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寓意

2021-07-27王敏娇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寓言道理寓意

王敏娇

在故事类文本中,寓言最突出的特征是故事中都包含着寓意。寓言的寓意或借此喻彼、或借小喻大、或借古喻今、或借远喻近,进入教材的寓言多数蕴含丰富而深刻的人生道理,能够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带来启迪。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故事出发,体会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寓意就是寓言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因此,教师要探索出理解寓意的策略,在听说读写思等语言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走进寓言故事的深层之中,准确体会寓言的寓意。

一、朗读故事走进寓言

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安排了多篇寓言,第一学段学生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读寓言故事时往往停留在故事表层的了解上,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第一学段的寓言时,要引导学生朗读故事,慢慢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篇寓言故事以成语的形式呈现,词典上的寓意讲得很清楚,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直接把词典上的寓意抄给学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狐狸与老虎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学生从课文中读出了狐狸不仅假借老虎的威風吓唬其他小动物,而且还借助“老天爷”吓唬老虎,在这些表现中狐狸的突出做法就是“假借”,有骗人的成分;学生还读出了老虎一再被狐狸所骗的情形,一步步被狐狸制造的假象欺骗了。读出了这样的了解,学生走出故事就能明白它所蕴含的道理:狐狸耍小聪明骗了老虎。

二、探究文体特点

体会寓言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故事对小学生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学生读起来就忘了还有其他事,此其一;其二,寓意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借助思维进行深入思考才能获得,而且从故事到寓意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桥梁,需要学生自己凭借思维搭建。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文体单元,收录的四篇故事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从文本结构看,故事的起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出场人物都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感,这也是寓言故事吸引人的重要策略;接下来的故事经过与开头比反而有些简略,看不到主要人物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似乎急着体现故事的结果;故事的结果多有一种意外的因素在其中,这种意外与故事开头形成对照,就是指向寓意理解的最关键的路径所在。由此可见,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需要探究这种文体内在结构上的特点,从中找到寓意藏身之处,揭开寓意。

三、讲故事的内容

寓言是故事类文本的一种,故事是蕴含道理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故事,寓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学生学习寓言时,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会说故事的内容。寓言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作者为了演绎他心中一种理念而选定的,并且还需要角色用行动来恰当地表达故事,让故事成为道理的外衣。学生作为读者体会故事的寓意,需要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一一揭去外衣,慢慢看清道理在哪儿;之所以慢慢才能看得清,是因为道理藏在故事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内容,熟悉和把握故事,直至说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包含个人对故事的理解,才能逐渐看出寓意在故事中的藏身之处,并渐渐领悟故事的寓意。

四、写作实践指向寓意

寓言的寓意蕴含在故事中,多数情况将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对照就能揭示寓意,但还有些寓言受语言留白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一些简略的故事经过甚至是结果进行必要的补充,寓意才能得以呈现。此时,写作实践就在理解寓意中派上了用场。

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课文作为一则文言文寓言,比起其他寓言故事显得十分简略,故事的经过就一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读起来很平淡,与寓意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补写训练:这个种田人将农具放到哪儿去了呢?他“守株”时看着哪儿?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当学生把这些内容补写出来后,种田人那种强烈的侥幸心理就得到了突出,与故事的寓意理解就有了明显的联系。

总之,教师在寓言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寓言的寓意,需要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的作用,使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指向揭示寓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寓意的方法、策略。

猜你喜欢

寓言道理寓意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时装寓言
模仿老鹰的乌鸦
道理
喜欢你,有道理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