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有效性

2021-07-27黄美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2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语文

黄美兰

【摘要】语文课堂的教师评点是实现语文课程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师生对话、教师理答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能很好地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有的教师课堂评点不到位,欠缺有效性。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影响教师评点的有效性的因素、教师评点有效性原则和教师评点有效性策略等三个方面谈教师评点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评点;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价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在评价中“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还特别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语文课堂的教师评点是实现语文课程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师生对话,教师理答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能很好地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有的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对学生的回答或害怕伤害学生,避而不评,或夸大其辞,一味吹捧,或专挑错漏,不见长处,或只重答案内容,忽视学生情感,或强“引”硬“导”,不顾学情,等等。教师评点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还产生负效果,或丧失教师的威信,或让学生过度膨胀,或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或造成学生的迷惑,总之,没有实现教师评点的有效性。那么,在语文课堂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怎样的教师评点策略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下面,笔者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有效性。

一、影响教师评点有效性因素

在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评点有效性高,有些教师评点有效性不高,甚至负影响,那么,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有效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1.受教师落后的认知理念的影响

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目标、评价标准的精神领会不够,把握不准,认知理念相对落后,教师对评点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传递、正误判断”上,对评点的作用、意义及其原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少关注评点与动机、意志、情感等因素的相关性。当学生将思维的成果呈现给教师时,在对学生评价时,失去正确的评价指向,造成评价的随意性,往往把着力点放在讲清讲透某个知识点上,希望学生今后在考试时不再出差错,这样会影响评点的有效性。

2.受教师评点的即时心理影响

一些教师在评点时,往往受到以前的印象的影响,造成先入为主,影响评价。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不良心境带入课堂,造成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情况,在对学生评价时往往会以个人的情绪来评点学生,从而失去评点的客观公正。

3.受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影响

从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评点来看,我们会发现,优秀教师的评点往往会更到位,更有效。因为课堂的评点更容易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或者说专业水平。因为有效的教师评点,它需要教师很强的洞察力,能动态地了解学情,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熟练地转换教学技巧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及评价经验。这就需要较高的语文专业能力水平。

4.受学生反馈的课堂气氛的影响

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很清楚,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课堂气氛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班级活跃,有些班级沉静,有些沉静的班级也会有活跃的时候,而有些活跃的班级也有沉静的时候。那么,教师在评点时,就要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评点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课堂气氛。

二、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有效性原则

有效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应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重要作用,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有学习思维过程评价;既要有知识的评价,也要有情感态度的评价;既要看一时成绩的优劣,又要看长远发展前景;既要评价答题的准确性,更要评价学习创造性;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更要给予激励。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有效性。

1.学生需要原则

教师评点的对象是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教师在评点时首先能够情真自然地关注自己,让学生有安全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其次,希望教师评点时进行诊断,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指出思考的角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思路清晰地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因此,教师评点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从而实现促进他们的发展。

2.激励为主原则

在评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激励作为评点的指向,即使是带批评性的评点,也应化为一种激励。这是教师评点有效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评点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发展。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获得教师的激励。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学生之间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异很大,对问题解答的结果也可能会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多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充分发挥评点的鼓励功能,做到评点以激励为主,而且一定要做到委婉含蓄,学生能愉快接受为原则。

3.适应性原则

语文课堂教师评点的目的是促成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做到适人、适时、适题、适情的适应性原则。所谓适人,就是要针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评点。对优生多一点启迪,对中等生则多一些赏识,对潜力生则多一些鼓励。对好表扬的学生要直露些,对不喜欢当众表扬的则要委婉些。所谓适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回答反馈的紧迫性。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要及时评点,但有时也需要我们去等待,去延缓评点,让学生有时间进行再思考。所谓适题,就是教师的评点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具体评价,而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或泛泛而谈。所谓适情,就是要针对当时课堂情况采取不同评点策略,注意课堂的气氛的主导。对沉闷的班级课堂应首先多一些鼓励,以调动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对气氛已经很活跃的课堂则要减少鼓励性的评点,这样便于课堂始终处在民主和谐的认知状态。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