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课外积累的策略
2021-07-27曲德志
曲德志
有的教师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列的75篇古詩文发给家长,让学生挨个背诵。这样的布置确实简单方便,可问题是这75篇古诗都是包含在统编版小学语文1年级到6年级课本里的课文(有些是“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这样一来,“古诗积累”就完全变成了“课内巩固”,那些没有被选入教材的经典诗文要不要积累?该积累哪些?笔者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经验。
首先,古诗积累不应“仅限课内”。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内的古诗,还要了解课外的经典诗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共收录了古诗词112首(不含文言文)。除了这112首课内的诗词,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至少还可以增加50首以上的课外诗词供学生积累。这些课外诗词不在语文课本里,也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应该存在于教师的“古诗积累本”里,出现在教师给学生的“诗词推荐表”里。
其次,古诗积累不能“不讲就背”。古诗积累不能什么都不讲,也不能什么都讲。尤其是对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的古诗,教师至少得把生字读音讲清楚,把诗词大意讲清楚,把为什么要推荐这首诗讲清楚。课外积累的古诗讲解和课内不同,不需要那么细致,教师把以上三条讲清楚就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
最后,古诗积累可以“成双成对”。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最先记住的往往是班里的“双胞胎”(如果班级里有双胞胎的话)。在一群陌生的孩子里,两个非常相似的孩子坐在一起相当吸引人的眼球。那么,当你看到以下“两对”诗句时,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对”诗句在相同的地方均有重复出现的词语,其相似度堪称诗句中的“双胞胎”。当它们成对出现的时候,彼此的特点得到放大,令人过目不忘。
可是,有重复词语的诗句毕竟是少数,其他诗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找内容、主题、意境、题目、题材相似的诗句,或者内容、意境相对的诗句。例如:内容相似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内容中均有“夜听窗外之声”。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内容中均有“儿童玩耍”。主题相似的诗句——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主题均为“家禽”。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主题均为“梅”。意境相似的诗句——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境中均有“小儿天真无邪”之乐。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境中均有“孤独”之感。题目、题材相似或作者相同的诗句——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均为杜甫的《绝句》。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舟夜书所见》与《夜书所见》题目相似。内容、意境相对的诗句——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被送”与“送人”相对。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银河落下”与“直上银河”相对。
看过以上范例,读者已经清楚,通过各种角度寻找相似点,我们总能够为一首诗找到它的“另一半儿”,甚至还可以变换角度,为同一首诗找到不同的“伴侣”。
笔者发现这种“诗词配对”的方法对改善古诗积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有效:1.为“古诗选择”明确了方向,能及时巩固以往所学,又便于快速掌握课外的新诗,真正做到了“温故知新”。2.为“古诗讲解”提供了抓手。教师可以从两首古诗的相似点切入,讲解两首诗的异同,引起学生的兴趣。3.为“古诗打卡”增添了趣味。学生每天面对的背诵对象有了新的“看点”,两首古诗的相似点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综上所述,笔者的愿望是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把教师在古诗积累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把学生在古诗积累过程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家长在古诗积累过程中的需求弥补起来。在给古诗“找伴儿”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爱上古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