜入市场深度调研,在此提出几点推广策略以正其道。
推崇创新,鼓励创业
为使当代设计力量与丝绸特色小镇文化资源完美融合,推崇创新,鼓励创业已成必然之举。在产品创新方面,可以举行不同类型的创意竞赛,鼓励民众参与。通过对丝瓷茶元素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作品的征集,打造出呈现新风格、新样式、新内涵的生活实用品、艺术装饰品、文化娱乐物等,为大众消费和小镇发展所用。如通过举办各类中大型赛事,激励企业、大学生及青年设计师参与其中,对丝绸文化进行创意开发和创新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开拓思维为文创设计找到更多灵感,同时还能吸纳各类设计力量到产品研发队伍之中,突破文创产业研发的瓶颈。
人才引入,配套到位
作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中坚力量,丝绸文化相关技艺传承人的汇聚,为丝绸特色小镇的文创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障。通过引入文化创意和艺术设计领域的从业者、设计师、艺术家等创意阶层,实现了传承人与文创者的相互促进。同时以丝绸特色小镇文化传承人员为中心,整合创意者、设计者、经营者等,为丝绸文化创意人才的艺术创作、文化经营、交流活动等提供便利,以此提升丝绸特色小镇人才资源的创造力。在人才政策方面,综合考虑各个小镇人才需求上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专项政策,因事制宜,充分地释放政策红利,把人才政策做实。
品牌打造,合作共赢
依托丝绸小镇的特色资源,以内外兼修、文化凸显、特色鲜明为方向,深度挖掘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共同促成文化附加值与品牌附加值的双成就,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丝绸文化向内凝聚的同时,推动小镇代表性文化特色向外走出去,促进与其他特色品牌及其他设计领域在内容创新及创意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将创意基因向产品和服务延伸,共同实现消费市场共享。采用线上现下结合的方式搭建展示及体验平台,促进销售增点,提升小镇整体的品牌形象。
文化应用,科技协同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与科技深度碰撞融合已成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同样有赖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强化文化创意与生产制作技术、展陈传播技术和消费终端技术等协同能力,以互联网技术推动丝绸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新媒体与丝绸文化的互动联手,逐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科技应用到特色小镇建设和文创产业发展上,改善小镇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如設立小镇丝绸文化展示中心,利用VR虚拟还原历史场景、工艺制造流程等。
结 语
将丝绸文创设计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突出小镇独特性的文化符号,结合现代生活的创意创新元素,传承传统文化的工艺与特色,开发新概念文化产业,推动小镇建设与文创产业的共成长,使小镇具有独特的风格、风貌与风情,形成产城人一体化功能聚集地;助推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丰富居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提高小镇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后形成互利互惠的新局面。
(杭州職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Beatriz Plaza and N.Haarich. Art,Culture and Creativity as Drivers f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J].Enhanc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Arts in the EU,2017,(7):371-388.
[2]Chris Bilton.A Creative Industries Perspective on Creativity and Culture[J].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Creativity and Culture Research,2017:661-679.
[3]张立波、张奎.“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84-85.
[4]姜玉峰.文创产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创新模式研究艺创小镇为例[J].新美术,2017(1):29.
[5]张洁、梁大刚、苘娜娜.杭州蚕桑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丝绸,2017,(11):46.
[6] 闫文秀.浙江省传统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与经验借鉴[J].宏观视野,2017.6(10):55-37.
·中国收藏家100人·梁亚权
梁亚权,中国文物收藏家。1956年生,四川绵阳人。
1976年工作于内蒙古军区。
1982年转业到外交部,1985年下海经商。
1980年接触收藏,至今为止有40多年收藏史。
2000年创办蒙元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价值超2000亿元人民币。
现为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民间博物馆工作委员会鉴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