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设局”,引朋友见蒋介石
2021-07-27董寅生
董寅生
在民国军界,蒋百里(1882—1938)属于泰斗级的人物,他从日、德学成归来,当过保定军校校长,代理过陆军大学的校长。民国时期的高级将领,多从这两所军校出身。比如北洋军阀时期,不少中高级军官就是保定军校的学生;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当时的不少教官也是保定军校出来的学生;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两湖战场上的主要将官如唐生智、陈铭枢、叶挺等都出自保定军校。
因为这一历史渊源,1929年,蒋百里应蒋介石之邀赶赴南京时,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从下关车站到新街口,到处张贴着“欢迎军界泰斗蒋百里先生”的标语,当晚,蒋介石举行欢迎蒋百里的宴会,各高级将领均来作陪。
尽管声望如此之高,但蒋百里一生从未有过手握兵权、独当一面的机会,多数时间,他都是靠自己的军事理论来影响中国的军事实践。
抗战爆发之后的军事进程,不少方面验证了蒋百里此前的预见预判,当年他在《国防论》扉页上题词:“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句话振奋了中国军人的抗日决心,他提出的战略战术设想更有效指导了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
陶菊隐(1898—1989,湖南长沙人)是当时的知名记者,他本人不懂外语,却能根据别人所翻译的外文资料研究国际局势,发表过一批颇有见地的文章,蒋百里很欣赏陶菊隐的敏锐,两人由此成为忘年之交。
抗战爆发之后,蒋百里两度出国,一面考察国际局势,一面为中国抗战争取支持。1938年8月,他从欧洲回来后,向蒋介石汇报自己此番出使经过,谈及当时的国际形势,他提到自己有个朋友陶菊隐近年研究国际问题,很有见地,希望蒋介石能召见陶某听听他的意见。蒋介石此时求贤若渴,自然应允,但其时陶菊隐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若直说是远在汉口的蒋介石要见他一见,陶菊隐可能会以兵荒马乱、来往不便婉拒邀约,于是蒋百里心生一计,他先从香港致信陶菊隐,说自己有要事相商,请他务必来港一叙,随信汇去两百元路费,信的末尾更表示:如果陶菊隐不来香港,他就要来上海与陶相见。陶菊隐担心蒋百里来沪不便,于是回信表示自己愿去香港与他见面。
陶菊隐向《新闻报》请了10天假,9月5日从上海启程,9月7日抵达香港,下船后,蒋百里的夫人佐梅前来迎接。陶菊隐一路问蒋夫人先生何在,佐梅一味支吾,说他在等你。陶菊隐住下之后,不见蒋百里,吃完饭,依然不见蒋百里,陶菊隐大为不快,说蒋先生既然不肯露面,他只好乘原班轮船回沪,佐梅见此,只好说:“现在老头子在你们湖南,他马上就会回香港来看你,他叫我负责招待你,你总得见他一面才能走。”
陶菊隐答应可以再等蒋百里几天,这几天里,佐梅让蒋百里的侄子陪陶到处游玩,眼见假期将尽,依然不见蒋百里回港,陶菊隐于是又要定回沪的船票,佐梅这时又说:蒋百里现在可能在湖南南岳衡山,请陶先生去那里和他做一短暂的会晤,然后再折回香港,转轮返沪。
听到此话,陶菊隐有些气恼,说你们这样捉弄我,究竟为什么?佐梅苦劝陶菊隐千万要去衡山走这一遭,还表示自己愿带两个女儿陪陶先生前往。陶菊隐却不过夫人的情面,只好答应前往湖南。
陶菊隐与佐梅、蒋百里的两个女儿先船后车,几经周折,总算赶到衡山,见到了蒋百里。其时,蒋百里正在主持陆军大学由南京内迁的工作。
陶蒋见面,蒋百里先谈了当时的局势,而后请陶菊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在近期爆发讲讲自己的意见,陶菊隐认为尽管希特勒近日对捷克虎视眈眈,但英国在军事上毫无准备,外交上也需要调整一下,不大可能立即同德国决裂,结论是英、德近期打不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不可能很快爆发,中国问题还须中国人自己努力,不能把国家民族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外人手上。蒋百里深以为然,对陶菊隐讲:“好,明天我们就动身到汉口去,你向委员长当面一谈。”陶菊隐至此才知,原来蒋百里将他约到内地,是为了带他去见蒋委员长。
陶菊隐当时实在不想再去汉口,借口说我这一知半解都已向您讲过,由您转述即可,何必非让我去见委员长呢?蒋百里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愿离开上海,所以才不用委员长邀请的名义,而是由我把你引到内地来,如你不去汉口,我将无以报命。”他向陶菊隐保证:绝不强求他在内地担任任何工作,见过委员长后便可回上海继续当他的新闻记者。
9月24日,蒋陶二人抵达汉口,25日,蒋介石即约见陶菊隐,咨询他对最近欧洲局势的看法,陶菊隐陈述了自己的見解,谈话结束,已过正午。蒋介石想给陶菊隐安排一个职位,蒋百里代陶婉拒,说陶菊隐目前还不能离开上海,委员长不必给他任何安排。
回到饭店,陶菊隐就想返沪,蒋百里却又要他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就在这数日间,欧洲局势出现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重大变化,一贯奉行绥靖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三度飞往德国,终于在9月29日深夜与希特勒达成了《慕尼黑协定》,战云密布的欧洲暂时放晴,张伯伦自以为得计,又趁势与希特勒签署了所谓“英德宣言”,宣称两国“彼此将永不作战”,“决心以协商办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对这一纸互不侵犯的宣言,张伯伦视如珍宝,回伦敦后得意洋洋向英国人宣称:“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
事态的发展果然验证了陶菊隐的预判。
9月29日,蒋介石秘书陈布雷来到陶菊隐下榻的饭店,拿走陶菊隐写给蒋介石的材料,又将两本密电码分交蒋百里、陶菊隐,叮嘱陶菊隐:你回上海后,国际间发生重大变故,委员长当随时咨询你的意见,所有往来电报,指定由上海中央分社社长冯有真转送,必要时委员长当邀请你再来内地见面。
回到上海后,陶菊隐与蒋介石有过多次电报往来,先后就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日苏矛盾冲突、日美会谈等国际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随即进占公共租界,陶菊隐担心密码本会被日军发现,冒险回到报社将密码本及与蒋介石、陈布雷等人来往密函烧毁。
有关蒋百里邀陶菊隐去见蒋介石的经过,陶菊隐都把它写在了《记者生活三十年》里。在书中,陶菊隐对当时名人颇多揶揄,唯对蒋百里推崇备至,说:“大凡聪明才智之士,对学问不肯下刻苦功夫,哪知百里以绝顶聪明而又具有无限的求知欲。大凡聪明而又有学问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哪知百里虚怀若谷。自己有百善而毫不自满,别人有一技之长获一虑之得,就不禁倾倒备至,游扬不遗余力。”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