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花者言
2021-07-27孙克艳
孙克艳
一说到吃,便总是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甚至还会让人想到“饕餮”、“贪嘴”等富含画面感的不雅词汇。然而,以花为馔,却是一桩风雅韵事。并且,以花卉入食,辅以雅致的烹调手法和独特的美食造型,往往会在视觉和嗅觉上,给人带来别样的体验和享受,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悠远。
进入花团锦簇的春色后,一定要将五感全都用上,细细地品味,才算不辜负那满目的韶华。因此,不仅要观其色,还要听其语,嗅其香,尝其味。
中國自古就有食花的风俗。屈原在《离骚》中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饮露食花,既是古代修行者的一种饮食比拟,也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以鲜花为食,更是崇尚“道法自然”与“不时不食”的身体力行。
国人是浪漫又实在的:“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丝毫损废。”花儿绽放时,凝视赏望,不吝赞誉;花儿凋谢时,捡拾烹饪,不辞其味。赏也罢,食也罢,都是人们对花儿的珍爱,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应与反馈。
四季虽花令不同,但以花为馔,食法却大致相同。最简单的,是以花入清粥。这样的吃法最出挑的要数桃花粥了。皎皎的大米粥,熬得软糯,间或粉白色的桃花花瓣,弥漫着桃花清雅的香甜。盛在精致的瓷碗里,粉白相衬,好一幅典雅的美味,总让人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来。粥入口后,细腻却无法忽视的花香,在唇齿间生发,浅淡而馨香。即使饭后,呼吸和言语间仍有余香。
类似的,还有梅花粥,茉莉花粥,玫瑰花粥等。以不同的花卉入粥,会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这便是每一种花儿的独特之处了。大诗人杨万里也拒绝不了梅花粥的诱惑,他在其诗作《落梅有叹》中写道:“才有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梅花飘散时,诗人捡拾梅花后,不但要做梅花粥,还要以梅花当香烧,真真是个雅趣的人儿。
除了做粥,以花入食,还有用花做汤、做菜、做饭、做茶、做酒、做点心等吃法。最常见的,譬如用百合、栀子、菊花、霸王花等熬汤;用洋蓟、金针花、石榴花等炒菜;用玫瑰、菊花等蒸米饭;用茉莉、玫瑰、荷花、金莲花等做花茶。
而梅花、茉莉、玫瑰、桂花等可做点心,若能在造型与色泽上稍做奇思妙想,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觉秀色可餐,不但能提升美食的视觉冲击力,更让人感受别样的愉悦。诸如玉兰花、栀子花、南瓜花等花因其花瓣肥厚肉实,故可拌面糊下油锅煎炸;脆酥馨香中,是细微而奇特的差异,那是用丰富的词汇也无法言明的感受。此外,紫藤、槐花、榆钱、枸树穗等可拌面蒸食;梅花、丁香、桃花、牡丹等可做花蜜食用。
另外,不可不提的,便是富于风雅情致的花酒了。桃花、玫瑰、荷花、桂花、菊花等,皆可做酒。屈原有诗句云“奠桂酒兮椒浆”,可见战国时即有桂花酒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千古名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表明重阳赏菊花、饮菊花酒已经成为当时的风俗。
至于颇富浪漫色彩的桃花酒,千百年来,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诸如,元代胡奎的“春风吹舞腰,劝饮桃花酒”;明代唐寅的“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清代屈大均的“新篘正月桃花酒,溪女鲥鱼只百钱”……端着绯色的桃花酿,桃花的芳菲飘逸而出。于是,曾经的桃花,经过一个春秋的沉淀酝酿,穿过时空,与今年的桃花相逢。如此,便是两个春天的相遇。
不同的花卉,经过不同的承载与烹调,飘荡着异样的芳香,并让人在头脑中幻化成深浅不一的旖旎景致;即使历经风霜,却依然绚烂璀璨,那便是不曾被辜负的美好时光。
见花开于枝头,见花开于杯盏,做一个“花吃”,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